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宣
(鄭州新開元路橋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16)
對成孔工藝中的原材料、錘落距等施工質量這里不作論述,就作者認為施工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幾個關鍵問題提出一些看法。
沖孔灌注樁是靠泥漿護壁,泥漿比重太小,難以護壁,容易塌孔。泥漿比重太大,又不利施工,且壁膜太厚。正確控制泥漿比重是順利成孔及保證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泥漿比重可用泥漿比重計檢測,根據土層地質不同,宜控制在以下范圍內:(1)人工填土層1.4~1.8。(2)淤泥層、粘土層、中砂層、殘積土等1.3~1.4。(3)強、中、微風化層 1.3左右。(4)清孔 1.15~1.25。
在成孔過程中要經常檢查樁錘鋼絲繩位置,觀察其是否與護筒外樁中心線的引樁在同一直線上。若發現鋼絲繩偏移,應慎重分析原因,是否遇孤石樁機移位,或樁基底座不平等問題,發現問題及時修正,確保樁身垂直度控制在1%以內。
在成孔過程中應及時測量進尺,若進尺緩慢時,根據地質資料估計已達基巖面時要隨時從錘上漏槽中取樣,判斷其是否已接近或進入巖面,經判定巖性后應正確測量孔深,然后繼續沖孔直至達到設計要求嵌巖尺寸為止,再次取樣鑒定,若巖樣無變化方能終止,巖樣變化應重新確定巖畫。若持力層無需入巖,則不必取樣,只需保證樁長符合設計要求。
1.4.1 下導管時,導管下端應先放到孔底,再提起40cm左右,然后用枕木固定。使隔水球沖出導管后混凝土能順利下灌。
1.4.2 水下混凝土必須具備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為180~220mm,含砂率為40~45%,為改善水下混凝土和易性和緩凝性宜摻外加劑。混凝土初灌量要保證導管底端埋入混凝土中不少于80cm。
1.4.3 在混凝土澆灌中,導管應不斷上、下移動,使混凝土密實。導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徑宜為200~250mm,直徑制作偏差不立超過2mm,接頭宜用法蘭或方螺紋方扣快速接頭。混凝土導管不可埋置太深,一般情況下埋入深度超過6m時,就應及時提升、拆卸導管。提升導管時,要避免碰到鋼筋籠,若發現鋼筋上浮,要及時采取措施糾正。
1.4.4 準確測定成樁的頂面標高,防止樁長不足。在澆灌混凝土時,應及時用測錘測量混凝土表面標高,測量時必須考慮樁頂浮漿500mm。
2.1.1 常見原因分析
(1)混凝土在導管內停留時間過長,灌注混凝土時,因供料系統故障,混凝土不能連續補給,導致不能及時提升導管而造成堵管停澆。(2)導管埋入混凝土太深。成樁過程中,導管埋深及管內外混凝土高差控制不嚴,造成未能及時提升導管。還有少數施工操作人員怕提升導管后,拆卸工作麻煩,而減少提升拆卸次數,造成導管埋沒過深而堵塞。(3)混凝土性能不良:a.坍落度太小。常見原因有:配合比不當,配料控制不嚴,以及混凝土運輸方法不當,或停放時間過長造成坍落度損失過大等,致使混凝土下料不暢堵塞導管。b.初凝時間太短。按國家標準規定水泥初凝時間不應小子45mm。如使用初凝時間短(但是合格)的水泥配制混凝土,很可能造成堵管。c.砂率大低。砂率低造成混凝土流動性差,不適宜用來澆注水下混凝土。
2.1.2 處理方法
(1)當導管堵塞而混凝土尚未初凝時,可采用下列兩種方法:a.用樁機起吊設備吊起一節鋼軌或其它重物在導管內沖擊,把堵塞的混凝土沖開。b.迅速提出導管,用高壓水沖通導管,重新下隔水球灌注混凝土。灌注時,當隔水球沖出導管后,應將導管繼續下降,直到導管不能再插入時,然后再少許提升導管,繼續灌注混凝土,這樣新灌注的混凝土能與原灌注的混凝土結合良好。(2)用較小樁錘重新沖孔:當孔內只澆注少量的混凝土時,可以采用比鋼筋籠內徑小的樁錘,將混凝土沖透直至基巖。然后清孔、澆注混凝土。成樁后宜作動測檢測。(3)插入式接樁:當孔內澆注的混凝土量較大,而用較小樁錘沖至基巖有困難時,可以采用沖除部分混凝土,清孔后繼續澆注混凝土,形成插入式接樁。接樁面標高應在該截面的水平應力較小處,且停歇時間不應過長。采用此法處理后,其成樁質量需作嚴格檢驗,應作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檢測,合格后方可驗收。(4)補樁:當孔內澆注的混凝土數量很大時,常采用將此樁報廢,在臨近位置補樁。但工程量較大造價較高。補樁后樁的最小中心距宜滿足樁基技術規范的規定。(5)開挖式接樁:當堵管停澆,樁頂標高離設計規定值不遠時,可待基坑開挖后挖出樁頂、清除泥漿、水泥浮漿層及混凝土松動部分,整理好鋼筋,用高一級標號混凝土將樁接至設計標高處。
2.2.1 常見原因分析
