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靜
(宜賓衛生學校,四川 宜賓 644000)
隨著中職學校招生方式的轉變,在校學生的素質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學生數量急劇增多,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如何提高教學效果便成了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案例式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1]。我們在急癥護理教學中采用結合案例調查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互動問答等方式的案例式教學法,探討該方法在急癥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其在醫學教育中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隨機抽取我校中專護理專業6個班學生共288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2人,女生276人,以班級為單位隨機將其分為兩組,案例式教學組3個班共152人,傳統教學組3個班共136人,年齡(17.2±1.4)歲。為了防止學生心理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案例式教學組和傳統教學組的教室不在同一樓層,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及上學年的平均成績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
教學周期為兩個星期,總教學課時為12學時,內容為中等專業學校教材《護理學基礎》中的“危重病人的護理和搶救技術”,兩組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1)傳統教學組:教師按預備的教學程序,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有步驟地將理論知識講授給學生。技能操作課按“教師示教、學生觀看,教師輔導、學生練習,教師評價,學生考核”[2]的傳統護理操作程序施行。(2)案例式教學組[3]:學生5~8人為一小組,教師在課前將準備好的難度相似的不同案例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集體討論自學后對案例進行分析。授課時教師針對書本內容結合案例進行啟發、誘導式的分析講解,授課過程中適時地引入新的案例。在實踐操作課中讓學生反復操作相關步驟,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課程結束后教師對本次內容進行概括和歸納,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利用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并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分析每次操作的心得。教師適當引導,展開小組評比,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學生進行操作比賽,教師根據學生操作完成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評述,最后,教師針對學生討論結果,理論聯系實踐,對問題進行系統解答,并對本次課的重點、難點進行總結。
整個評價體系分為兩方面:(1)學生能力提升自評問卷調查:我們分別于課程開始前和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其進行自評,旨在了解學生對案例式教學法在培養自身綜合能力方面作用的評價。問卷為自行設計,內容包括:①對3種基本護理操作知識的掌握度,這部分主要考查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共10個問題,分別在課程開始前和結束后進行調查;②對本課程收獲的自我評價,這部分只在課程結束后進行調查,內容包括5個問題:通過本課程學習是否能提高解決臨床護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急癥護理操作的能力、提高掌握理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自學和組織的能力。問題答案為二分類資料(能或不能),所有學生均參與問卷調查。(2)理論和技能考核:課程結束后,從急癥護理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對學生的急癥護理理論和操作技能分別進行考核,各計50分。理論和技能考核于課程結束兩周后進行。
兩組學生在接受課程前對急癥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無統計學差異(P>0.05),接受課程后案例式教學組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接受課程前后對急癥護理知識掌握情況(±s,分)

表1 兩組學生接受課程前后對急癥護理知識掌握情況(±s,分)
課程開始前課程結束后案例式教學組(n=152)傳統教學組(n=136) t P 40.2±9.1 67.6±11.3 38.9±7.4 83.4±9.1 1.34 13.13 0.183 0.000
接受課程后案例式教學組學生對自己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基本實驗操作的能力、掌握理論知識的能力、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自學和組織能力5方面的自評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接受課程后對學習收獲的自評情況[n(%),人]
接受課程后案例式教學組學生的理論得分、操作技能得分以及總評分均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接受課程后理論和操作技能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學生接受課程后理論和操作技能評分比較(±s,分)
理論得分操作技能得分總分案例式教學組(n=152) 傳統教學組(n=136) t P 40.6±6.1 38.6±4.9 79.1±5.2 32.7±6.9 30.2±6.8 63.1±7.5 10.31 12.12 21.21 0.0000.000 0.000
傳統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反而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一旦讓學生親自實踐過,就會記憶深刻[4]。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心里熱愛所學專業,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護理專業學生作為技能型人才,應該具備在緊急情況下處理病人和急癥護理的能力。案例式教學法則是主要將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課前學生先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教師講解時也圍繞著案例進行,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課本上枯燥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常見病例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時興趣濃厚,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在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解決問題、臨床思維能力等方面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有很大優勢[5]。
我們把案例式教學法引入急癥護理教學中,通過與傳統教學法的比較發現:兩組學生在接受教育前對急癥護理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的都較少,但教育后案例式教學組急癥護理知識評分高于傳統教學組(P<0.05)。接受教育后案例式教學組學生對5種能力提高程度的自評分均高于傳統教學組(P<0.05)。接受教育后案例式教學組學生理論成績、操作技能成績和總評成績也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P<0.05),由此可以認為案例式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通過本研究我們認為,案例式教學法結合急癥護理教育實踐,把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引入急癥護理的教學工作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明顯提高,值得在急癥護理甚至整個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推廣。
[1]張家軍,靳玉樂.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J].中國教育學刊,2004(1):48-50.
[2]徐利云,沈維青.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的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改革[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11):1735-1736.
[3]夏文穎,顧兵,黃珮珺,等.案例式教學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進展[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5):923-925.
[4]章雅青,楊麗君,吳紅宇,等.PBL教學法在高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和分析[J].家庭護士,2008,2(6):471-473.
[5]劉冰華,張春慶,張彧婷,等.案例式教學法在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7):93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