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琳
(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綿陽621000)
現代臨床醫學要求檢驗人員必須掌握標本分析前、中、后的質量控制及評估,以提高和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 由于實驗條件和課時數有限, 高職高專的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往往只重視實驗原理和操作過程,忽略了強調實驗中的質量控制,使得學生對實驗室質量控制的知識僅限于書本理論, 無法正確分析自己的操作結果為何出現誤差,這對今后的工作操作、分析和科研能力都有極大的局限性。 筆者在生物化學檢驗教學實驗室新模式探索中對如何加強學生的質控操作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淺述如下:
課前的實驗準備包括試劑準備、儀器準備和實驗器材準備。 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內容,根據學校有限的實驗儀器來設計、安排實驗課程,要求學生準備實驗試劑和器材。 生物化學檢驗試劑多為成品試劑盒,也有部分實驗要求配置試劑。實驗老師在講解了實驗原理和注意事項后,學生必須準確地用電子天平稱量化學試劑,用容量瓶精確量取蒸餾水,在最適溫度下溶解試劑,確保試劑的準確性。 預實驗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實驗儀器的質控,保證實驗在可控條件下進行。 在教學中,老師可先安排2~4 學時的實驗強化訓練,著重培養學生對生化檢驗的各種玻璃器皿及常用儀器的熟練運用,訓練學生配置各種濃度試劑的準確計算,確保試劑和儀器的質量控制。
2.1 影響生物化學檢驗標本的因素極為復雜,如患者的性別、年齡、人種、飲食、藥物、情緒、狀態、妊娠、運動、海拔高度、生活方式、晝夜變化等等。
教師在課堂中必須強調其重要性,并在試驗時通過實驗數據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分析。例如:激烈運動或長時間持續運動后可使血中鉀、鈉、鈣、無機磷、AST、白細胞、尿素、肌酐及乳酸增高1 倍以上,CK 增加4 倍以上。所以標本采集前必須囑咐患者在安靜狀態或正常活動下收集標本。又如:一些藥物可使體內某些物質濃度發生變化,例如咖啡因可使血糖、脂肪酸、血管緊張素、兒茶酚氨升高;嗎啡可導致胰島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多肽降低。因此,為了得到準確、真實的檢驗結果,必須事先停用某種藥物10~12h 或更長時間[1]。檢驗人員一般需在采集標本前給病人講解采集過程及要求,以保證標本的質量。 學生在實驗室操作學習時就應該有正確的操作理念。 例如:24h 尿液采集,第一天囑病人將尿排盡棄去,并記錄排尿時間,以后每次排出的尿均收集于潔凈干燥帶蓋的容器中, 直至收集到第二天同一時間最后一次排尿為止。混勻、量出總量,然后取約5mL 到實驗室。如何選擇尿液防腐劑以及用量也是需要掌握的分析前質量控制因素。只有通過大量的舉例和分析,學生在實驗前才會重視標本性質,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才能謹慎、細微、統籌分析,做出準確的結果。
2.2 臨床生化檢驗標本多為靜脈血,采血體位和部位、止血帶、抗凝劑的不當都會造成標本失真,溶血則是臨床生化檢驗中最常見的一種影響因素。 例如實驗測血漿鉀離子時,教師多次強調應避免壓脈帶過緊、壓迫時間過長,順利穿刺后要注意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若用注射空針抽血完畢后,應拔掉針尖再沿容器壁緩慢注入,且容器內必須干燥清潔。抗凝血液標本采集后要充分混勻,避免血液微小凝集,但動作必須輕柔。這些都是為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避免溶血標本。實驗室里,老師先仔細講解抽血步驟并示范抽血,然后在同學相互抽血的過程中,觀察同學們的操作方法,糾正其易導致標本溶血的錯誤操作。根據生化檢驗的內容不同,使用抗凝劑的種類和量也有不同,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相關理論知識學習,每次實驗課中根據實驗測定物得不同來分析采集標本的注意事項。
2.3 生物化學檢驗標本采集后應盡快送至實驗室進行檢驗, 減少標本的放置時間。 如果因實際臨床原因而不能及時檢測,需離心后放在4℃冰箱保存。室溫下血細胞中的糖酵解會以每小時5%~7%(0.4mmol/L)的速度使血糖減少,當白細胞增多或細菌污染時,血糖的損失會增加,故標本采集后須分離血漿盡快測定[2]。 為了加強學生的重視,老師可理論聯系實際設計一套實驗方案。首先學生按照要求抽取靜脈血標本(氟化鈉-草酸鉀為抗凝劑),半小時內離心,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該標本的血糖濃度。然后室溫下把該標本放置1h 后,用相同方法測定血糖濃度會發現葡萄糖含量下降。 通過一系列實驗論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和分析能力也明確了標本分析前實驗室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高職高專院校的生物化學檢驗實驗項目中很多手工操作都受到實驗條件的制約,雖然我們在實驗前的試劑準備、儀器調節和標本采集都盡量減少誤差,但同學加樣時的隨機誤差、儀器使用中的錯誤以及室溫不恒定的誤差等都會影響測定值。每一堂實驗課的實驗目不一樣,那么測定某物質的實驗原理和注意事項就是我們學習的重點。 例如,血漿總蛋白的測定可以利用四種蛋白質特有的結構和性質來設計實驗方法,而根據測定原理的每種方法在特異性、準確度、穩定性和靈敏度上都有一定的差異。 同學就是在確保質控的情況下,通過實驗結果來驗證實驗原理,并根據具體操作步驟進一步理解注意事項,從而評價某種方法,做到學以致用。 所以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來分析每一步的實驗原理,尋找每一步的誤差在哪里,今后在實驗中應該注意什么,以保證準確的實驗結果才是學習重點。
總之,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判斷越來越多的依賴于生物化學檢驗結果。我們認為在高職高專的實驗教學中開設“實驗室質量控制課”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理論聯系實驗,根據有限的資源開設有針對性的實驗,并在錯誤中發現真理,學生的質量控制意識就會逐步形成,對今后實際臨床實驗室工作基本技能及科研能力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張波.重視檢驗前質量控制 進一步提高檢驗質量[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8,29(2):185-186.
[2]韋美德.加強臨床實驗室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J].國際檢驗醫學雜,2009,30(6):617-618.
[3]邊曉耘.檢驗標本在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J].青海醫藥雜志,2010,40(8):65-66.
[4]殷明剛.加強實驗室的檢驗質量管理[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7):44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