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井恒 李特 唐申
【摘 要】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教育一直是教育者們關注的焦點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高校擴招、90后的入校,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及歸因出現了新的變化,對高校人才培養和校園文化環境均產生了負面影響。本文在綜述了大學生不良日常行為存量問題的基礎上,著重對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發展變化、歸因及教育、引導對策進行了論述,期望能為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的預防與矯正起到教育和引導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不良日常行為;發展變化;教育引導
一、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概念及存量的表現形式
1.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害于大學生身心健康和發展,有害于大學生生活和學習,有害于他人、社會和環境等日常的行為表現。
2.常見的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及危害性。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的存量主要有:遲到、曠課、考試作弊、亂涂課桌、吸煙、喝酒、打架罵人、賭博、戀愛行為扭曲與失態、亂扔垃圾、宿舍臟亂、隨地吐痰、衣食浪費、攀比等。大學生不良日常行為對大學生本人、他人、學校和社會都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大學生本是青年中的杰出優秀代表,但他們的日常不良行為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形象和聲譽。隨著高校的擴招,這種現象越發嚴重,有很多行為在升級變化,演化成危害性更強的不良行為,對高校人才培養、校園文化和社會風氣均產生了惡劣影響。
二、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發展變化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高校擴招,90后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考入大學,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出現了新的發展和新的變化。大學生不良日常行為發展變化主要有:
1.課堂出勤考勤行為新變化。部分大學生由于自由、懶散的生活習慣導致他們經常以各種理由遲到、曠課。隨著大學小班課的解體,大課堂、合班課的開設和教管分離,大學生遲到、曠課更為嚴重。據筆者調查顯示,大學生曠勤進一步發展為出勤而不出力,上課不帶課本、筆記本和筆,而被手機、游戲機、
Ipad、筆記本電腦所代替。由于課堂人數多,任課教師的考勤也很難實經常化,出現了抽點現象。部分班級干部由于怕得罪人、責任心較差,點名也出現了作假和應付現象。
2.紙條小抄作弊行為發展為網絡、腐敗作弊行為。大學生考試作弊由來已久。隨著網絡和各種高端電子顯示終端出現,大學生考試作弊的人數在增多、手段在升級。更為嚴重的是社會腐敗現象已經延伸到了大學生身上。部分大學生為考試過關,通過送禮、托親找友、找關系、找門路等不正當手段來取得考題或者考分。部分教師無視職業道德和教師的使命,為了一點小利,給一些有關系、有門路的學生“圈題”,這種行為也客觀上助長了部分大學生不良行為的滋生與器張。
3.低俗的課桌文化行為向網絡行為縱深發展。大學課桌文化從內容、類型和空間方式等三個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課桌文化泛濫已是司空見慣。內容由原先的涂鴉發展為考試作弊小抄、征婚征友啟示、污言晦語等;類型由原來的文字變成了圖文并茂、顏色各異的有條理的論壇或者小報。隨著網絡的發展,課桌文化向網絡論壇、微博、QQ群、飛信群等網絡空間發展。近年來流媒體視頻發展更為迅速,為低俗文化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網絡低俗文化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課桌文化的傳播速度。這種發展了的“課桌文化”所產生的危害遠遠超過了原生態的課桌文化。
4.吸煙、喝酒由遮掩、隱藏發展為公開化、高檔化。高校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明確規定,大學生禁止在校園、教室、宿舍等公眾場合吸煙,進入酒吧、歌廳等娛樂場所飲酒、酗酒。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90后獨生子女的入校,擴招而帶來的生源質量下降,大學生校園里出現了當眾吸煙,課堂上、走廊里均有大學生吸煙現象。大學生在宿舍里吸煙更是普遍。部分大學生為了生日過得闊氣、氣派,請全班同學喝酒慶祝,很多同學喝得爛醉,更有甚者因此住進了醫院。大學生吸煙、酗酒已成為公開化的事實,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5.現實語言攻擊發展為網絡語言攻擊。大學生之間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經常出口罵人,尤其是在學生宿舍內部,經常會發生一些不可調和的爭執,最終演變成辱罵與打架。近些年來,大學生之間的爭執逐漸由現實轉向網絡,利用網絡進行人生攻擊。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將一些很私密的照片和視頻傳到網上,對當事人進行傷害和攻擊。這些行為不僅侵害了大學生的名譽,有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對社會產生了危害。
6.網游行為發展為賭博、色情消費行為。大學生網游行為非常普遍。過去大學生主要以玩游戲為主,用玩游戲來打發無聊的時間,或者從中娛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網游戲的商業化,大學生越來越多地涉入網絡游戲賭博和從事一些色情消費。這種行為已經不是少數學生的行為,而是很大一部分學生在不同程度地進行賭博游戲和消費色情游戲。這種行為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學業,使得大學生無瑕顧及學業,精神萎靡不振,陷入其中大多不能自拔,最終不得不退學。
7.由戀愛的不檢點發展公開化的同居、非婚先孕。大學生談戀愛是個古老的話題,其中的是是非非、褒貶言辭各有主張。高校學生手冊中關于大學生談戀行為的規定由“不主張、不提倡”改為“符合法定婚齡的可以結婚”之后,高校中的大學生戀愛失態、不檢點行為日趨嚴重。部分大學生無視他人,無視道德倫理,在光天化日之下接吻、從事過度的放縱行為,未婚先孕、同居現象不斷增多,嚴重地損害了大學身心健康,也污染了大學校園文化環境。大學校園里原為學生讀書的椅凳、課桌如今卻變成了學生談情說愛、放縱情欲的方便之所。大學校園里應是朗朗讀書聲,而如今卻有“公園”之景。
