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黨培
(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28)
《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是國家教育部提出,其中指出:為了提高農村和薄弱地區的體育教育水平,學校將體育工作重點轉移到這些地區,培養薄弱地區的人才。湖南省作為中部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但整個農村小學體育活動的開展與沿海及江浙一帶仍有一定的差距。本研究試圖調查和分析湖南省農村小學體育活動開展情況,發現一些問題存在于農村小學體育活動當中,對這些存在的問題,提出快速發展我省農村小學體育的策略。
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湘北岳陽地區、湘南郴州地區、偏遠貧困地帶湘西地區的180所農村小學為本研究的對象。
通過CNKI查閱了大量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
通過咨詢有關專家,制定出問卷。
通過電話訪談和信件訪談的形式。
學校體育設施是學生進行體育課程和體育鍛煉必須具備的設備,也是學校體育課程能夠良好開展的基本保障。通過調查,湖南省小學體育器材設施情況并不理想。在被調查的學校中,有籃球、排球、足球各30個以上的學校占32%;有2~3套單、雙杠的學校占35%;有跳箱和跳馬2套的學校占21%。由此可見:我省大部分農村小學存在體育設施不足、體育器材匱乏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學校經費緊張,造成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嚴重缺乏,一部分體育經費被挪用于學校其他方面的建設,滿足不了學校體育教學和學生體育健身的需要。而在配備體育設施的學校中,部分學校的體育器材年久失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一些學校領導“重文輕武”的傳統觀念還沒有徹底根除,體育意識薄弱,思想觀念保守。(2)農村小學的經費相對比較緊張。
體育場地是保障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和學校體育教學的基本條件,也是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和教師完成體育教學的物質保證,通過對湖南省200所農村小學學校體育場地的現狀調查:24%的學校有不規則的體育鍛煉場地;但仍有10%的學校沒有體育場地;有200m~300m田徑場的學校占35%;有400m標準田徑場的學校只占31%,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體育活動和體育教學。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校天然條件限制,部分山區小學只有教室,基本沒有體育活動場地;另一方面是學校領導和教師不重視體育,并且沒有多余的經費進行體育場地的修繕及維護。
學校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決定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通過調查,87%的農村小學體育教師以中專和大專學歷為主,只有13%的小學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體育教師。并且許多地方的體育老師都是兼職的,有的是班主任老師上體育課,有的是課時比較少的老師為了彌補課時而臨時擔任體育老師。造成這樣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1)農村地區的部分民辦教師、代課教師轉為正式教師,這些老師的學歷起點本身較低;(2)因為當地基礎教育質量相對不高;(3)大部分大專以上學歷的大學生嫌棄農村小學的待遇較低,不愿意回到農村教學,因此造成了農村小學體育教師師資分布極不平衡的狀況。
體育課作為青少年學生的一門必修課,開課情況如何一直是許多教育者關心的問題。通過調查發現,湖南省農村小學中,能按教學大綱要求對在校生全部正常開設體育課的占44%,對部分年級正常開設的占48%,全部不開設的占8%。在對個別不開設體育課的年級和全校不開設體育課原因的調查中,發現暫時被取消體育課的,均是離畢業期限較遠年級的學生,而臨近畢業班學生,由于體育考試的要求,多數是臨時針對考試內容組織短期訓練,靠突擊訓練來應付考試的。全校不開設體育課的原因主要有:無經費位居第一位,占45%;場地、器材缺乏居第二位,占35%;無教師位居第三位,占10%。
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男生各項身體機能指標增長高峰,除速度素質在7~8歲出現外,其他素質均在12~16歲期間出現;女生大部分素質高峰期出現在7~9歲。可見,在小學階段針對學生情況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系統性訓練,將對青少年終身體能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決定作用。然而,針對小學開展系統訓練情況,我們調查的結果是,只有23%的小學能堅持經常組織訓練,其余的小學只是偶爾或曾經組織過訓練,還有從未組織過訓練的。這一調查結果反映出,目前湖南省農村小學體育訓練基本上處于半癱瘓狀態。
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小學每年舉辦一次或一次以上各種運動會的學校占被調查學校的37%,每2年舉辦一次的占10%,從不舉辦運動會的占53%。這一結果反映出,體育比賽在湖南省農村小學中,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校內運動會規模可大可小,內容和形式也可靈活多樣,也可以適當舉辦趣味運動會,但有半數以上的被調查學校從未舉辦過運動會,這無論從生理方面還是心理方面對學生的整體發展都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湖南省農村小學體育活動開展現狀是:缺少運動場地和體育器材設施;教師師資力量薄弱;體育課程開課率不高;學校舉辦運動會次數不多或者根本不舉辦等,這些原因導致湖南省農村小學體育整體發展緩慢。
要改善農村小學體育活動現狀,一方面要依靠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另一方面要依靠各個小學自身謀求發展。因此,提出以下幾個策略,以期加快農村小學體育的發展。
(1)開展師資繼續教育工程。湖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應對其進行知識和技能的補充、更新、拓展,完善其知識結構,因為他們與其他省份水平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目前來說難以適應當前發展要求。省教育廳與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應對體育教師隊伍進行廣泛的培訓與提高,聯合開展農村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工程,著重進行開發創造思維和創造力的繼續教育。
(2)積極號召、動員全社會及家庭,開展多種形式和內容多樣化的系統性、科學性體育技能訓練,配合學校搞好針對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不同興趣的活動。有關上級主管部門,為以局部促整體共同發展,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應有計劃地在全省范圍內首先扶植一部分農村小學行動起來。
(3)農村小學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的現狀,應該引起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注意,與國家教育部規定的要求差距比較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場地、器材設施的配備真正納入學校教育評估的條件之中,推行素質教育工作的重點、難點,應包括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農村小學這一大塊,為農村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物質保證,切實加強農村小學的體育工作,要確保落實農村小學對《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關于“場地、器材、設備和經費”的規定和要求。
[1]夏思永.大學體育[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李玉輝.袁筱平甘肅省隴南市農村小學體育設施資源現狀與開發利用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12).
[3]曲宗湖,劉紹曾,賴天德.跨世紀我國學校體育發展戰略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