佴林揚
(揚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
當今國內很多高校圖書館已將文化環境建設作為提升圖書館內涵的一個重要方面。圖書館文化環境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應始終貫徹“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圖書館核心理念,充分發揮窗口和平臺作用,積極引進和展現當代先進的文化思想和藝術成果。通過科學規劃、精心設計,為讀者創造一個溫馨寧靜、自然和諧、富有人文氣息和時代精神的學習環境和文化休閑空間,使圖書館真正成為一個育人的場所。
業界對圖書館文化環境建設還沒有明確的定義,有的學者將圖書館的文化環境建設分為兩部分,即顯性的硬件環境和隱性的軟件環境。硬環境建設包括建筑、家具、設備、裝飾、綠化等物化設施;軟環境建設包括文化、組織文化及隱含在其中的理念、目的以及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等方面[1]。有的學者認為圖書館文化環境建設,指與圖書館硬環境建設相對應的軟環境建設,一般指圖書館內部環境的藝術氛圍設計和功能設施布局,可以統稱為圖書館軟裝設計[2]。筆者認為前者所指的是文化環境建設廣義范疇,后者指的是狹義范疇。本文以后者為所論范圍,以下均以“圖書館文化環境建設”來進行論述。
在圖書館文化環境建設中,合理的館舍功能布局體現了其使用功能,滿足讀者閱讀、學習、放松的需要。現在大多數圖書館采用借、閱、藏一體化的開放式管理模式,在館室布局上應依據其功能和業務需求,科學、合理地設立不同學科閱覽區域,使讀者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文獻;還要設立休閑閱讀區、小空間研修室等,將文化、休閑結合起來,既能體現圖書館的基本功能,又能展現圖書館對讀者的人文關懷。
如筆者所在的揚州市職業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是2005年建成的,2012年與原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合并。我館針對合并后紙質文獻總量增長較多,空間面積緊張的矛盾,經過考察,學習其它高校館的館藏布局和文化環境方面好的做法,本著一切方便讀者利用的原則,將對圖書館內部重新進行布局、調整、改造,使室內環境在現有基礎上有較大提升。
首先設立相對集中、人性化的學科閱覽區域。如我館文昌校區館分為六層,一樓的三個空間設為二線書庫,存放破舊、流通率低的下架圖書。將人流量較大的報紙和期刊閱覽室設在二樓,靠近圖書館正門口,可以方便讀者進出;將二、三樓層兩個最大的閱覽室作為社會科學圖書閱覽室。因為社科類圖書占館藏資源總量的一半以上,流通率較高,調整到樓層較低、較大的空間內,既保證資源能夠容納,又方便讀者借閱;外語和藝術兩個閱覽室和社會科學圖書閱覽室(二)同在三樓,因為都屬社科類圖書,學科專業相對集中;將自然科學圖書閱覽室(一)(二),還有電子閱覽室設在四樓;五樓待南區改造后,作為工具書閱覽室,因為讀者流通率較低;在圖書館唯一能承重的五樓北區新建密集書庫,將原利用率較低,放在二樓的過刊室搬遷至此,可以節約有限的空間;在六樓新建珍本書庫和人大復印資料過刊閱覽室。這樣調整后的布局在原有基礎上更加科學合理,讀者利用也更加方便。
另外,在二、三、四樓層三個最大的閱覽室中,把靠近圓弧寬大落地窗戶的位置設為休閑閱讀區,設置一些舒適、美觀的休閑桌椅。這個區域自然采光充足,面對學校中心景觀區,視野開闊,讀者既可閱讀又可賞景;將三、四、五樓走廊也設為休閑閱讀區,放置低矮的休閑沙發、茶幾等,令讀者產生輕松、溫馨、舒適的家居感覺。計劃將原來設在二樓大廳的查詢機放到各閱覽室內,建立查詢、檢索、借閱的“一站式”閱覽空間,既方便讀者獲取資源,又能節約空間;將原電子閱覽室隔成若干小空間,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供讀者小范圍研討,滿足讀者學習方式的多樣性需求;把讀者工作部和參考咨詢部設在二樓離讀者最近的地方,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為讀者提供咨詢,解答讀者問題。這些功能布局無不顯示了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在圖書館文化環境建設中,格調高雅、協調統一的室內環境設計能體現出高校圖書館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時代風采,既陶冶讀者的心靈,又讓讀者得到情感上的愉悅。可以通過多種元素來構建,利用主題雕塑制造文化景觀;利用書畫、攝影等藝術作品塑造藝術景觀;通過綠色植物在室內形成富有生機的園林景觀,從而提升整個圖書館文化環境的品位。
