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光 中國海洋大學
近年來,壽光市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成果,有力推動了壽光縣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全國農產品流通與消費做出了突出貢獻,豐富了我國現代流通的內涵,提升了我國現代流通的發展水平,成為我國現代流通發展的一面旗幟。
深入調研發現,壽光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緊緊抓住“市場平臺建設”這一關鍵和重點,“短鏈”培育和“長鏈”打造雙管齊下,城鄉一體、多業融合,創造了特色鮮明、可圈可點的壽光流通模式,走出了重實效、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道路。
1.注重市場平臺建設,形成通達完善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壽光市多年來集中力量,持續大投入于農產品市場平臺建設:在城區西部,有總投資20億元的農產品物流園;在城區東部有總投資8億元的蔬菜產業集團果蔬批發市場;各鎮、街依據各自蔬菜種植分布情況,配套建設了“十大專業蔬菜市場”;蔬菜種植集中村落建設改造了1000多處村級田間地頭市場,由此逐漸形成了以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為龍頭,蔬菜產業集團果蔬批發市場為輔助,鄉鎮專業批發市場為骨干,村級田間地頭市場為基礎的遍布城鄉的蔬菜流通體系。全國農產品綠色通道的起始點設在壽光,農產品物流園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已初步成為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國家級農產品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農產品物流園、蔬菜產業集團果蔬批發市場已實現100%電子結算和一卡通運行。壽光蔬菜來自全國各地,又從壽光走向全國30個省市,并出口到1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我們積極探索培育以壽光蔬菜電子呼叫中心等為代表的現代化電子商務新平臺,面向全國拓展蔬菜流通新渠道。
市場平臺建設的重要性和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力保障了農民增收和本地就業。有了市場平臺的支撐,壽光80萬畝蔬菜沒有出現蔬菜滯銷和菜賤傷農的現象,圍繞著這些市場平臺,全市有蔬菜經營公司600多家,運銷專業戶、協會、聯合體、經紀公司等中介組織1.7萬個,有力吸納了當地就業。二是為緩解各地的賣菜難,搞活農產品流通做出了全國性的貢獻。因為市場平臺的依托,壽光成為我國南菜北運、北菜南送的蔬菜交易集散中心和價格中心。三是催生了“中國壽光蔬菜指數”,進一步放大了壽光的市場平臺作用。依托這些市場平臺,產生了我國第一個蔬菜價格指數“中國·壽光蔬菜指數”,該指數的發布和行業“風向標、晴雨表”地位的確立,全國范圍蔬菜價格與流通信息共享的實現,進一步放大了壽光市場平臺的功能和作用。這種以市場平臺為中樞形成的通達完善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強化了壽光農產品流通在全國的引領作用,提升了壽光農產品流通的全國性貢獻和影響。
2.培育“短鏈”降低流通成本,構建“長鏈”發展全流通。為了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穩定蔬菜價格,在參與商務部開展的“農超對接”工程中,我們組織30多家農產品流通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與全國20多個省市、400多家大中城市的蔬菜市場、超市、學校和企業開展了蔬菜直供直銷、連鎖經營業務,實現了“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和“農廠對接”,其中全福元集團的生鮮冷鏈配送中心除對自身連鎖門店進行配送外,還針對其他超市進行第三方社會化配送,壽光田苑果菜生產有限公司則與沃爾瑪簽訂了供貨協議,農產品流通“短鏈”模式成效顯著。
與此同時,以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為代表的區域龍頭企業著力構建“長鏈”,將業務范圍向上下游延伸,通過多個產業鏈環節的聯通與整合來爭取更大的利潤與發展空間,發展大流通和全流通。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瞄準“中國蔬菜全產業鏈行業領航者”目標,逐步拉長蔬菜產業鏈,經營業務涵蓋種子研發、種苗繁育、基地種植、農產品加工、大型物流配送、批發市場經營等,特別是在海南、內蒙等地建設自備蔬菜生產基地,通過壽光果菜批發市場形成與壽光市保護地蔬菜生產優勢互補的新模式。由此,長鏈生產流通模式的引領作用初步顯現。
3.著力城鄉均衡發展,構筑“城鄉一體化消費品流通體系”。以“城鄉一體均衡壽光”為目標,經過近年努力,我市已基本建成以市區大賣場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距離適中的縣域日用消費品流通體系,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和示范意義。
在城區,構筑網點密集、業種豐富、業態多樣、相對發達的城市服務業體系,引領和創新消費。打造正陽路、渤海路等特色商業街區,彰顯集聚和窗口效應,塑造城市形象;吸引紅星美凱龍、國際商貿城、銀座商城、濰坊中百大廈等國內和省內著名商貿企業入駐,以及周大福黃金、屈臣氏、麥當勞、必勝客、上島咖啡等國內外名牌相繼落戶。
