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其城
(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廣東 廣州 510091)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并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里,一躍成為國內生產總值的在世界排名第二的國家。但是,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高新產業都與發達國家有著一定的差距,企業員工的素質偏低,自主研發能力較低,關鍵技術大多依賴進口,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開放大學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辦學網絡立體覆蓋全國城鄉,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并重,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沒有圍墻的新型大學。一些傳統產業,例如制造業、服務業、重工業等有關行業員工,他們知識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都關系到企業轉型和發展。通過開放大學實施企業員工的教育和培訓,不僅是企業員工個人生存、發展的需要,更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開放大學就是要構建人本化、學習化的教育體系,成為推進社會發展的一股力量,這應成為開放大學的價值目標。
開放大學在全民終身教育體系構成中,不僅具有一所大學的屬性,而且是依托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構建的新型教育服務平臺和開放的教育資源。它的建設不僅是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結合,而且它是以構建社會終身學習體系為目標,為社會提供教育服務為目的。它的建立,標志著國家從一個宏觀的角度,為社會創造一個終身學習的條件。因此,各地區開放大學的成立不僅得到教育部的支持,而且也得到地方財政的支持。
現代教育最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各種新技術在教育上的運用,遠程教育的發展更顯示了技術的重要性。開放大學是在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組建的,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把現代科技與教育進行深度的融合,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滿足社會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促進社會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開放大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應該能夠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和提高學習的質量,需著重解決以下問題:
首先,如何利用新技術重新構建支持服務體系。開放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宗旨就是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滿足各類社會成員的學習需求,解決他們自主性學習、個別化學習等問題,關鍵是要以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實踐為指導。通過將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完善各種支持服務體系,包括教學支持服務的模式、教學開展的形式、教學運行的模式等。
其次,如何在新技術下創新資源建設與共享機制。在遠程教育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大對資源建設的投入和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問題依然存在,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資源利用率低。雖然教育技術不斷發展和創新,并開發出海量的教學資源,但有效資源的利用卻又顯得貧乏。②教學資源建設的凌亂。由于國家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個學校、機構根據各自的技術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技術手段開發出多種多樣的資源,很難為其他學校和機構共享,這也導致遠程教育的資源不能被有效利用和共享。
最后,如何使用新技術提高網絡教學的有效性。網絡教學有效性是指在網絡教學模式下,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提高的效果或效率。人們對網絡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普遍認識是:通過網絡教學,學生的學習時間得不到保障、學習資源的利用率低、學習效果不理想等,從而使得人們對于網絡教學的質量提出了各種質疑。開放大學的建設,應考慮如何使用現代科技的手段,讓學生即使是在網上自主學習的同時,使學習的效果得到有力的保證。
智能化網絡教學是開放大學實施多媒體網絡教學的重要手段。雖然傳統的多媒體網絡教學迅速發展,大量多媒體課件和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被開發使用并取得較好成果。但人們在使用中發現,這些系統始終存在著一些缺陷: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學生無法獨立思考、解答更深層次的問題;個性化指導的針對性不強等。因而開放大學應該研究如何在以后的學習系統中解決以下難題,實現智能化多媒體網絡教學。第一,實現智能的人機對話,系統能夠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并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最后制定出適合學生的學習計劃和規律。第二,系統能夠發現并判斷學生所犯的錯誤,并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和糾正。第三,系統能夠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及建議能夠給出合理的反饋和采納。這樣的系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智能化輔助教學系統,即智能超媒體教學系統。
所謂智能超媒體,就是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超媒體的信息組織、管理方式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智能型信息處理技術,基于網絡的智能超媒體系統應以智能化的技術為基礎。當前,開放大學的教學系統可以在智能超媒體教學系統的基礎上進行研制和開發,從已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多媒體網絡教學。
當前,電子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隨身物品,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也越來越人性化,價格也越來越低廉,從而這些設備變成普通大眾都可以負擔的“玩具”。云技術變革了學習的方式,它可以將無處不在的電子產品變成具有無限擴充性能和容量的設備,并把各個角落的設備互相聯通起來,使得學習和生活環境融合為一體,形成一個到處可學的學習環境。
開放大學的建設,可以把“云”技術作為支撐,運用“云計算”把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高等院校所開發出來的教學資源有效地集合起來,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云計算”是指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臺廉價的服務器所組成的網絡,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計算機服務,這是近年來計算機科學領域中的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新發展。開放大學的學生只需要一個可以連接網絡的設備 (比如一臺筆記本、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就可以從開放大學提供的云服務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教學服務。這將是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時刻,個人是否必須要在傳統的課堂學習已無關重要,也不需要安排時間坐在電腦前面學習,只需要一個移動的電子設備接入到“云服務”,即可隨時隨地的開展個性化的學習。
隨著新技術在教育技術領域的應用,各地區的教育云服務中心將托管各個地區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開放大學在此新技術應用下,將大有作為。它可將智能超媒體教學系統與云技術相結合,形成資源配置與服務的集約化發展途徑,構建穩定可靠、低成本的教育云服務模式,面向學校、機構和個人,提供智能化的學習服務,最終改變人們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分享內容和互相溝通的方式,并構建社會終身學習的體系。
[1]黎加厚.走向教育技術“云”服務[J].遠程教育雜志,2008(3).
[2]耿強.開放大學的建設芻議:從技術哲學維度[J].人民論壇(總第3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