我館開放的閱覽室是從二層開始。作為圖書館的臉面,二層在總體規劃時,力求裝飾裝修風格簡潔、明快、舒適、美觀,有點睛之筆。在一進門的二樓大廳上方設置電子顯示屏,發布館內信息、新書推介等;在大廳內設立展示柜,展示館藏特色文獻、教師的科研成果或最新出版的教材等;配置電子讀報系統,讓讀者及時了解最新信息。另外通過文化墻的設計,融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將二樓大廳的南、北墻和各樓層的走廊墻面均設計成為文化墻,利用局部照明,提升光照度。如二樓大廳文化墻內容以展示教職工攝影作品和學校老照片為主。在文化墻上方設計大型浮雕,以反映校園文化、揚州地方文化;圍繞科技學院或“中國夢”等為浮雕主題,與學校和圖書館的文化氛圍相得益彰。各樓層的文化墻,將結合各樓層閱覽室學科特點,采用多種藝術表現方式,設計出不同的主題和風格。如三樓文化墻展示藝術學院學生優秀作品;四樓文化墻展示理工科專業學生獲獎成果圖片;五、六樓層文化墻懸掛一些現代裝飾畫。閱覽室內也應結合專業特點,通過名人字畫、攝影作品、科普圖片等來裝飾、點綴,力求整體風格、色調一致,給人一種賞心悅目之感。
將綠色植物引入圖書館也是文化環境建設的一個重要元素。以各種植物呈現出生動、清新,充滿勃勃生機的景觀效果,既美化環境、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又消除了讀者的視覺疲勞,同時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如在圖書館的大廳、走廊、樓梯拐角等處擺放體形較大、姿態優美的植物,如鐵樹、橡皮樹、夏威夷椰子樹等,以彌補室內空間單調、乏味的不足;閱覽室內放置吊蘭、文竹、仙人科類等小型綠色盆栽植物,凈化空氣,增添室內生機與活力。在幾個大閱覽室入口處以綠色植物為中心設計景觀,四周安置休閑椅,供讀者休憩。在閱覽桌椅旁設立綠色隔斷,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充分感受閱讀的美好。
隨著圖書館內部功能以及服務的不斷提升,標識系統設置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它體現出圖書館以人為本、用心服務的程度。完善的標識系統既提供給讀者所需信息,幫助讀者更方便地利用圖書館,又能節約館員和讀者的時間。圖書館里的標識應用范圍主要包括平面分布指示、文獻分布標識、細節性服務標識、導讀宣傳和操作標識等[3]。通過館藏布局示意圖、圖書分類架位標識牌、“新書架”標識牌等,方便讀者查找所需的文獻資源;此外,設立若干安全指示標識,包括消防栓引導標識、緊急疏散示意圖、安全出口引導標識、消防電梯標識等,這些是保證讀者安全的引導標識。圖書館內的標識系統在整體形體、圖形、色彩、位置設置等方面應作系統地規劃,使其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一致性,易于讀者接受。另外,為了體現圖書館人文環境,在一些空間內設置一些細節性的友情提示,目的是為了提醒讀者遵守圖書館的某些制度和行為規范。盡量不用“嚴禁”、“不準”之類生硬的提示語,而改為一些溫馨而富有詩意的提示語,例如“珍愛圖書,閱過無痕”;“帶走一身書香,留下一室潔凈”;“書生靜心,手機靜音”;“悄悄走路輕說話,良好氛圍靠大家”等等。
[1]黃轉紅,盛小弟.論高校圖書館文化環境建設[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2):138-139.
[2]朱剛,李衛峰,滕麗娟.現代高校圖書館文化環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11):123-126.
[3]沈以莊.淺析圖書館標識系統的人性化設計[J].中國科技信息,2112(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