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立新 孫艷新 張 偉
(1、2七臺河市圖書館 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3.伊春市圖書館 黑龍江 伊春 153000)
鄉鎮圖書館作為鄉鎮以及農村基層社會主義文化與精神文明的標志,具有社會教育、傳遞信息和休閑娛樂的功能,是任何其他文化設施不可替代的。本文以七臺河市農家書屋為例,詳細闡述鄉鎮圖書館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可行措施。
根據《鄉鎮圖書館發展研究文獻綜述》中的統計數據顯示,僅1994年-2005年期間,被中國學術期刊網收錄的與鄉鎮圖書館、鎮級圖書館、圖書室、基層圖書館、知識工程、千村書庫等相關的文獻便有470余篇。由此可見,我國相關單位、個人較為關注鄉鎮圖書館的發展與研究,存在一定研究基礎。
七臺河市是一座新興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總人口86.6萬,位于黑龍江省東部,南與雞西市相鄰,北接佳木斯、鶴崗市,東連雙鴨山市,處于本省東部五大城市群中心位置。已建鄉鎮圖書室15各,村級圖書室50個,社區圖書室13個。這些圖書館(室)的建設呈現出一些不同的情況和問題。
為了更好的分析和闡述,本文試以七臺河市農家書屋為例,詳細介紹鄉鎮圖書館的實施策略及創新之處。
鄉鎮圖書館的建設首先要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將其納入文化惠民工程,納入新農村建設項目,納入全市文明單位評比內容。
以七臺河市為例,當地市委、市政府半年內先后4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市委、市政府主管領導任全市農家書屋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出版局、市文化局等12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制定了《七臺河市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合力推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工作。在全市文化(新聞出版)工作會議上,市政府還與各區縣簽訂了農家書屋建設推進工作責任狀,把此項工作的完成情況作為評價區縣文化(新聞出版)工作目標的一項重要考核內容。
在開展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中,七臺河市建立和完善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積極主導、部門密切協作、社會廣泛參與、農民自主管理”的“五級聯動”工作機制。各級農家書屋工程建設領導組織機構負總責,各級新聞出版部門牽頭組織實施,宣傳、文化、文明辦、發改委、財政、科技、民政、農委、計生委、關工委、科協等部門和社會團體各司其職、密切合作,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鄉鎮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資金一直是阻礙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須提供強有力的財政支持,鄉鎮圖書館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以七臺河市為例,當地政府堅持“政府投資、社會捐助、統一規劃、分頭實施”的原則,采取多種措施有效推進。有關數據顯示,2009年,七臺河市通過區縣財政撥付農家書屋建設配套資金25萬余元,用于訂閱報刊、購置書架和桌椅等。同時,為實現2010年農家書屋全覆蓋,七臺河市各區縣還匹配建設資金100多萬元。此外,在政府出資的基礎上,七臺河市還采取有關部門幫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村集體出一點的辦法,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導、社會贊助、集體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機制,保證了農家書屋建設的資金需求。
在制度建設方面,七臺河市制定了《農家書屋建設和管理辦法》,統一建立健全了《農家書屋管理員崗位職責制度》、《農家書屋管理制度》、《圖書借閱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完善了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以及日常監督、專項檢查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檢查機制,要求各區縣參照制定管理細則,以規范農家書屋建設和管理。另外,市縣圖書館定期指導鄉鎮綜合文化站、村農家書屋加強日常管理工作。
想著圖書館建設是一項社會性系統工程,離不開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七臺河市通過召開會議、走訪部門、媒體宣傳、舉辦活動等方式,倡導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領導干部、社會各界人士與書屋結對子,幫助書屋更新出版物,建立長效扶持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
據統計,2009年-2010年,七臺河市共舉辦“我送農民一本書”大型捐助活動3次,收到30余個部門、企事業單位、個體經營者捐贈的圖書3萬余冊,碼洋達20余萬元,有效解決了圖書更新等問題,增強了書屋的活力。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七臺河市近年來積極返聘15名退休教師和村大學生擔任農家書屋管理員,適時組織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舉辦培訓班,開展出版物分類、上架、借閱、歸還等業務學習,規范出版物管理和使用,防止丟失和毀損。開展優秀農家書屋及管理員評比活動,大力宣傳優秀農家書屋管理員事跡,發揮帶動示范作用,提高農家書屋日常管理水平。市圖書館派出優秀圖書管理員現場授課,深入書屋實地輔導,培訓農家書屋管理員78名,幫助整理歸類圖書6萬冊,確保了農家書屋有序、有效運轉。
農家書屋的建設與推廣作為一項長遠的任務,憑借近幾年上下一心的努力推行,通過責任體系的逐步完善、財政保障的加強、社會力量的調動、服務力量和人才隊伍的強化等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實施,目前,農家書屋的建設推廣工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目前,七臺河市17個鄉鎮的220個行政村,已建成統一標準的農家書屋78個,農家書屋覆蓋率達35.5%。農家書屋存放圖書量達20.6萬余冊,農民借閱圖書達30余萬冊次。2010年以來,全市142個剩余的農家書屋已全部啟動。鄉鎮圖書館正在成為全市農民的精神家園和加快致富的加油站,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1]黃詩南.簡議加強鄉鎮圖書館建設[J].福建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3):23.
[2]吳徐年.圖書館活動高潮與學術轉型.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5.
[3]佚名.中美兩國的公共圖書館運動及背景分析.歲月聯盟,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