孟廣順
每一個國家在誕生與崛起之前的黎明前夜,無不有一大批將士赴湯蹈火、奮勇獻身,從而用鮮血和生命換得民族的解放,也自此成為這個國家的奠基人。這些人的不朽傳奇感召著世世代代的后人,為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國會議員杰姆斯,便是這樣一位家喻戶曉、具有傳奇色彩的神話般人物。
開始于1983年的第二次蘇丹內戰,“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和“蘇丹人民解放軍”,在原政府軍上校加朗等將領的率領下,與蘇丹政府進行了長達23年的血戰。這場內戰導致一百九十萬平民死亡,四百萬人流離失所。直到2005年1月雙方才達成和平協定給予南蘇丹高度自治權,南北雙方成立聯合政府,南蘇丹也獲得了蘇丹喀土穆政權副總統和三分之一的內閣席位。巴希爾繼續任總統,SPLM主席加朗任第一副總統。但僅時隔兩年,代表蘇丹南部的加朗上校不幸于7月31日墜機身亡。當年10月南方成立以SPLM為主的自治政府,雙方摩擦不斷,南蘇丹全體閣員退出喀土穆政府,原加朗上校的副手基爾任主席,并一舉成為了南蘇丹現任總統。
杰姆斯就是跟隨前總統加朗上校起義的將士之一。當年像他這樣為獨立運動奮不顧身、征戰沙場打天下的超過四百多人。而走過槍林彈雨、大難不死、活至今日的卻不足八十人。因此,他和那些健在的將領們真正成為了南蘇丹的開國元勛和共和國的奠基人。在南蘇丹全境內,不論杰姆斯走進哪個部落和族群,黑人們都會有節奏地喊著“杰姆斯……杰姆斯……”對他豎起大拇指,或圍著他手舞足蹈地唱歌跳舞,這是黑人給英雄的禮贊。正因他的人生極具傳奇色彩,其所在部族視他為莫大的榮耀;而那個部落本身也像杰姆斯一樣極具百般的傳奇和神秘,這就是掌控著南蘇丹政體的最大部族丁卡族。
丁卡族在南蘇丹既是貴族,也是皇族。這個居住在白尼羅河流域的民族稱自己是堅格人,屬于尼格羅人種的蘇丹類型,他們的語言為撒哈拉語系沙里尼羅語族中的尼羅語,與他們語言最接近的則是受他們統治的努爾族語。操著東北巴東、中南瓊脂、東南博爾、西南雷克、西北阿卜耶伊“五大”方言的五百多萬丁卡人,在蘇丹南部尼羅河盆地沼澤四周草地和稀疏的草原森林中,形成十五萬平方英里弧形的領地,從事著游牧、鋤耕和漁獵,信奉著萬物有靈論或基督教。而他們卻是世界上身材最高、膚色最黑的民族,許多人身高都超過一米八二。每個年輕男人只要步入成年,從前額一直延伸到耳后,額頭都會被刻上六道水平線,宣布他有結婚的資格。接受成年禮的男孩被帶到一個住處接受長者的祝福后,儀式師會將他們帶到附近的高粱地里。每個男孩在自己面前的地上挖一個小坑用來接血,儀式師用刀在男孩的前額上劃一道橫線。如果喊疼或動一下導致劃線不直,就將遭受終身的鄙視。通過這種儀式使得男人接受鍛煉,培養其自尊、獨立和好戰的性格。六道橫線表示永恒的質問,疤痕的形狀則表示不同的部落和對部落的忠誠。走在大街上,只要發現前額刻有飛龍般六道橫紋的男人,不用去詢問就可肯定他是丁卡人。
早在10世紀前,丁卡人就在南蘇丹尼羅河沿岸生息繁衍。他們沒有核心政治權威,由許多只承認首領的部落群體組成,部落內分成高度自主的小型政治單位。某些父系氏族按傳統提名使魚叉神手的男人為酋長人選,其權位很像西藏選立轉世靈童那樣根據復雜的神話來確定。每一個丁卡部落都會確定一種動物、鳥類、植物或者是其他符號作為自己的精神祖先與圖騰。所有成員極其尊重自己的象征符,如果是一種動物,他們就不會宰殺它們或吃掉它們;如果是樹或者其他植物,他們就不會將其砍伐、燒毀與破壞。整個族群之所以能統一起來,主要源于全部落通用的語言和以牧牛為主的生活方式,他們的人口與領地分布范圍足以同許多小國進行抗衡。
