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
從事了十余年的語文教學,我有這樣一個感受,那就是每一級的學生,多數對寫作文的畏懼心理特別強。每每當老師抱著作文本走向教室的時候,當老師布置作文的時候,就會有不少學生嘀咕著,那種無奈之情溢于言表。在寫作文時,有的同學急得抓耳撓腮,不知所為;有的同學左顧右盼,搜腸刮肚;有的同學對著作文書翻來翻去,掐頭去尾、斷章取義……問其原因,學生大都不約而同地說“沒什么可寫的”“不知道怎么寫”如此等等。學生有如此感受,認為沒什么可寫,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最主要的,也是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共同認為的一個原因,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歷,
視野范圍狹窄,所見所聞太少,缺乏積累,以致學生占有的寫作素材太少,因此在寫作文時會出現上面的種種情況;其次就是缺乏寫作技巧,尤其是山區里的學生孤陋寡聞,在這兩方面就更為
嚴重。
針對學生中出現的“沒什么可寫的”“不知道怎么寫”,我認為,就今天的學生的所見所聞,生活經歷,課外涉獵而言,他們寫作的素材并不少。學生身邊可寫的、要寫的東西已經很多了,只要讓學生多關注身邊的人、事、物、景,只要讓學生掌握一點寫作技巧,那么就可以讓學生輕松作文了。
怎樣讓學生輕松作文呢?首先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事、物、景。
在你的身邊,有從小就精心呵護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
奶……有一直在關注著你成長的長輩、親朋,有和你一起長大的姐弟和童伴,有教育你關懷你學習成長的老師,有你朝夕相處、情同手足的同學好友,有你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街坊四鄰……他們有的健壯魁梧,有的矮小精明;有的活潑可愛,有的憨態可掬;有的豪爽大度,有的風趣幽默……那各異的音容笑貌,那各具特征的言行舉止,那不同的品行為人,哪一個不是你作文中可寫的人物典型?在你眼前,身前有“汪汪”狂吠的黃狗,身后有“哞哞”搖尾的牛犢,屋前伏臥溫順的小羊,門口竄過可愛的貓兒,窩棚里公雞啄斗,水塘邊鵝鴨蹣跚;白楊挺拔繁茂,槐樹蒼勁嶙峋,垂柳隨風依依,松柏身姿婆娑;桃花嬌羞紅艷,梨花潔白無瑕,芙蓉出水獨秀,梅花傲雪報春;路邊芳草萋萋,田間碧浪蔥蘢,公路上川流不息,曬場里忙忙碌碌;遠處是藍天碧空,近處繁花似錦,這里小橋流水,那里風景獨美,朝望遠處蒼山巍巍,暮看落山夕陽紅紅……每一物,每一景,哪一處不值得你用眼細察,用心細品。在你耳邊,清風徐徐拂過你的面頰,秋雨簌簌流進你的心扉;風中短笛悠悠,雨里小鳥啾啾;春夜蛙聲陣陣,夏晌知了聲聲,秋來蟋蟀彈琴,冬去泉水叮咚……只要你用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各具風情。你有童年的美好記憶,你有小學學習生活的回憶,你更有正在經歷的初中學習生活的體會。高興你會笑,痛苦你會哭,順心你就樂,煩惱你會憂;你為你的小小成功驚喜,也為自己的一點挫折而哭泣;有時你很成熟,能幫助父母辦成一件很難辦的事情;有時你很幼稚,能做出連自己都覺得很荒唐的舉動……回憶過去、思考現在、想象未來,有很多值得我們要寫的事情,有很多值得我們要抒發的感情,對生活的感悟需要我們用心去體察。
所有這些,只不過是你生活畫卷中的幾幅素描剪影,你有如此多的作文素材,有多少能寫入你的作文之中?只要你用眼觀察,用耳細聽,用心領會思考,放開思路,積極思索,就一定能展示出自己的作文水平。
如此引導,學生定能關注身邊的人、事、物、景,就會積累寫作素材。其次要誘導學生掌握一點寫作技巧。
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會有完整的結構。如何讓學生掌握文章結構呢?其實很簡單,在擬好作文題目后,只需學生把握作文的開頭、中間和結尾。也就是說學生只需知道作文的開頭怎么寫,中間怎樣寫,結尾怎樣收尾,就可做到輕松作文了。通常情況下,打造作文開頭尤為重要,“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頭叫“鳳頭”,靚麗的開頭給人一種愉悅感。常用的開頭法就用這一種“開門見山”法吧,開門見山,話題點穿。開篇直入主題,我們課本范文大多如此。有了干脆利落的開門見山式的靚麗開頭,就接著寫第二段即作文的中間部分,作文中間部分稱“豬肚”,只要能表達主題的盡可以用,只要中間部分能接著上段話題展開詳寫就行了。作文的結尾更不能小覷,好的結尾稱“豹尾”,結尾的方法很多,同學們只需會用“前后照應”法就可以了,前后照應,結構緊湊,回應前邊,點題深化。讓學生明白,好的作文,結構上注意做到“鳳頭”“豬肚”“豹尾”。就學生的寫作技巧,簡而言之只需讓學生記住三句話,開篇點題定位,中間承上詳寫,結尾點題深化。如此作文,簡單易行,不管何種文體,都能輕松作文。
總之,只要每個學生都能關注身邊的人、事、物、景,只要每個學生掌握一點寫作技巧,在多次關注思考應用的基礎上,相信每個學生都能輕松作文。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能力的提升,一篇篇閃爍著思想光芒和飽含著人文情感的作文定會出自于每個學生筆下。
(作者單位 陜西省勉縣長溝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