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鋼琴演奏中,要想使演奏更加精彩,就應該熟練掌握八度技巧,而在現實中,八度技巧是很多鋼琴家很難掌握的一個技巧,在八度技巧的練習中,不但要知道八度技巧的種類還要清楚身體機能在練習八度技巧中的作用。
關鍵詞:八度技巧;鋼琴演奏;難點;措施
鋼琴藝術非常注重實踐性,對演奏技巧要求頗高,在鋼琴藝術家的長期探索下,鋼琴演奏技巧有很多形式,最為常見的一種技法成為八度演奏技術,它不僅是鋼琴演奏技巧中最為基礎的演奏技巧,同時也是達到高級演奏造詣必須熟練掌握的演奏技巧。所以要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就要不斷練習八度技巧,由于八度技巧本身的難度和學習起來的枯燥和乏味,人們往往想學好,但卻無從下手。
1 八度技巧類型及演奏方法介紹
根據觸鍵類型來分,在鋼琴的彈奏過程中,經常用到的八度技能包括:連音八度、非連音八度以及跳音八度,下面就具體探討這三方面。
1.1 連音八度演奏方法
連音的彈奏法則,是指用第3、4、5手指來輪流觸碰上排八度鍵,然后慢慢地把這些音色串聯起來,形成一篇樂曲,而下排的八度鍵需要大拇指來輕輕彈奏,注意在演奏時手指間流動幅度不要過大,關注保持住時值,盡量將動作放慢、放緩,這樣彈奏出來的樂曲就會更加自然、流暢。例如彈奏《蝴蝶》一曲,這一樂曲中連音很多,對于八度的連續音節要求很高,就要求手指自然彈奏,高音區需要3、4、5手指,連音需要4、5指的配合。(見圖1)
1.2 非連音八度演奏方法
演奏非連續性的音節,想要達到八度的要求,就要求彈奏著的手和臂膀,都要處于和諧的彈奏狀態,無論是手、腕部甚至是臀部,都要相互配合是這些部位猶如整體一樣,其中要注意的是,腕部務必要靈活地彈奏,并且還要快捷靈敏,從而才能形成輕快、脆耳的八度色調。例如,鋼琴曲《黃河協奏曲》中的《黃河頌》,其第14章節中非連音八度很多,并且正是基于這些音節才將音樂帶入高潮,因此在彈奏中,通過非連音的八度技巧,來傳達輝煌宏偉、震撼人心的場景。(見圖2)
1.3 跳音八度演奏方法
八度彈奏方式中,最關鍵的就是跳音八度的彈奏,因為此環節對手指的要求會更嚴格,在彈奏過程中,手指的力度一定要把握好,要達到似有似無的程度,不要太重,也不能太輕,腕部的高度要比手低。如果音樂要求較快的速度,應該會領悟到腕部和肘部的顫抖之感。
2 八度技巧演奏的難點分析
八度技能掌握的關鍵是手腕技術,彈奏八度的人體技術關鍵部位是手腕。這是人體的生理構造與生理機能所決定的。人的手臂關節有指關節、掌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與肩關節。這其中,彈八度,可作為手臂動作軸心的關節,只可能是腕、肘、肩三個關節。誰也不可能以指關節或掌關節為動作軸心來彈八度。在腕、肘、肩三個關節中,如以肘關節為軸心來彈八度,動作反應必笨重、遲頓,不可能彈快。如以肩關節為軸心來彈八度,動作反應比肘關節還不如。而以腕關節為動作軸心,動作反應就很靈敏,就可彈快。所以,彈八度要以腕關節為動作軸心;相應,八度彈奏力量的發出和彈奏位置的支配,也應主要在腕部。因此,我們說,彈八度的人體技術關鍵部位是手腕。
2.1 八度技巧演奏基本手型的要求
手型對于習練鋼琴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訓練八度技巧時,處于更加關鍵的地位,手型將會影響演奏者的觸鍵和音色。練習八度技能的手型,基本標準是自然放松,手自然地呈現出橢圓形,手指稍稍彎曲,然后輕輕地放在琴鍵上,構成半圓形的握鍵形態。這個準則是多年來,諸多著名演奏家在實踐中積累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可謂是最權威、最規范的。這種手型能有助于彈琴者在把握琴鍵時,達到最佳放松狀態,所以此要求是具有科學性的。
2.2 八度技巧演奏對臂、腕、指的要求