在鄉村,借力“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充分發揮大型流通企業的主導作用,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探索出符合本地發展實際并具有借鑒意義的現代農村流通發展模式,進一步提升了壽光百姓的幸福指數。其創新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大力度建設改造功能無差別的鄉鎮商貿中心。我市在鄉鎮建設和改造了11處鄉鎮商貿中心,這11家鄉鎮商貿中心面積在3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之間,其規模和設施水平全國領先,具備與城區大型商貿中心一樣的基本功能,使鄉村百姓享受到了與城鎮居民同樣的購物環境。
二是普遍采用集中配送模式。全福元集團、糖酒茶副食品公司、東方譽源、億嘉農化等“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采用集配模式以保證商品質量,使農民消費更加實惠和安全。目前壽光市標準化農家店達到1518家,鄉鎮覆蓋率100%,村級覆蓋率70%,集中配送率80%以上。
三是在全國首創“加盟店直營化”建設管理新模式。全福元集團探索出了“直營為主、加盟為輔、加盟直營化、并軌同發展”模式,特別是針對農村加盟店,率先實現了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核算、統一管理、統一形象的“六統一”,提高了農家店的成活率。全福元集團因其不斷開拓進取,深耕縣域商業和農村市場,已連續11年占據全國縣級同行業首位,躋身中國連鎖百強第79位,中國快速消費品百強第33位。
4.發揮流通的“粘合”與“引領”作用,促進產業互動發展。壽光市以蔬菜流通為關鍵環節,促進現代農業和現代流通業有機結合,帶動物流、會展、觀光農業、生態旅游等行業迅速發展。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已經從最初的菜果品種和農資展示,逐步增加了國內國際交流和論壇、蔬菜高科技示范、新技術引進和新品種發布、技術培訓等內容,成為我國集中展示和傳播蔬菜生產和流通成就、技術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平臺。蔬菜流通的發展,特別是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的連續舉辦又提升了餐飲住宿、商務服務等行業服務水平。
1.選擇壽光為“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城市。《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現代流通綜合試點”。作為流通主管部門,商務部相關司局已就此項工作進行調研。總體上考量,壽光市具備開展綜合試點的充分和必要條件:有堅實的流通產業基礎和市場基礎;有很強的流通影響力和競爭力;有廣闊的經濟腹地,是區域經濟發展重心所在;多年來積極主動對接商務部重點工作,有開展各類示范工程的經驗和組織協調能力。建議商務部政研室、綜合司、流通發展司等在開展“現代流通綜合試點”調研和方案設計時,將壽光列為首批或首個試點地區(城市)。
2.支持壽光標準化、品牌化與信息化流通建設。在標準化建設方面,多途徑支持壽光市開展“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示范區”創建工作;宣傳貫徹商務部發布的有關農產品流通規范,總結推廣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全福元生鮮冷鏈配送中心、田園果蔬合作社等企業的標準化包裝和冷鏈物流,助推全國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范化和標示規范化;推動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全福元集團等龍頭企業參與流通領域標準的制修訂,進一步提升壽光流通在全國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在品牌化建設方面,充分發揮已有的“七彩莊園”、“樂義”等中國馳名商標的帶動作用,加大三品認證和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工作力度,繼續推動蔬菜產業的集約化生產和品牌化流通。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進一步推動本地企業加快應用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電子標簽等技術,加快電子商務特別是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推動農產品物流園區和企業線上線下業務的互補和融合發展,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
3.總結推廣壽光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經驗和模式。通過此次調研,調研組認為,近年來壽光市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扎實推進,不斷創新,成效顯著,其經驗模式值得認真總結,借鑒學習,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在進一步完善我國現代流通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商務部門繼續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壽光流通,推動壽光流通在新形勢下擔綱新使命,謀劃發展新思路,打造市場新平臺,培育競爭新優勢,做出經濟和社會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