丁卡人有著自己嚴格的生存法則。血族關系中錯綜復雜的權利和義務,在這個社會里至關重要。沒有家庭支撐單個丁卡人都是無法立足的,他將獨自一人面對所有的危險與威脅。只有血族親戚才會責無旁貸地彼此扶持,因為有這種確信,一旦需要大規模的武力沖突就會爆發。南蘇丹百分之七十的丁卡族群統治著百分之三十左右,如同努爾族之類的其他部落。微不足道的爭吵有時會發展成一場戰爭,這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寫照,但戰爭絕不允許在家庭內進行,一般只會在部落之間展開。有時荒唐到一個部落的牛跑到另一個部落的領地來吃草,就會引發一場大規模戰爭,而他們使用的武器便是水牛皮盾牌和棍子。部落里的男人一旦遇到心儀的女孩并確認她屬于別的氏族,就必須先征得家人同意。家人支持才可去拜訪女孩家人,以表示男方的誠懇和對女方家人的尊重,真要結婚時的聘禮則是牛,因為牛是丁卡人最寶貴的財富。內部爭端的賠償物是牛。部族人家的貧富是根據牲畜數量多少作為衡量標準的,牛是他們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象征。丁卡人的俗語是:“后找老婆先找牛”。一個家中沒有牛的男人無法娶到妻子。男子娶妻的最少數量是給女方父母十五頭母牛和五頭公牛。因此,他們愛牛如子。每天傍晚,丁卡人會把牛趕進圈里或拴在木樁上,然后在牛旁邊點燃牛糞和雜草,升起縷縷青煙使牛免受蚊蟲的叮咬。
杰姆斯便是從這樣一個部落走出來的將軍。他娶的第一位妻子叫蘇芮。由于父親是部落的酋長,在丁卡族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家庭背景極其顯赫,杰姆斯娶蘇芮時的聘禮是一百二十頭牛。而他最小的妻子瑞達,因為屬于努爾族部落,無法與皇親貴族的蘇芮相比,杰姆斯用十八頭牛便把黑人中較為漂亮的瑞達娶回了家。在南蘇丹誰娶的妻子最多,誰就最受世人的尊重。而養牛和牛市成為鄉下一種特殊職業和賺錢的方法,男方娶妻必到牛市或養牛人的家里去選牛買牛。所以,自古帶動了鄉村養牛業的發展和鄉下人的脫貧致富。
杰姆斯作為地地道道的丁卡人,具有一米八以上的個頭,眼睛向里摳摳著,努目時顯出一幅兇悍的模樣,但他卻是個具有仁心、樂善好施的大德之人。只要他手頭稍微寬裕,遇到要錢的黑人,他總是要掏腰包給予布施。而他前額上并沒有少年接受成人禮時刻下的六道橫紋,他的皮膚之黑在族人眼中是最正宗、最帥氣、最代表著丁卡部族的。蘇丹第一次內戰時,他就在古巴接受軍事訓練。教官是越南參加過越戰的一位老兵。第一天教官就拍拍他的肩膀對他說:“不論何時何地都要記住,槍里必須留最后一顆子彈,這顆子彈是給自己準備的。”白此,二十三年的內戰他始終在子彈夾里貯存一顆子彈。他和許多南蘇丹將領崇尚的是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七十年代初他們就把英文版的《毛主席語錄》熟學個透徹,《論持久戰》《游擊戰》在二十多年的內戰期間派上了用場。見到我胸前佩戴著一只毛主席像章,便執意讓我留給他作為紀念。
除了從毛主席語錄中學到的戰略戰術之外,他和許多丁卡人對中國有著另一番感情,他們認為丁卡人的祖先在中國西藏。幾千年前他們是西藏十二兄弟中從喜馬拉雅山脈出走失散的一個分支,至今丁卡人的語言、舞蹈、裝卸以及音樂與西藏人有著驚人的類似,甚至西藏某個部族人的前額上也有四道少時刻下的飛龍橫紋。因此,他發誓將來有一天他必到西藏尋祖。這驀然使我想起《圣經》猶太人出《埃及記》的故事,很具有雅哥所生十二個兒子的后代形成十二支族的意味。更令我想到了野史盛傳的希特勒當年就認為,西藏康巴人是世上唯一與日耳曼人同樣優秀的一支人種,所以許多歐洲女子到康巴地區為下一代尋覓優良遺傳基因。但據我所知,自從遠古萬物均從“幾”中生,由“幾”生出水棉草,再生青苔,青苔生車前草,車前草生烏足草,烏足草生蝎子,再生蝴蝶、蟲、鴝掇,再生出一種叫千余骨的鳥,再生斯彌蟲、蠛蠓蟲、頤略蟲;又經過上百萬年的演化,距今350萬——150萬年前生出猿人,猿人進化為直立人最終成為稱霸地球的智人后,一直都是走出非洲叢林,向歐洲、亞洲、北美洲等世界各地擴散而去,才有了現在不同種群的人類。尚未聽說過沿著長長的雅魯藏布江和高高的喜馬拉雅山從西藏走出去哪個分支,并有回流尋祖的新奇。
