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龍龍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隨著各國關稅水平的不斷降低,關稅在保護各國國內市場的作用不斷下降,各國不斷探索新形勢下保護本國的市場和新興產業的方法,其中非關稅措施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不斷發展起來的。
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目前國際上非關稅措施形式有很多,影響范圍也很廣,不同種類的非關稅措施的作用原理與過程非常復雜。到目前為止對于非關稅措施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明確的概念,不同的學者站在各自研究的角度和領域對非關稅措施進行了一些概括和界定。從廣義上來講是指“所有導致外國與本國相同或類似產品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公共條例和政府實踐”。簡單來講就是指一些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為了限制其他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采取的關稅措施以外的限制進口的各種措施和政策。在實際國際貿易事務中,很多相關概念的使用比較混亂,比如非關稅壁壘、非關稅扭曲、非關稅措施等。但并不是所有的非關稅措施都是非關稅壁壘。
非關稅措施的分類有很多種角度,從制定的主體角度可以分為內生性非關稅措施和外生性非關稅措施;從影響方式角度可以分為直接性非關稅措施、間接性非關稅措施和意外性非關稅措施;從作用機制角度可以分為價格費用型非關稅措施、數量限制型非關稅措施和綜合影響型關稅措施。另外聯合國貿發會議對每一項貿易措施的進口國、產品類別和壁壘形式等都進行了分類,所有的貿易控制措施被分為8類,除關稅以外,非關稅措施被分為超關稅措施、價格控制措施、金融措施、自動許可措施、數量控制措施、壟斷措施、技術性措施7類。除了進口配額制、“自動”出口配額制、進口許可證制、進口押金制、外匯管制、最低限價制、海關估價制等傳統的非關稅措施,今年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又出現了一些新的非關稅措施。
(1)技術性貿易措施
一些國家或經濟組織為了對他國的進口進行限制,打著保護消費者或動物、植物,保護生態環境等理由規定了復雜、苛刻的工業產品技術標準、衛生檢疫規定、技術法規、標準、質量認證與合格評定程序、檢驗程序和檢驗手續以及商品包裝和標簽規定。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實質是提高產品的技術要求,利用技術性的規定和要求來增加進口難度,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2)貿易救濟措施
貿易救濟措施是為了保護本國貿易安全而制定的措施。貿易救濟措施主要包括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救濟措施,反規避措施,預警應急機制。
(3)知識產權措施
是指知識產權擁有國以保護知識產權的名義,對含有知識產權的商品進口限制,或者憑借其擁有的知識產權優勢,實行不公平貿易。
(4)環境壁壘
環境壁壘也可以稱為綠色壁壘,是指國際貿易中作為進口一方的國家或經濟組織,打著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節約自然資源或保護消費者、動物、植物的健康和生命的旗號,通過制定形式復雜多樣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條例,制定極其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采取的審批、檢驗的程序也極其繁瑣,從而對進口國的產品進入設置很多障礙。最終達到限制某種產品進口,保護本國市場的根本目的。
(5)社會責任壁壘
社會壁壘是指以勞動者勞動環境和生存權利為借口而采取的貿易保護措施。社會壁壘由各種國際公約的社會條款構成。社會條款的提出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權益,本來不是什么貿易壁壘,但被貿易保護主義者利用為削弱或限制發展中國家企業產品低成本而成為變相的貿易壁壘。
(6)原產地規則協議
原產地規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為確定貨物原產地而實施的普遍適用的法律、法規及行政決定。它是確定進入國際貿易領域的貨物的“國籍”的法律規則,其本身是一種貿易政策或貿易管理手段。
傳統關稅手段是對進口國的商品收取關稅,提高產品成本和本國市場的銷售價格,最終削弱其價格競爭優勢,所以關稅手段對于進口的限制作用是間接的。隨著WTO對國際貿易的調節,關稅征收整體水平持續降低,關稅措施對于國際貿易的調節作用不斷下降。但很多非關稅措施采取直接限制進口的方式,具有以下明顯的特點:
(1)非關稅壁壘的優點
①非關稅措施的靈活性更大,針對性更強
關稅措施中的核心因素-稅率的制定往往需要通過法律,確定后便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不會隨意變動。并且關稅是針對全部進口國,針對性較差。而很多非關稅措施都是進口國根據國內市場、產業、經濟發展需求,針對不同的進口國、不同的產品制定的臨時性的行政措施,針對性和靈活性都很強。
②非關稅措施對于產品進口的限制更容易實現
雖然關稅可以通過高額關稅征收的方式削弱進口產品在本國市場的競爭力,但如果出口國對于商品采取補貼或者傾銷手段,關稅措施就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可以排除價格機制作用,是直截了當地阻止進口,實施的效果大多比較精確和確定。
③非關稅措施隱蔽性更強,往往具有合法形式
各國的關稅以法律形式確定后,往往需要公布。非關稅措施種類繁多,許多是混雜在行政性措施當中,往往有一些不對外公開,或者通過規定非常嚴格的標準和復雜繁瑣的程序使進口商無所適從。
(2)非關稅壁壘的缺點
①有些非關稅措施如進口配額等作為一種純粹行政干預手段,更加同市場價格機制相背離,從而容易導致經濟效率的損失。
