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羽
摘 要:新時代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我國加入WTO后,對外交往日益頻繁,時代的變化要求英語學習者不僅是要獲得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學習過程中訓練出一定的交流能力,這就對英語口語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關鍵詞:口語;詞匯;環境
我們英語教師也應順應潮流,與時俱進,在課堂上多開展活動,加強英語口語的訓練。那么應如何加強口語訓練來提高交流能力呢?我總結了一些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擴大詞匯量
英語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石,沒有詞匯就談不上語言。學習語言不是死記硬背,而要靈活掌握,要努力尋求一些有規律的學習方法。擴充詞匯量也是有方法可循的,通過閱讀來擴大英語詞匯量是個極好的辦法,不僅獲得了詞匯的意義,還學到了詞匯的運用。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進行有效閱讀,不是一碰到新單詞就去查詢字典,而是要結合上下文來猜測意思,達到詞匯活學活用的境界;其次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把新學到的詞匯分組歸類在筆記本上,每天記8到10個詞匯,并適時加以鞏固記憶;最后可以通過電腦軟件給自己做一次詞匯數量測試,以檢測一下自己究竟達到了多少詞匯量,或者從最初簡單的閱讀材料過渡到復雜的閱讀材料,比如,看英文時報和雜志。
二、創造語言環境
教師要為課堂創設語言環境,要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去教學,讓學生習慣于在英語環境中聽課,鍛煉學生的聽力,培養學生動口說的能力,讓學生盡量用英語回答問題,不僅要培養他們講英語的良好習慣,還能使枯燥無味的語言材料變成活生生的語言,富有生活氣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鼓勵幫助部分困難,有害羞心理的學生消除心理障礙,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對自己學習英語口語充滿信心和興趣。同時,教師一方面給他們做示范,一方面對他們要有耐心,態度和藹,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及時糾正在訓練中出現的錯誤。
1.加強聽力訓練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注重讀、寫、記的培養,而忽略了聽的技能,那么試想聽不懂別人的話,又何來交流與反饋?因此,欲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特別是表達能力,首先要強化聽力訓練。可以通過聽錄音讀課文,聽廣播、看影視學習習慣
表達。
2.討論
在教學前,可結合教學內容和話題進行預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和交流,教師也可給出開頭拋鉆引玉的讓學生進行聯想并結合實際自由討論。
3.造句
在教一個新的詞組和句型時,在給出典型的例句后,要鼓勵學生造句。或在上新課之前,出示一些上節課所學到的詞組和句型,讓學生造句,也可給出一些中文句子,讓學生用英語翻譯。這樣不僅使學生很輕松有效地學會了新詞組、新句型,又復習鞏固了已學到的詞組和句型,而且還為口語能力的形成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4.復述課文內容
尤其是在閱讀文章中,可根據課后習題,文章時刻線,故事始末進行自組語言的復述。并讓復述的好的學生來做示范,讓其他學生看到他人優秀來激勵自己的不足,在課堂上起到渲染的效果。
5.講故事
教師可以每周請一個同學講一個自己的故事,內容必須真實,向上,有趣,有感染力,講完后,再請其他同學提問或進行
總結。雖然學生在僅僅只有45分鐘的課堂上習的英語知識很有限,但是他們能夠在所設置的環境中積極表現,充分得到鍛煉,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使他們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逐步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培養和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們應該認識到它的成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復雜
過程。
(作者單位 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幸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