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心靈與時間的藝術,是情感與素養的藝術,對美化生活,陶冶性情,端正生活態度都有重要作用。高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與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學的銜接、音樂課與其他學科的滲透以及音樂與德育、音樂與生活的交融來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音樂課堂;情感熏陶;學科聯系
音樂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F在的高中音樂很難上,學生雖然喜歡音樂的,但不喜歡上音樂課,這值得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學工作者深思。
一、抓好音樂知識的銜接
高中音樂課是以欣賞為主,以一些音樂理論的學習為內容的學科,音樂理論主要為欣賞服務,而這些知識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已學知識的基礎上深化的,目前有好多學生對這些樂理沒掌握好,到高中就感到跟不上了,所以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補充、復習、鞏固相關的知識,這樣就可用理論指導著去理解音樂了。
二、引導學生明白上好音樂課的作用
理解音樂的素質是一個人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可通過音樂調節身心,通過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情感、情節發展、音樂形象的塑造等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音樂欣賞來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讓學生用語言描摹聲音形象,體味音樂情感,借此提高文學水平;通過不同地域,不同時代音樂作品的鑒賞,了解不同地域人們的風俗習慣,不同時代人的情感生活。這些對政治、歷史、地理的學習都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鞏固知識,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三、音樂教育要與思想教育緊密結合
音樂課上有好多老師是為了音樂課而上音樂課,往往忽視思想教育,實際上思想教育在音樂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不同內容、形象、風格的音樂,對人所產生的思想意識影響是不一樣的,不同性質的音樂對人所產生的影響更不一樣。所以,要讓學生明白不同的音樂對社會、對人生的發展有什么積極的影響或危害,它們所描述對象的發展前景應是什么樣的,再聯系現實狀況,引導學生如何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總之,不管欣賞什么音樂都切忌離開教育對象的現實生活。把兩者結合起來并恰到好處地曉之以理,學生還會拒絕上音樂課嗎?
四、增強音樂課堂的趣味性
通過自己身上所散發出的音樂魅力,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業務威性,同時又去感化了學生,又有幽默詼諧的效果。如當有學生出現不禮貌的言語時,可以用八榮八恥歌的相關樂句提醒他;當有學生情緒低落缺少信心時可用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去引導;有學生出現早戀現象時,可用《梁?!分黝}去歌頌愛情的同時,又要用《流浪歌》來提醒學生走上社會后一事無成的滄桑與悲境。有時還可即興創作一些流暢的音樂來處理相關事情,并教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敢于負責任,勇于承擔義務。
五、讓音樂欣賞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
要使學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音樂內容,音樂作品總是要用一定的音樂語言表現相應的音樂形象,用特定音樂素材來表現音樂形象不同階段的特點和神態等。如在《龜兔賽跑》中,曲作者就在低音區用連續的四分音符同音跨八度反復的音型,生動的刻畫了烏龜沉著穩重的形象;同時,小提琴在高音區通過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和跳進旋律刻畫了兔子敏捷的身影。學生邊欣賞邊聽解說,激情澎湃,興趣倍增。
總之,上好音樂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要有勤于鉆研,敢于探索的精神,多琢磨,勤思考,重實踐,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把握教育目標的特點,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去安排教育教學活動。這樣,上高中的音樂課時一定會越上越有勁。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