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時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他強調,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牢記,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自覺接受人民監督。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首先要有“制度籠子”。
事實上,用來關權力的籠子一直都有,但或許是籠子本身不夠完善,或許是看管籠子之人不夠盡職,致使權力從籠內輕易竄出,為所欲為。因此,當務之急是要編織更為堅實、致密、合體的“制度籠子”。一方面要盡快對現有的籠子查漏補缺、修繕鞏固,確保已經暴露出來的漏洞被徹底封死,斷了某些掌權者繼續鉆空子的企圖。另一方面,要根據世情、國情、社情、民情的變化,廣泛聽取各方聲音,吸納各種力量,集合各方才智,共同打造腐敗的“終結籠”——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關鍵在要把權力“關住”。
要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必須探尋對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的新思路和新途徑。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包括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等等,而這些都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科學之道和必要之舉。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為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最根本的還是要“重在落實”。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善始善終、善做善成,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