所以,我很驚愕丁卡人怎么會與中國西藏人有著不解之緣。除西藏昌都地區有個丁卡村之外,在所有史料上無法查到有關丁卡人與西藏人的歷史淵源與關系。但杰姆斯和大部分丁卡人卻認定他們與中國的西藏人是近親。就像現在很多肯尼亞、烏干達、埃塞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后裔或是親族一樣。這些非洲人的理由是,生于六百年前明洪武四年(1371年),卒于宣德八年(1433年),十二歲被擄入明營閹割成太監,精通航海、外交、武術,俗稱“三寶太監”的世界大航海先驅鄭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七下西洋,拜訪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及非洲東部,紅海、麥加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早在西方所謂的大航海時代之前便已發現美洲和大洋洲。雖然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船隊返航至印度西海岸古里時,六十三歲的鄭和因積勞成疾不幸辭世,被賜葬于南京牛首山。但七次遠洋兩萬多人的船隊,在到達非洲大陸后遇到部落戰爭而有的失散,不少船員便留在非洲本土融入當地社會,與土著人結婚生子。自此,非洲一些國家才有了是中國人后裔的說法,這多多少少有些可以講得過去。但丁卡人說是西藏人的分支或后裔又從何說起?如果不是這樣,那么丁卡人又為什么在許多方面有著與西藏人共同相似之處呢?丁卡村若與南蘇丹丁卡人不是近族,他們又是什么關系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可愛的丁卡族對任何事物都是如此的執著。當購買他們手中的蘋果時,如果一塊錢一個,假若買三個,你不能一次交錢拿走,他們只認準交一塊錢拿一個。這姑且當他們算不過賬來。但在戰爭中對正義和民族意識的認知,卻達到空前的地步。杰姆斯家中常年養著幾位食客,其中兩位是他一生中不能拋卻的。一位是我們到達朱巴后派給我的名叫“大牙”的保鏢,滿口雪白的大牙和瘦高的個子、綠色的眼珠是他不可多得的體征。二次內戰期間,他八歲找到杰姆斯說要跟隨他去打仗。杰姆斯看他一眼,問他會不會以及敢不敢打槍。“大牙”瞪著綠眼珠說:“把你的槍拿給我,看我敢不敢給你一槍。”就這樣,杰姆斯把他收留在了身邊,二十多年跟著他南征北戰,即使最危險的時候也從沒有離開過杰姆斯左右。另一位是見人只會傻笑的黑人漢子WK。在一次突圍失敗后,大隊的北方阿拉伯軍人把受了傷的杰姆斯團團圍住。他把所有武器收過來,讓WK和“大牙”逃跑。而兩人流著眼淚堅定地說要與他一塊死。深夜,阿拉伯人休息后WK殺了哨兵,與大牙一起背著杰姆斯逃出了阿拉伯人的營地。因此,WK對杰姆斯來說有著救命之恩。
杰姆斯可謂是一名福將。幾十年的出生入死竟只在身上留下幾道彈片劃破的疤痕,從沒傷及致命的要害處。但其他將士可就沒他這么幸運了。一些人自上戰場就沒能活著走出來,還有些在南部成了北方阿拉伯軍人的俘虜。先關在朱巴附近建立的集中營,待接運俘虜到北方去的飛機起飛后,捆綁著雙手的俘虜們全都被黑布蒙眼,打開機艙從高空被推下去活活摔死,就當他們病死在了集中營。
戰爭就是這般的殘酷無情,雙方爭戰不存在人道與仁德。問題是兩次內戰斷斷續續打了五十年,究竟是為什么打和為誰打?誠然,在南蘇丹相當豐富的自然資源中,石油產能以及鐵、銅、鉻、鉛、鋅、鎢、云母和金銀等礦藏占全蘇丹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八十年代初葉,南部發現石油后,爭奪石油是二次內戰的一個原因,但并不僅如此。與許多此前被分裂的國家一樣,蘇丹遭遇分裂命運也有著深刻的歷史因素影響。公元前后有一部分阿拉伯人從埃塞俄比亞進入努比亞建立殖民點。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八世紀中葉曾侵入努比亞,到十三世紀征服努比亞全境,實現了第一次統一,之后南北方納入同一個國家的版圖。1899年蘇丹全境淪為英國和埃及共管的領地。二戰后蘇丹也開始興起獨立運動,北方的阿拉伯人希望使南北方成為統一的蘇丹國。