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使用山寨蘋果充電器引起的安全事故頻發,雖然這些事件和蘋果沒有直接關系,但是蘋果官方還是出臺了一個折中的解決方案:持任何品牌類型的山寨充電器,再加68元即可換購蘋果原裝充電器。
發達的信息資訊讓我們再次關注“山寨”—一個頗有些歷史的新興社會現象用語。
山寨文化在中國IT業的崛起,如同任何一部中國傳統武俠小說所演繹的故事那樣:先是以非常規手法游走于主流圈子的邊緣,然后逐漸坐大,最終向正統勢力發起挑戰,甚至取而代之。
山寨文化是以極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產品的外觀或功能,并加以創新,最終在外觀、功能、價格等方面全面超越這個產品的一種現象。其特點主要表現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現形式為通過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機、數碼產品、游戲機等不同領域。
有人認為山寨現象是市場經濟培育期的必然現象,民間俗稱的“山寨文化”為一種民間的智慧和創新;有人則認為這就是純粹的剽竊文化。
在美國崛起之初,其抄襲仿冒行為曾經盛極一時。在18和19世紀,英國是美國偷藝的首要對象,美國人的經濟間諜活動集中在英國紡織工業。美國企業家試圖把英國的紡織機和工廠設計的秘密資料抄過來,而美國政府隨時準備幫助他們。
很多律師和經濟學家都認為,知識產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保證了創新所帶來的經濟回報由原創者獲得。沒有這樣的保障,抄襲者就能半道截上,反超原創者。而這又將反過來耗盡對創新的投資。
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通過了第一部現代的專利法和商標法,并在1990年頒布了首部著作權法。對于這樣一個正專注于快速發展經濟和保持社會穩定的國家,知識產權還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
其實無論山寨精神多么富于產品再次創新的蠱惑力,市場規范、法律法規以及商業倫理都是不應該被破壞的,尤其是在涉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時候。
這是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