訓練八度技能時,對于臂、腕、指的要求也較為嚴格,因為這些部位都是有助于達到完美音色的關鍵。例如,上臂是能夠調節肩膀活動的部位,也能夠為手指做出細微性的彈奏起到協助作用。在訓練過程中,為了使彈琴的動作更加準確,通常是在臂膀和肩部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但是由于肩膀的關系又會影響到手指的活動,對于樂感較強的彈奏,肩膀還可能會阻礙其施展,這時就需要臂膀加以輔助,來避免這樣情況的發生。腕部是由很多小關節構成的部位,因此其靈活程度多數取決于這些關節,在訓練八度技能時,腕部的作用通常是,通過小指活動來表現出來,比如在練習以下音節時,就要求小指的伸展性很強,這樣才能彈出鮮明的音節。(見圖3)
腕部和手指都是八度訓練中難以把握的部位,因為在彈奏中有很多音節都需要這兩個部位的調節來完成,他們的活動性能既可以很強勁也可以很緩慢,從而才可以彈奏出抑揚頓挫的節奏。八度演繹中,腕部和手指是主體部位,正是基于這兩個部位,鋼琴者才能演繹出八度技巧中要求的,輕快靈動的韻律,還有柔和優美的音調。所以說,在習練八度技能時,這三者的訓練是重中之重,難點中的難點。
2.3 八度技巧演奏對肌肉交替的運用的要求
肌肉對于習練八度技能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針對此部位有一個專門的“支架”原理。此原理倡導的是,在鋼琴彈奏中,是通過手指所構成的支架進行的,而組建支架的部位就是那些支撐關節的肌肉。
在彈奏時,要保持住此支架是相當困難的,尤其是在彈奏八度時,拇指和小手指是依據伸展肌肉來控制的,只有通過這個肌肉才能形成這樣的構造,而這些伸展肌包括手臂的肌肉和小指的肌肉。拇指的肌肉中,還包含著長肌,它對于實現八度的彈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屈肌,來承擔應該負荷的壓力,經過這些肌肉的協調合作,就完美地完成了八度彈奏的任務。
3 八度技巧演奏的訓練措施
在所有的鋼琴技巧中,八度技巧屬于偏難的技巧,很多人都掌握不好。在練習八度過程中,既要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還要通過各種不同部位的練習進行熟練掌握。
3.1 腕部的非連音訓練
首先要熟練掌握連奏的技術,在此基礎上,只需要將手掌部位略微抬高,就能彈出非連音來。其次要懂得調控好手掌和指間的活動范圍,范圍不要太大,以免出現走音的情況,只有在某個范圍之內,才能保障彈出的音色較勻稱。練習時,可采用《哈農》作為練習曲目,慢慢地從簡單到復雜,最終達到熟練的程度。其中最普遍的使用到腕部的八度技術就是震音技術了。震音技術又名為顫音技巧,具體是指拇指和小指間的顫抖,雖然名稱是一樣的,但是在實際操作時,兩者習練程序完全不同。練習震音時,對于手指的要求比較特別,不僅要使用到手指,還要利用手掌的作用來實現,因此兩者會有很大不同。手掌在期間發揮的作用是,它會帶動手指的活動,通過帶動手指來完成整體演奏的任務。(見圖4)
3.2 小臂的非連音習練
訓練非連音時,小臂這個部位的把握也是關鍵所在,因為單靠臂膀用力是難以實現的,還需依靠指尖和腕部的結合,從而構成彈奏連貫音色的軸線。在練習八度技巧時,很多人會有臂膀發漲、發麻的情況,就是因為對下臂彈奏非連音技巧掌握不牢造成的。在練習過程中,小臂要保持穩定。整個手要以腕部為軸心上下動作,動作大小視彈奏音量強弱而定,一般音量愈強動作愈大。要以腕部為主要發力點。腕部既要用力,又要放松。彈奏中要隨時調節同一部位的這二者矛盾關系,使之協調、統一。若用力有余,放松不足,必動作僵木,發音尖硬,手臂酸累過度而無法久彈;反之。若放松有余、用力不足,定動作松垮,發音模糊,手臂失控而亂甩亂拍。腕部發力時,還要用松弛、自然的巧勁,不能用僵緊、生硬的拙勁,特別要充分發揮腕部自身固有的彈力。臂膊(尤其是小臂)要放松,勿用臂膊尤其是小臂加壓、加力。
3.3 肩部的整體訓練方式
