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北辰
[摘要]當今景觀設計往往只停留在視覺要素層面,忽視了聽覺、嗅覺等其他感官要素對人們認知和感受景觀的影響。近年來,學者和設計師們逐漸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將聲景觀這一概念引進中國并加以研究和實踐,努力系統地生成聲景觀這一概念體系。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聲景觀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聲音營造手法,并以其極富內涵的美感和特色的形象面向世界,我們應當對其進行更加深入地學習和研究。
[關鍵詞]聽覺;聲音;聲景觀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但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嚴重的交通擁堵和噪聲污染,而由于物質生活的充裕人們對周邊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的環境狀況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的噪聲污染達到頂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影響群眾生活,其間,環境學、物理學、生物學等各個學界都努力對噪聲污染進行遏制,取得顯著效果。七十年代中后期,一些亞洲及歐洲發達國家的噪聲污染現象明顯好轉,在這樣的背景下,環境聲學和噪聲控制不但漸漸脫離了噪聲防治的領域,同時還發生積極轉變,走向創造建立舒適的聲環境。聲景觀研究應運而生。
二、研究意義
聲景觀雖然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但是依舊是一門發展不夠深入的學科,其原因是設計師對園林景觀設計的中心往往偏向于材料、色彩、布局、空間形態等視覺表現上,而忽略了人類其他感官功能的作用,崇尚“視覺至上”的原則。但是園林景觀空間是一個立體的,多方位多途徑的信息傳播工具,倘若忽略人類的其他感官而獨獨倚重視覺則使園林的用途和大眾對園林的感受都大大尤其是殘障人士,幾乎被隔離在園林景觀真實體驗之外。
生活里我們不能把聲音忽視掉,我們必須把聲音和社會文化聯系在一起考慮。聲景觀所重視的不局限于聲音和聲音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必須重視聲音和人類感官之間的聯系。聲景觀的目標就是從聲音和聽覺之間的作用與關系作為切人點,用五官去感受聲音。此外,聲景觀還必須從歷史文化,社會環境等方向著眼,考察聲音在各個領域里的作用。聲音不僅在聲學、音樂、噪聲控制、聽覺心理、多媒體等領域有各自獨立的研究體系和應用方法。而且在城市規劃、環境科學、環境教育等城市和環境研究活動中,聲音和聽覺也同樣得到廣泛的重視。從傳統的、感性的、被人遺忘的美學思想觸發,給“聲音”增加亮點,使聲音在大眾的生活環境中更加光芒。
三、人們對聲景觀的定義:
聲景的定義,有兩類觀點:一是“聲景是音樂所創造的一種虛擬的環境或人類社會所產生的聲音,它強調人類社會的影響,即社會聲景”;另一種則堅持“聲景是我們在所處環境中聽到的所有的聲音組成,強調自然環境,強調人們應該維持自然本身的聲音,即自然聲景”。這兩種觀點看似矛盾,但我們不能將它們截然分開,人類既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又存在和生活于社會中,所以讓聲音的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相互協調,讓聲音能夠充分發揮它的巨大作用,應該是學者們應該實現的目標。在對聲音應用的研究中,應該將人作為主體,在從客觀角度著手的基礎上,更應注重從人的主觀感受方面去研究聲景的意義。因此,在景觀的設計和研究領域中,設計師們應當將客觀環境與人文因素和社會因素聯系起來做通盤考慮。而對于聲環境的研究,我們也不應只消極地停留在控制和消除噪聲的層面,更應該用更為積極的態度和全面的手段去主動地設計和創造理想的聲環境。
四、研究現狀
聲景觀最早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加拿大的一位作曲家提出來的。聲景觀也叫聲生態學,英文名稱soundscape,由landscape演化而來。目前成為環境學的新興研究領域之一,主要研究聲音、自然和社會之間的關系。聲景觀是一門交叉學科,其中涉及到環境科學、生態學、物理聲學、建筑學等多個科學領域。同時,聲景觀還從社會學、哲學、音樂學等一些全新的角度來看待和分析聲音。聲景觀是多種學科相互滲透的結果。
1993年,世界聲學生態學討論會(World Forum for AcousticEcology)正式成立。學會的宗旨是對自然及人造聲環境進行科學、社會學及文化方面的研究,以尋求創造一個平衡的聲環境,其學術雜志《聲景:聲學生態學學報》(Soundscape:the JournalofAcousticEcology)也于2000年創刊。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也成立了專門研究聲景的協會,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奧地利、意大利、芬蘭、英國、日本等(楊萌,2009)。其中于1993年成立的日本音景協會在城市和自然聲景的保護和規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對多個
國內最早進行聲景研究的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李國棋博士,他在日本留學期間從師巖宮真一郎教授,進行soundscape的研究。回國后,他在博士論文中提出了“聽能形成”,這是建立聲音感性的訓練和教育系統,培養對聲音感性的有效方法;并歸納總結了聲景設計的方法和步驟,開展了基于“Soundscape思想”的聲景設計實踐活動,從“趣味哲學”——美學的角度,對聽的感受進行了探索,為聲景研究奠定了美學基礎。
結論
人類信息總量的百分之八十都是通過視覺這一途徑獲得的,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則是通過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官獲得,雖然比重較小,但卻如同人體類的微量元素不可或缺的道理一樣。因此,為了讓人們感受一個完美全面的景觀設計,體驗到園林的真實之美,設計師在園林景觀的研究與設計上必須全面考慮而不能僅僅借助于“視覺”這一單一的感官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國棋,聲景研究和聲景設計[D].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2].葛堅,趙秀敏,石堅韌.城市景觀中的聲景觀解析與設計[J].浙江大學學報,2004(8):76-78.
[3].王俊秀,1996,《聲音也風景:日本音景探索》,日本文摘(11)11:44-48,1998
[4].秦佑國.聲景學的范疇[J].建筑學報,2005(1):45-46.
[5].翁玫.聽覺景觀設計[J].中國園林,2007(12):46-51.
[6].鄧志勇,現代城市的聲環境設計[J].城市規劃,2002,26(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