②在需求上升的情況下,進口限額等比起進口關稅來,盡管可以更多地保護本國的進口替代工業,但總消費量卻在減少,它可能比進口關稅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利益損失。
③非關稅措施則名目繁多,標準各異且靈活多變,不同的非關稅措施有不同的作用機制,操作起來繁瑣復雜,并且需要一個龐大的機構來實施,對于采用非關稅措施的國家來說需要更大的成本。
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業走出國門參與競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然而,就中國企業而言,近年來在制約出口的各種因素中,知識產權是一個新出現的因素,貿易救濟仍然是最重大的因素,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迅速增大。統計資料顯示,僅2002年我國就有71%的出口企業和39%的出口產品不同程度地遭遇知識產權貿易壁壘,造成損失約150億美元。從1995年到1997年,歐盟對我國溫州皮鞋進行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達4.5億美元。1998年至2006年,歐委會先后對我國溫州皮鞋、童鞋采取最低限價、反傾銷稅、《關于化學品的注冊、評估、許可辦法》和“藍染料禁令”、“偶氮染料禁令”等等措施,貿易壁壘已成為溫州鞋企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
由于我國很多產品還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一些農產品由于忽略綠色、環保、有機等新興需求,對于農藥、化肥等濫用,使得該類產品在短時間達不到發達國家的產品標準。隨著近年來美國、日本、歐盟、韓國、東南亞等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不斷提高對于該類產品的進口限制,中國的對外貿易市場有縮小的趨勢,影響十分不利。
以綠色貿易壁壘為例,有些發達國家從產品的生產、運輸、銷售、使用甚至到報廢等環節都制定了苛刻的制度、標準,進行全程的監控和檢測。這樣大大增加了我國該類產品的總體生產成本。此外在進口環節還征收綠色關稅和反補貼稅,進一步增加了產品的出口成本,從而大大削弱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降低了我國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的經濟效益。
為了應對國際貿易中各種非關稅措施對我國出口造成的不良影響,妥善解決貿易摩擦,維護企業自身的貿易利益,政府、企業都應該認真研究國際貿易中新興的非關稅措施。同時我們也可以合理、適度的借助非關稅措施,保護和促進我國新興產業和市場的發展。
(1)由于非關稅措施具有靈活性非常強的特點,各國政府都會根據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和自身國內市場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手段、方式,來實現其保護的動機。因此我國政府應站在國際貿易發展的角度,認真研究WTO規則,規避非關稅措施對我國貿易的影響。
(2)由于非關稅措施往往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實施,這就造成了其復雜性。因此要求政府制定總體的、積極的、長期的應對非關稅措施的戰略規劃,組織國內有關政府機構、行業協會、中介組織、企業和科研學術機構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制定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3)建立專門的非關稅措施信息搜集、整理、分析機構,向企業提供信息的咨詢,承擔各種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等信息。
(4)加快制定和完善技術標注和法規。應對技術壁壘,我國應亟待完善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體系。要逐步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法規和標準認證體系。
除了政府的能力,為了積極應對非關稅措施,作為對外貿易主體的企業還應積極提高自身素質,注重培養貿易人才,加大人才儲備;正確認識非關稅貿易壁壘產生的根本原因,靈活應對;樹立全球經營意識和環保觀念,提升我國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構建應對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對策體系;建立貿易預警機制;進一步利用國家相關的應訴工作機制;成立行業協會與加強行業自律。從多方面提高企業應對各種貿易問題的能力。
總之,從目前來看,非關稅措施還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我們應認真研究WTO的有關條款,學習借鑒別國的實踐經驗,參照國際規范建立起自己的非關稅措施保護體系,從而提高企業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競爭力。
[1]張玉卿,鄭志海,《入世與國內市場產業的合法保護》[M].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2
[2]林漢川《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及其突破對策探析》[M].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5.6
[3]趙春明《非關稅壁壘的應對及其運用》.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4]陳瑩,劉燕.我國反傾銷問題及應對對策探討[J].現代商業,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