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淦
【摘 要】本文針對青島開發區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指出民營企業應從用人機制、激勵制度等方面加以改革,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政府在相關政策中的配套作用,確保其更好、更快、更穩的發展。
【關鍵詞】青島開發區;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一、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機制
求職者常常用招聘過程是否專業來判斷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是否規范,并作出是否加入的決定。企業招聘人員的言談舉止和招聘過程是否完善代表了企業的形象是否良好,因此必須完善招聘過程,注重招聘的形象及專業技能,在每個環節上都不能掉以輕心。民營企業要從戰略高度,樹立人才儲備意識,努力營造吸引人才的機制和環境。搞好人才引進規劃,使其具有前瞻性、戰略性跟上企業發展的要求;人才引進結構要科學合理,講求人才的質量;同時,要善于利用社會化、網絡化、市場化的引進手段,要主動適應,積極走出去,招聘到適合企業發展的急需人才。
二、實施有效的激勵制度
造成人才流失尤其是核心員工外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根據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對員工的需求進行分類,設計因人而異的激勵模式,如工作上的成就感、職業生涯的發展、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員工不是金錢的奴隸,不應把員工想成單純的“經濟人”,在民營企業中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激勵必不可少。正負激勵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僅作用于當事人,而且會間接地影響周圍其他人。中小民營企業在二者結合的關系上應該做到以正激勵為主、負激勵為輔。
三、完善培訓規劃體系及信息化建設、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中小民營企業應建立起規范的培訓開發體系,從企業長遠利益出發,實施崗位培訓、專業培訓,根據員工的特長和企業的需要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不斷更新員工的知識,提高員工的能力。人力資源管理網絡化的最大優勢就是使企業內外部聯系暢通,獲取與時俱進的消息,從而使企業針對相關行業政策的調整或變動做出有效應對,成為網絡組織中信息接收與傳遞的樞紐站。
具體來說,企業可以通過電腦建立現代考核體系,按照要素分解法,對德、能、勤、績四個方面的考核內容進行要素分解,并細化,量化,減少人工計算,挺高工作效率。
四、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價值觀念和處事方式的總和,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觀念、經營思想、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的一種綜合體。企業文化有較強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對穩定員工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保證員工有更多學習機會和提升自身能力。建立一支長期穩定的有戰斗力和凝聚力的團隊,就必須依靠組織文化戰略來支撐。
五、推進政府在人才政策中的配套工作
民營企業在人力資源建設中,不僅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還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和鼓勵,加強區域人力資源建設,將會給民營企業聚集人才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政府應在輿論中引導并支持人才向民營企業流動,改變社會對民營企業員工的歧視及對人才向民營企業流動抱有色眼鏡的心態。政府要改變對民企管理上存在的誤區,明確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對民企的引導和管理。要經常研究民企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為民營企業提供政策支持、法律指導,平等地對待民營企業,主動積極地向民營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滿足民營企業發展需求。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宣傳力度,促進其有傳統型向現代化型轉移,盡快提高民企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
目前,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各地積極調整政策促進人才合理流動,這些都為民營企業吸納優秀高級人才帶來了極好機會。但青島與其他沿海城市如上海、廣州相比,引進高中級人才的條件仍有差距,政府應為企業牽線搭橋。一方面應加強對外宣傳力度,積極向各地的高層次人才及學有所成的大學生、研究生提供民企發展的現狀和前景的有關資料,并向進入青島開發區民營企業的高中級人才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優惠條件;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家族式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過渡,盡量在資金、貸款、稅收以及其他方面給予適當的優惠。
參 考 文 獻
[1]吳照云,黎軍民.中國現階段民營中小企業成長可選擇的模式[J].經濟管理.2005
[2]曲永義.山東中小企業制度創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M].山東中小企業發展與創新機制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87~98
[3]吳占勇.柔性視角下的家族企業SCP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