(1)樁錘在下放過程中,速度過快形成大落距自由落體,使錘斜卡在孔壁內。(2)因錘徑小于設計孔徑,焊完錘牙后重新施工,上下反復擴孔時,造成樁錘卡在孤石或巖石處。(3)石塊落在孔內,夾在錘與孔壁之間。(4)樁錘磨損過度,孔徑呈梅花形,提錘時錘的大徑被孔的小徑卡住。
2.2.2 處理方法
(1)若樁錘卡在孔中時,要注意保證泥漿比重,加強泥漿循環,然后用樁機起吊或吊機協助頂升起吊,若均無效再用空心錘或錘焊鋼軌擴大孔樁,沖掉探頭石部份,然后再提升。(2)若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吊起時,可采用水下爆破法,以爆松卡住錘部位,爆破同時應立即用樁機起吊樁錘,以使樁錘順利脫升。
2.3.1 常見原因分析
(1)泥漿比重不夠,起不到可靠的護壁作用。(2)護筒埋置大淺,下端孔坍塌。(3)孔內泥漿面低于孔外水位。(4)遇流砂、軟淤泥、松填土或松砂層,沖孔速度太快。
2.3.2 處理辦法
(1)探明坍塌部位,將砂和粘土(或砂礫和黃土)混合回填到塌孔位置以上1~2m,待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重新沖孔。(2)提高泥漿面,使之高于孔外水位。(3)如塌孔嚴重,可將粘土、泥膏投入孔內,待孔壁穩定后,再低速重新沖孔。
2.4.1 常見原因分析
(1)沖孔中遇較大的孤石或探頭石。(2)在有傾斜度的軟硬地層交界處、基巖傾斜處,或在粒徑大小懸殊的砂卵石層中沖孔,錘頭所受的阻力不勻。(3)樁機底座不平或產生不均勻沉陷。
2.4.2 處理來法
(1)發現探頭石后,隨即回填碎石,或將樁機稍移向探頭石一側,用高沖程猛沖探頭石,擊碎探頭石后再沖孔。(2)遇基巖石,采用低沖程沖孔,加快沖擊頻率,進入基巖后,采用高沖程沖孔。如發現樁機傾斜,應回填碎石重沖。(3)檢查樁機底座,及時調整以保持樁機水平。
2.5.1 常見原因分析
(1)鋼筋籠制作、堆放、運輸沒有按規定進行、造成變形。(2)鋼筋籠吊裝下落速度太快,致使鋼筋籠斜插入孔中。
2.5.2 處理辦法
(1)鋼筋籠制作場地應平整,并平放在磚砌的“馬櫈”上。每隔2米設一道加勁筋。(2)鋼筋籠安裝,使用Ф16鋼筋當吊筋,對稱焊在鋼筋籠沿軸線方向上,以此作為鋼筋籠延伸線,并固定于鋼護筒上。(3)鋼筋籠安裝時應對準孔口徐徐下落。放入孔內后,要牢牢固定。
主要是檢測混凝土樁身完整性,檢測是否縮頸、離析或斷樁,檢測樁數一般為樁總數的20%~30%。
主要是用來檢測樁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若在鋼筋籠上埋放應變片還可測其摩和力)進而得出其端阻力,也可檢測混凝土樁身完整性。采用該方法檢測,錘的重量應>預估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的1%。檢測樁數為樁總數的2%,且不少于5根。此檢測方法費用較高。
主要是檢測混凝土樁身質量,即混凝土強度。若樁基入巖時還可檢測樁持力層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沉渣厚度是否符合設計、施工規范要求。此方法檢測樁數為樁總數的1%,且不少于3根。
主要是檢測樁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多在試樁時采用。此檢測方法需大量混凝土堆塊,運輸量大、時間長、費用高,但其檢測數值較直觀、準確。此檢測樁數為樁數的1%,且不少于3根。在選用檢測方法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用。若只需檢測樁身完整性時,就不必采用高應變的方法,只需采用小應變方法即可。需檢測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而工期緊,希望檢測時間短,只需采用高應變檢測即可,而不考慮用靜載檢測方法。
本文主要論述沖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施工中常出現問題的原因分析和處理;辦法以及質量檢測方法。多年來,作者對沖孔灌注樁有較深的研究和探討,掌握或解決了沖孔灌注樁施工質量、出現問題如何處理以及相關檢測的方法。
[1]趙曉峰.灌注樁的后壓漿施工及其實踐[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8-20.
[2]錢大高.橋梁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控制分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122-123,126.
[3]朱德良.人工挖孔樁灌注排樁在基坑支護結構中的應用研究 [J].武夷學院學報,2010(2):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