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意
(成都鐵路局 達州車務段,四川 達州 635000)
與新建大型客運站不同,大多數既有線路上的客運站均存在站區封閉不嚴的問題。由于道路交通不發達,站區附近的村民出行習慣于橫穿鐵路或沿鐵路線行走。近年來,大量跨線人行天橋和地道的修建讓村民的出行安全有了保障,但仍有少數村民和外聘從業人員(如上水工、保潔員等)安全意識淡薄,為了縮短路程和節約時間冒險橫穿線路,給路外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春運期間,由于票額緊張,有不法分子為獲取利益,向未購買到車票的旅客收取好處費并用翻越圍墻、破壞護網等手段帶其從車站兩端進入站內上車補票,一方面擾亂車站乘降組織秩序,增加乘降組織壓力,另一方面由于旅客行李未經過危險品檢查就進入站內,會給站車帶來巨大安全隱患。春運出行的旅客行李較多,一些閑雜人員(俗稱“野棒棒”)從區間進入站內,在站臺上長時間逗留招攬生意,給車站乘降組織帶來困難,同時也容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實名制車站的驗證口及非實名制車站的通勤口、出站口如果管理不善、把關不嚴,將無票、持廢票或持假證件的閑雜人員放入站內,這些人就會擾亂站臺和候車室秩序,甚至盜取旅客財物、造成旅客人身傷害。
春運期間,很多客運站無法滿足多趟車次的旅客同時進入候車室候車的需求,只能采取分時段候車的方式進行組織。如果驗票口把關不嚴,將后面車次的旅客提前放入候車室,或是出現列車大面積晚點的情況,就會導致候車室擁擠、混亂,大量后到車次的旅客堵在檢票口,使先到車次的旅客無法通過,造成漏檢。進入候車室旅客過多,還會影響檢票秩序,產生旅客相互推搡、踩踏等安全隱患。
中間站、乘降所大都存在站停時間短,上下車旅客多,走行距離長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旅客安全、快速的組織上列車必須仔細思考。如果候車室檢票的時間把握不準,列車未停穩就開始檢票,會使旅客誤以為列車已啟動,導致旅客隨車奔跑,一旦有旅客跑到白色安全線外,極易造成人身傷害,2008年春運期間蕪湖站的“冷靜事件”就是血的教訓。同一站臺有兩列車同時作業也易發生旅客人身傷害事故。一列車正在進行乘降,另一列車剛好進站或發車,如果站臺上的宣傳不到位,引導標識不清,車動一側無人防護,站在白色安全線外的人員就容易發生危險。
因待遇和工作環境等原因,大多數外聘從業人員年齡偏大,素質不高,自我防范意識差,如果不加強教育,不按照標準化作業和固定徑路行走,就會產生安全風險隱患。其現象是列車進站時上水工不立崗接車,仍在撿拾白色垃圾或用水管沖洗股道,有的甚至背對列車前進的方向作業;有的上水工和保潔員為節約路程不按車站要求的固定徑路行走,橫穿股道、從高站臺爬上跳下,這些行為很容易造成人身傷害。鐵路職工對標準化作業理解較深,但有時會出現松懈和倦怠,有的同志在站臺上用喇叭提醒旅客站在白色安全線內的同時自己卻站在線外,保障了旅客安全卻忽略了自身安全。
安檢查危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易燃易爆類危險品帶進站或帶上車,威脅到的便不僅僅是一兩個人的安全,而是成百上千人的生命。春運期間新增安檢人員多,且大多是臨時人員,責任心不強,經驗不足,積極性不高,如不加強教育和監管,制定嚴格的作業標準、獎懲制度和管理細則,就會出現值機人員不盯屏,手檢人員簡化程序,引導人員開小差的現場,導致危險品進入站內車上,產生安全隱患。乘降所安檢查危的工作環境比較差,沒有X光機,沒有專門的安檢人員,旅客進入站臺不集中,如果安檢工作開展不仔細,很容易導致危險品上車。
春運期間干部職工大量使用空調、取暖器等大功率設備,使電流容量負荷增大,而一些客運站的電線路老化嚴重,有的客運站存在私拉亂接現象,如果檢查不到位,沒有及時發現和消除此類安全隱患,就容易發生電線短路、火災等嚴重威脅人身安全和影響生產的事故。
春運期間,大量的旅客選擇乘坐火車出行,但許多客運站的最大候車能力不能滿足高峰時段旅客候車需求,只能采取限時候車、提前檢票、舉牌引導等臨時措施;有的客運站沒有修建跨線設施,致使附近村民出行不便,長期橫越線路;還有的客運站站房電線路嚴重老化、未配齊消防設備、安檢設備未配齊或損壞多,這些都是產生安全風險隱患的客觀原因。
人是產生客運安全風險的重要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責任心不強。有些職工對上級提出的安全重點不放在心上,左耳進,右耳出,交辦的工作不落實,要求的標準不執行,總是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別人不出事是運氣好,自己出了事是沒燒香,不從自身工作態度找原因,而是找借口逃避責任,沒有意識到只有按標作業才是杜絕安全風險的唯一方法。二是自我保護意識差。有的職工和外聘人員安全意識淡薄,沒有認識到自身安全對家庭,對單位的重要性,不注意在作業中的我自保護,時有違反“安全紅線”的行為發生。三是心理素質差。當今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思維方式日益多元化,心理問題增多,有的職工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容易將情緒帶到工作崗位上,隨之而來的便是安全風險隱患。