而南方的黑人則認為,當初蘇丹統一是外國強加的,南方有權與北方成為平起平坐的獨立國家。尤其近五十多年來,蘇丹文化以北方民族宗教為主流背景,以伊斯蘭文化為主體,占蘇丹人口近百分之四十的阿拉伯人大多數居住在北方比較集中的地區,百分之七十的人都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文化也就成了蘇丹文化的主流特征。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巨大差異,成為了除石油以外南北交戰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們打仗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擺脫自古至今阿拉伯人對南部黑人的統治與奴役。
其實,早在四千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居住在蘇丹各地。公元前兩千八百年至公元前一千年,蘇丹是古埃及的一部分。公元前七百五十年努比亞人在蘇丹建立了庫施王國。公元6世紀蘇丹進入基督教時期,從埃及傳入基督教,并成為麥羅埃國家的正式宗教。到十五世紀出現了芬吉和富爾伊斯蘭王國,十六世紀被并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勢力范圍。英國于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向蘇丹擴張。1881年蘇丹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領導群眾開展反英斗爭,四年后建立了馬赫迪(即“救世主”)王國。自此以后,戰爭就從未間斷過。如果你問黑人與阿拉伯人到底有何種過節,他們的回答是:“尼羅河水干枯之日,才是與阿拉伯人的仇怨結束之時。”很難想象黑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竟有著如此深重的民族仇恨。
在幾十年的征戰中,杰姆斯沒死在戰場上,卻差點死在蟒蛇的腹中。南蘇丹過于原始的森林和草原滋生著多種異物,蟒蛇便是非洲的特產之一。他帶領隊伍在一次行軍中,所有人都看到五百米外竟有一只巨蟒把頭伸懸在了半空里,足有十層樓高。據他說那蟒蛇有五十米長,五十公分粗,后半身二十米拖在地上,前三十米懸在半空,是他一生中見過的最大的蟒蛇。當時,所有人都嚇出一身冷汗,不敢驚擾它,他率隊趕忙轉向另一方向。看著他們離開,那蟒蛇便自動匍匐下身子嗖嗖地溜走了。至今那條巨蟒還在南蘇丹境內,只是叢林覆蓋著原野,不知它活動在什么地方。再一次是他在南北方交界處的一座高山上打仗時,夜間發現山頂總有個耀眼發光的物體。他派第一批戰士上去察看,結果三個戰士被守候在上山路口的蟒蛇吞吃了。因為所有黑人信仰泛靈論,相信萬物有靈,蟒蛇具有天生靈性,不敢前去捕殺。第二次他親自帶人避開路口蟒蛇從背后上山,用沙子把發光物體層層蓋住,不久那蟒蛇便自動離開了山道。待他和士兵們取下足球大小的發光體、以五千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位法國商人后,才知道原來那是世間難得的巨大夜明珠。而巨額美金則充當了戰爭期間的軍費支出。
當然,杰姆斯有位朋友同樣得到了一顆夜明珠,只不過比他發現的那顆小一些。他的那位朋友上山前,發現山下路口也有一條巨蟒守候著。于是利益驅使那位朋友帶著人和槍把巨蟒殺掉了。這顆夜明珠讓那位朋友獲得了兩千萬美元的豐厚收益,但未出一個月,那人乘坐飛機前往埃塞時莫名其妙地墜機身亡了。杰姆斯堅信蟒蛇是夜明珠的守護神,不應殺掉它。
現在,戰爭已停止,南北雙方正在和談。南蘇丹正走上和平之路。杰姆斯說將來他還會到全國各地去尋找如同夜明珠之類的瑰寶。也許和平年代,他可能會再次創造和書寫出新的不朽傳奇。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