肩部在八度技能訓練中主要是在強八度和歌唱性樂段的彈奏,八度音階技術在音量不同時所運用的演奏方法是不同的。強力技能可以說是習練者接觸到的最基本的技能,之所以要練習八度技能,就是達到給演奏增色的目的,漸漸地在諸多演奏大師的改革演變下,將八度技能改造為可以大大提升鋼琴者技藝的手段。到了現代社會,八度技能又被添加了美學的元素,人們視它為樂感和美的化身,通過使用八度技能,能使演奏者把音樂推向高潮,當然,對于記錄力度的標識也發生了改變,由最初的pppff,發展到現在的從pppffff,所以彈奏者的彈奏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原始的通過手指彈奏的樂曲,再結合現代技術之后,成長為當今演奏者用全身來演奏樂曲的程度了。鋼琴家要彈奏完某個曲目,不僅要使全身機能體達到協調的狀態,還要懂得和身后大型的樂隊進行協作,共同完成偉大曲目的演繹,可謂場面是如此的壯觀和震撼。(見圖5)
處于歐洲浪漫時代的音樂家,他們很青睞八度的歌唱式演繹方式,其中以肖邦、李斯特等人為代表,他們中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八度的歌唱方式進行寫作的。此種形式,是將八度技能賦予了感情,用此技術傳達了作品的內在感情,并且感情的傳送又很自然,不急切也不太緩慢,容易使人接受。這種方式的表現,一般是通過肩部來傳達出來的,演繹的要求是,音色十分細膩,即便是有要表達急促情感的音節,也要通過肩部的顫抖來表現,然后還要上臂以及手指的動作。正常情況下,這種表達方式不會是以一個樂段的方式出現,而是以一小節的方式呈現,因為肩部引起臂膀動作的時間所限,要完成一小節的時間就很長了,所以在有限的時間里根本做不到一整段的演繹。如果在演繹的曲目中有“-”時,這就說明作曲人希望鋼琴家將此音重點演奏出來,而這時就需要使用這種歌唱式的演繹形式,那效果一定十分顯著。
鋼琴音樂浩繁如海,令人陶醉,每一名演奏者對音樂的詮釋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表達,而這其中,演奏技巧的熟練掌握和合理運用則是表現音樂的基礎。八度練習僅僅是演奏技巧中一個技術難點,在林林總總,紛繁復雜的音樂表現中只是滄海一粟,但也只有沖破了技術障礙的束縛后,演奏者才能夠自由翱翔在音樂中,也才能夠在忠實于作曲家的原作基礎上盡情抒發心中的感悟與激情。
參考文獻:
[1]杜春暉.淺談鋼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J].藝術科技,2012(12):2830.
[2] 劉惠明.心理學在鋼琴演奏中的運用——克服鋼琴演奏中的緊張心理[J].北方音樂,2012(8):1416.
[3] 王小俠.雙鋼琴演奏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J].大舞臺,2012(3):4850.
[4] 朱瑾.談鋼琴教學中讀譜、演奏技巧與樂感的綜合性培養方式——以肖邦夜曲op.9no.1作品教學為例[J].淮海工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報),2012(3):4850.
[5] 郭蘊.關于鋼琴演奏技巧中技術概念的認識與理解[J].云南社會主義的學院學報,2012(2):1011.
[6] 雷瓊.議鋼琴演奏教學中觸鍵與重量彈奏法的重要性解析[J].大眾文藝,2011(12):2225.
[7] 包慧琴.鋼琴演奏中的注意力集中與過渡探析[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10(3):2125.
[8] 姜博.淺談鋼琴演奏中的觸鍵技巧與音色效果[J].音樂天地,2010(10):6265.
[9] 占祺.對鋼琴協奏曲《走進新時代》中鋼琴演奏技法的研究及其部分作品分析[J].江西師范大學,2010(5):97100.
[10] 宋曉微.鋼琴八度技術研究[J].吉林大學,2009(6):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