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振聾發聵,一語中的,緊緊抓住了遏制腐敗的牛鼻子。那么,怎樣把權力關進籠子,關進什么樣的籠子?
其一,這種籠子必須是剛性的,有權威的,不允許侵犯的,而不是一掙就脫,一碰就碎的紙籠子;這種籠子必須是疏密合理,切實有效的,而不是空隙大、漏洞多,徒有虛名的假籠子。把制度關進籠子里,才能使官員有權卻不能亂用、胡用、濫用,不敢貪、不想貪、不能貪,清白自律,循規蹈矩,全身而退,名節不壞。
其二,這種籠子應當是強制性的,永久性的,緊緊鎖牢的,絕不是把權力關幾天放幾天,想進就進,想出就出。不論發生什么情況,誰來掌管權力,都不允許權力越出籠子一步。
其三,這種籠子必須時時處于眾目睽睽之下,讓籠子里的權力接受公眾的監督。權力運轉的一舉一動,都在全社會的視野之內,稍有越軌,就會有人質疑,誰敢亂伸手,定會被查究。
把權力關進籠子,肯定會有一些官員不那么適應,畢竟權力小了,辦事沒那么“自由”了,花錢沒那么“瀟灑”了,用人也沒那么“隨意”了。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你想犯錯誤也沒那么容易了。這實際上是對各級官員的最好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