8.其他不良日常行為的發展變化。網絡、打印、復印機設備的普及,給大學生的學習行為帶來了變化。大學生做課堂筆記是大學生課堂學習、聽課的一種必要方式,但如今卻出現了上課不記筆記,用打印教師的PPT課件,更有部分學生聽帶著兩只耳朵去聽課。作業抄襲現象由原來的手抄變成了網上下載打印。更有部分大學生不想上課,花錢雇人上課等不良行為。大學生在課堂上吃東西、玩手機、打電話、看閑書,如此等等。
三、大學生日常不良行為發展變化的歸因分析
1.快餐和“快餐”文化的負面影響。快餐對大學生的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并由此產生的“快餐”文化也日趨加深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直接導致很多不良的日常行為和習慣產生。快餐的優勢是快速、便捷、容易攜帶,正是這些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生活習慣性較差的同學。他們會在快到上課時急匆匆地隨手從快餐攤點買上早點,沖向教室,于是出現了課堂上的吃、喝現象,下課之后,課桌上一片狼藉,課堂變成了飯堂。再看看中餐和晚餐,很多學生吃盒飯、方便面,宿舍本來是個休息的地方,如今很多宿舍變成了垃圾滿地、氣味難聞的“小餐館”。這樣的宿舍,尤其以高年級男生居多,更有甚者,為了玩游戲,每天打電話送餐,足不出戶,吃完了往床頭一堆。“快餐”文化對大學生的學習行為也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部分大學生的學習心態不端正,急功近利、急燥、焦慮,學習缺乏耐心和恒心,做事有始無終。部分大學生平時不學習,考前突擊,臨時抱佛腳,手抄襲作業改為下載打印,如此等等,危害極深。
2.不健康網絡文化的影響。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給我們帶來信息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信息健康安全問題。色情網站屢禁不止,色情、賭博性質網絡游戲隨出可見,這些才是大學生沉迷網癮的真正原因。不健康網絡文化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思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低俗的語言大部分從網絡而來,很多下流的行為同樣從網絡而來。如今教室墻壁、課桌上討論低俗下流的“BBS”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網絡信息的快速傳播特性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日常行為。比如,網上惡搞;網上所謂的“水軍”攻擊等。
3.現代影視的消極影響。現代影響為了商業利益不擇手段,很多影視失去了教育意義。有人戲稱現代影視的核心內容就是“枕頭”加“拳頭”,即色情和兇殺,以此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正是這兩個主題內容對當今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形成了負面導向。
4.學校制度落實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虛化問題。高校的制度可謂應有盡有,但制度的存在并不等于制度的落實,而如今制度的執行問題正是當下很多問題產生的根源。執行力軟弱是當前大學生很多不良的日常行為產生的直接原因。比如課堂吃東西、遲到、早退、睡覺、聊天、玩手機等行為,是需要制止的;又如,校園內的戀愛失態、過度放縱等行為,這是一種極端的不文明行為,不光受到道德倫理的譴責,同時也應受到校紀校規的約束。思想政治教育的虛化問題同樣帶來了很多不良的日常行為問題。虛化現象主要體現在認知教育過度,知行不一,明知故犯現象嚴重。過多的理論講解和重復的考試,使得學生們很反感,更為嚴重的是內容與現實矛盾較多,脫軌現象較為嚴重,導致很多大學生逃課、出勤不出力、考試突擊等不良行為。
5.教師的職業道德、責任感下滑的影響。大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問題由輔導員、班主任來負責,教師的任務就是上好課,這樣的分工客觀上出現了教管分離的現象。但事實上并非如此,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的天職,只教書不育人的教師是不合格的教師。當下大學教師上完課夾著講義走人的人比比皆是,職業道德缺失嚴重,責任意識淡薄。正是因為此原因,課堂吃喝、玩,找老師要分、要題,請客、送禮等一系列不良行為由此產生并且不斷升級。
四、大學生不良日常行為教育對策
大學生不良日常行為不僅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也產生了消極影響,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成才成長及國家人才培養計劃的實現。對大學生的不良日常行為進行教育和引導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1.開展不良日常行為的知識教育。開展不良日常行為的知識教育對預防和矯正大學生不良日常行為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對大學生不良日常行為進行描述、歸類,并根據發展情況不斷更新內容,形成系統的知識。其次,要通過多種渠道和載體對大學生進行宣傳教育,讓他們明白什么行為是不好的,是不提倡的,在生活和學習中應注意的。
2.發揮教師的行為示范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較為系統的不良行為知識教育后,要為學生樹立起示范榜樣,為學生樹立起模仿的對象。全體教師都應把自己作為學生的行為榜樣,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定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和文化修養。培養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對預防和矯正大學生不良日常行起著關鍵的作用。大學生應經常對照高校學生日常行規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觀察、反思和糾正,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使之符合規范,做一個嚴于律已的好學生、好公民。提升大學生的文化修養對預防與矯正大學生不良日常行為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文化、修養高的大學生,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自我監督,時刻提醒自我。
參 考 文 獻
[1]梁超,肖周錄.大學生不良行為與高校矯正機制的完善[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
[2]郭婭.大學生的不良行為及控制[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
基金項目:大學生學業不良預防與矯治研究(Gl120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