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雯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詞匯習得的重要性一直以來是作為英語學習者熱議的話題。但是直到近年來才受到二語習得專業研究領域的重視,并且在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中才出現與詞匯習得相關的課程。有部分研究者認為,母語詞匯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大量閱讀等活動附帶進行學習的,因此二語詞匯也應該通過同樣的方式習得。關于二語詞匯習得的話題逐步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但是通過泛讀附帶習得二語詞匯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以下文章主要通過簡單的分析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特點,結合在英語教學中詞匯學習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解決方法,并簡單探討閱讀中詞匯習得教學的若干干預手段。
通過在高校英語專業5年的教學工作,發現學生的在詞匯學習過程中不同年級油不同特點。首先,大一新生剛進校時基本上全部沿用在高中英語學習的習慣。特別是詞匯學習過程主要以背誦詞匯表為主,而且背誦詞匯時以一個英語單詞只對應一個中文意思,不會延展去記憶由該詞根演變的其他詞性。這樣做存在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在語篇閱讀過程中一旦出現學生記憶以外的詞匯意思,學生就無法準確理解甚至會錯誤理解篇章的意思。其次,隨著大一一年教師對詞匯學習的指導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式的調整,詞匯學習逐漸從詞匯表背誦轉變成為通過課文或者課外閱讀中遇到生詞后,查閱字典的記憶。這樣的過度使得大部分學生從無目的的記憶變成有目的的記憶。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出現用以往背誦的意思無法理解的詞匯通過字典的查閱可以加深對該單詞的學習。最后,教師希望在進入大三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前兩年詞匯的積累形成自己特有的一套對詞匯中詞根、詞綴的認知,并且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通過上下文的理解以及詞根、詞綴的認知對很多單詞進行猜測,加快閱讀速度和提高閱讀質量。
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部分學生不能積極有效的調整自己在高中時期形成的學習詞匯習慣,甚至在字典的選擇上也不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從使用英漢詞典逐步開始使用英英詞典。并且二語的詞匯背誦過程中不認真閱讀字典當中的例句,只對某個對應的漢語意思進行記憶。長此以往,在英語專業大二下學期進行的英語專業四級考試時,由于閱讀量大,生詞多,導致一部分學生在有限時間考試結果不樂觀,要么讀完不理解,要么理解讀不完。
研究二語詞匯習得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中國高校英語專業學生二語詞匯習得的效率遠遠低于英語作為母語的小學生?答案就是英語專業的高校學生的詞匯攝入量遠遠低于英語作為母語的小學生。據統計,英語作為母語的小學生詞匯攝入量是高校英語專業學生的兩倍還多。Anderson,Wilson和Fielding(1998)做出統計,英語作為母語國家的小學生每年平均詞匯攝入量在100萬左右,而在中國以南京大學為例,調查顯示平均每個學生每周花在英語閱讀上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而且這2小時時間還包括學習課本以及復習考試的時間。通過這組數據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二語詞匯習得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中國高校學生的詞匯攝入量根本達不到最基本量的要求,進而會影響閱讀速度甚至影響閱讀質量。這也是中國學生開設英語課程時間長但是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大一新生入校時教師應該嚴格要求學生的閱讀量,盡量做到閱讀材料全面、新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閱讀習慣。
中國學生二語單詞習得的效率與該單詞在不同語境出現的頻率呈正比關系。因此高校英語專業學生不僅僅因為記憶的某一個單詞的頻率比較低,更主要因為該單詞出現在不同語境的幾率見到的很少。Schmidt(1990)指出,閱讀過程中附帶詞匯學習更適用于小學生,因為從孩童到成人認知上的最大變化是從主動模式(對外部環境的開放性認知)向自控模式(注意力的有意識分配)轉變。Miller(1985)的一項實驗充分說明了以上問題。給10至18歲的孩子若干張圖片讓他們去記憶,圖片上畫著一種動物和一種生活用品,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動物或者日用品德位置記憶的更加牢固,反而年齡小的孩子對動物與日用品的匹配記憶的更加清楚。這一個實驗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選擇性記憶能力逐步提升,而對原有信息的記憶能力反而會下降。因此,英語專業新生二語詞匯習得過程中更應該加強他們的主動模式培養,讓閱讀材料更豐富。
介于以上對于高校英語專業學生二語單詞習得的若干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調整和改變。第一,從英語專業新生進校開始教師應當制定一系列閱讀計劃,例如每學期的小說閱讀量并且每周分組開展讀后討論,討論內容可以有目的性的涉及關于詞匯的學習,具體討論某一詞匯的使用的優點是什么,自己選擇的詞匯與作者的不同在哪里,諸如此類的問題展開討論。第二,每學期要求學生自己設計一份詞匯表。內容包括該單詞的出處(從哪一閱讀材料中得來)、詞性,分析詞根、詞綴,定期將詞根、詞綴做一總結和歸納,便于以后在遇到具有相同詞根或者詞綴的新單詞的時候可以結合上下文對單詞意思進行推測,最后附帶該單詞相應的例句并注意該單詞所有的詞性變化。第三,定期進行測評。除了傳統的單詞聽寫以外盡量做到測評方式多樣化,例如分組進行詞根接龍,詞性轉換,或者講解同一單詞的用法,讓學生除了從自己的角度去學習更可以聽取別人的理解。而且在進行分組測評的過程中學生有適當的壓力效果會更好。
目前二語詞匯習得的研究對象基本上在位在目標語的環境中學習目標語,簡單來說中國的英語學習者是在課堂上學習英語的。盡管現在開設英語課程盡可能低齡化,但是當學生離開教室他們能夠接觸英語的機會非常少,因此在本篇論文中,從詞匯習得特點、存在問題及建議三方面進行探討。希望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能夠得到更多研究工作者的建議和幫助。
[1]董燕萍.交際法教學中詞匯的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
[2]馮輝.試論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的重要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
[3]蓋淑華.英語專業學生詞匯附帶習得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
[4]張文忠,吳旭東.課堂環境下二語詞匯能力發展的認知模式[J].現代外語,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