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華
摘 要:知識的獲取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創造性,讓全體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關鍵詞:主動性;環境;合作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關鍵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主體發展為后續學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一、創設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創設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迅速地集中精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索、深入研究。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之目的。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另外,在數學合作學習時,通過充分的課堂交流,營造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讓學生主動思考,使認知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尤其對有個性差異的學生來說,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不能面向全體學生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達到知識技能的互補,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結協作的能力。
三、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對事物的觀察、操作,認識和掌握它們的本質特征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在知識構建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認識特點,有意識地設置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使課堂始終處于積極探索的有序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化教學效果。
四、創設良好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采用富有鼓勵性和啟發性的教學措施,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及時捕捉和創設各種有利時機,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能否獲得成功體驗,取決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認識到所學知識的用途,體會到數學知識本身的無窮魅力,體驗成功的愉悅。
五、讓數學走進生活,激活學生動參與的積極性
數學離不開生活,讓數學變成能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因此,在教學中,要盡量縮短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通過各種實際例子,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適時有效地幫助和引導,并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加以解決,使所有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自信心,從而學會學習,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當中去。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松原市哈達山旅游經濟開發區
哈達山鎮富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