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婷 楊 寧 徐鴻雁
(1.西南財經大學 天府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2.西南科技大學 環境與資源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雅典式”教學模式源自于古希臘時代,是由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蘇格拉底所創立。當時,它只不過是蘇格拉底用來與人辯論的一種模式——反對論證。此種辯論的精神,是以不接受未被證實的理論為主,并用事實證明其錯誤。要求追求知識必須先從“無知”開始,今日被廣泛采用的“問答式”教學模式以及批判性精神,都是從蘇格拉底的對話模式演變而來。在“雅典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傳統的“一言堂”的發言,相反,教師的角色是引導學生對課題發表意見,鼓勵學生去感知(經驗)——(對疑問)渴求解答——求知過程——思考(形成規律性)[1]。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我院本著“以學生發展為目的、以能力提升為主線、以知識學習為載體”的教學理念,于2011年提出了基于“雅典式”教學模式的改革,經過兩年多的實踐,證明了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下面,我們就來分析這種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教學中的必要性。
獨立學院的教學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高校,它不是培養教學型、研究型的人才,而應該以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己任,基于這一目標,就必須改革課程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將關注點放在“如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課本知識”上面,隨之帶來的就是“灌輸式教學”,課堂成了教師的舞臺,作為演員,教師在上面“滿堂灌”、“一言堂”,而作為觀眾的學生則在下面聽或者答,被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有些偏重實踐的課程,雖然也安排有實踐環節,但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理念,往往也是教師先演示完整的實驗過程,學生再照葫蘆畫瓢地動手操作,充其量只是模仿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會使學生缺乏自主性和創新性,實驗完成以后,仍然只會教師演示的部分,改變問題的需求,就一頭霧水,不能自己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
“雅典式”教學模式倡導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主要起輔助和引導的作用,在課堂前、課堂中以及課堂后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基于此,需要學生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預習教師選擇的案例等等。課堂中,學生是討論的主體,需要針對教學案例,結合自身知識,發揮合作精神,進行學生小組間或者教師與學生間的充分討論。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完全顛倒,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類似于一個導演,學生才是演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自由發揮,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雅典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指導思想,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課程特征,班級學生特點,不同的教學條件和情況等實際因素選擇具體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概括而言,以下幾種是常見的教學方式:探究式教學、問題討論式教學、網絡自主學習式教學。
主要是以學生小組的方式進行,從當前社會或學生熟悉的學習、生活中選擇并確定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研究專題,通過學生小組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調查、走訪、實習等具體實踐活動,獲取直接經驗和相關知識、信息[2]。例如《信息技術導論》課程中,教師在教授計算機硬件相關知識時,設置了一個情境,假設需要配置4000元左右的電腦,滿足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需要,給出合適的配置單。這就需要學生先期去電子市場進行調研,詢價,再根據具體需求,完成配置工作。課堂上,不同的小組在介紹各自配置單時,小組之間還可以互相質疑,進行思想碰撞,最后達到配置單的優化以及任務的最終完成。整個過程進行中,學生可以在不斷的質疑和辯論中去共享知識,同時通過借鑒他人的經驗吸收新知識,鍛煉了思維,發展了能力,又構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同樣也是以學生小組的方式進行,一般會要求同組的學生相鄰而座,方便討論工作的進行。針對教學內容,教師設計若干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思維探索和討論活動,學生則通過積極的討論學習獲取相關知識和信息。例如《JavaSE程序設計及實踐》課程中,教師在教授循環控制章節時,首先展示了國王算米的Flash,介紹問題,然后讓學生討論在此問題情境中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先轉換成學生熟知的數學問題,運用數學公式解決,再調整為計算機思維,假設m表示棋盤的格子數,n表示每個格子放的米粒數,s表示總的米粒數值,各自的初值或者變化范圍如何?最后的循環體又是怎樣?通過一個個的問題討論,將循環結構的教學內容融入其中,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通過各自的表述,理清了思路,也加深了對相關內容的理解,還能養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主要運用網絡資源,搭建網絡自主學習平臺,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學習,加強協作研討,優化教學過程,從根本上尋求一種新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一種新的學習環境[3]。具體操作上,主要是借助學院搭建的MOODLE平臺,教師在平臺上面根據教學周次,提供學習資源及學習要求,學生則利用MOODLE平臺進行相應學習,展開討論并完成作業。不僅教師可以上傳教學資源,學生認為好的學習資源也可以發布到MOODLE平臺,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共享及互通。當然,整個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提供必要的學習指導與管理,不能以放羊式的心態對待教學,應該從學生討論區發帖、回帖情況以及作業完成情況去進行教學過程的控制。
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本科人才是獨立學院的首要任務,我院在“雅典式”教學改革思想的指導下,真正做到了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鍛煉了思維,培養了綜合能力,教學質量也得到穩步提升。
[1]楊海.體驗式教育模式的哲學基礎芻議[J].科教縱橫,2010(9):244-245.
[2]林靜.高校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及實現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11(9):74-77.
[3]霍世剛,伍燕.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7):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