“問題在現場,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本質在作風”,深刻揭示了安全工作最本源的問題。管理干部如果缺乏認真負責的精神或出現脫離規章盲目指揮的情況,就會導致安全工作在各個環節出現問題,使得許多可避免的安全風險隱患頻頻轉化為事故。有的管理干部存在浮躁心理,缺乏主動性,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學習研究業務,對專業知識和現場管理一知半解,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有的干部好人主義嚴重,對職工的慣性違章、有威脅的安全隱患熟視無睹,長時間擺在那里不聞不問,最終釀成事故。還有的干部在分析事故、研究問題時,往往是淺嘗輒止,責任一定,找出幾個淺層次的原因,提幾條原則性措施,問題看似解決了,實際上沒有真正吸取教訓,安全隱患沒有真正排除,這樣的態度和做法,結果只能是重蹈事故覆轍。
3.1.1 加強站臺卡控
在站臺兩端安排由客運人員、公安、武警組成的卡控小組,24小時輪流值守,嚴防閑雜人員、無票旅客進入站內,禁止村民和外聘從業人員橫越股道。同時應聯合地方政府和鐵路公安加強路外安全宣傳,加大對破壞護網、圍墻人員的處罰力度,達到站區封閉管理的目的。車站還應安排力量加強站臺閑雜人員清理,保證列車進站前站臺上無閑雜人員,列車到站后要請下車旅客及時出站,不要在站臺上逗留。
3.1.2 加強候車室組織
進站口要嚴格按照分時段候車的時間點進行卡控,杜絕將后面車次的旅客提前放入候車室。如遇列車大面積晚點,則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根據客流積壓情況和列車運行狀況決定進站口是否需要暫停驗票作業、候車室使用方案是否需要調整,利用廣播、電子顯示屏做好信息公告和宣傳,做好旅客的安撫和解釋工作。如列車晚點時間較長,車站還應積極組織旅客辦理退票、改簽手續。
3.1.3 優化乘降組織
以保證旅客和職工的絕對安全為前提,在此基礎上要提前進行思考,認真做好每趟車的候車室和進站通道安排。重點車次要舉牌引導,帶隊前先將老幼病殘孕重點旅客清理到隊伍前方。如果某車次人數較多需要提前檢票,只能將先檢出的旅客壓在天橋或地道口處,不能放上站臺,待列車停穩然后放行;如無天橋、地道或因其他條件所限確需帶上站臺時,則應將旅客排成方隊站在白色安全線以內,每個方隊至少安排6人進行宣傳和防護,防止旅客隨車奔跑,車停穩后客運人員在車門處引導旅客先下后上,有序乘降,必要時應上車組織,疏通過道,盡量保證列車正點運行。
3.1.4 加強支援人員的崗前培訓
對春運期間臨時支援人員要扎實開展崗前安全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杜絕搞形式、走過場,對達不到上崗條件的人員堅決不能讓其上崗。在作業中違反安全紅線的,第一次以警告教育為主,第二次則要求其聘用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3.1.5 加強消防安全培訓和檢查
一是春運前各客運站應組織職工和支援人員開展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演練,做到人人熟知“三懂三會”,嚴格執行人走電器關,嚴禁烤明火,嚴禁私拉亂接電線路。二是認真開展消防大檢查,確保工作場所的消防器材狀況良好、電線路沒有超負荷運行、消防通道通暢、消防標識完好、防火預案健全有效。三是控制臨時搭建場所的規模,防止其占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在臨時搭建場所中要配備滅火器,設置安全疏散標志。
3.2.1 提高職工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包括職業操守和職業技能兩個方面,目前客運的教育培訓往往停留在層次較淺的職業技能培訓上,忽略了更為重要職業操守教育。國外一些企業通過教育培養,使員工養成了良好的職業操守,他們把遵章守紀視為自己不容玷污的使命和榮譽,把違章違紀當成是不可承受的恥辱。職工一旦有了這樣的職業操守,加上規范的操作流程,安全生產就有了較高的保障,職工遲到早退、當班睡覺等威脅安全的違章違紀問題就會大大減少。
3.2.2 尊重和關愛職工
有的客運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缺乏對職工的尊重,動輒訓斥職工,使職工有人格受到侮辱的感覺,致使干群關系緊張,出現這種情況對安全生產有害無益,所以尊重職工是搞好管理和確保安全的前提。管理干部在平時還應該幫助職工排解心理壓力,調節職工的情緒波動,使其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態,遇到特殊情況能夠有條不紊的處理,從而消除安全隱患,保證生產安全。
3.3.1 整頓干部作風
一是要認真履職盡責,主動引領擔當。認真對待每一個影響安全的問題,主動、積極地去發現和解決安全風險隱患,不拖延,不敷衍。二是要扎扎實實做事。舍得吃苦,肯于做艱苦細致的工作,不做表面文章,腳踏實地的抓落實。三是要樹立按章辦事和按流程作業的意識。制度化管理和規范化的流程是對安全最可靠的保障,各級干部都應該遵循這一基本原則,杜絕隨意行為和違規操作。
3.3.2 嚴肅考核與追責
一是統一考核標準,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一把尺子量長短”,確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二是實行考核定量化,即把實行考核的工作進行分解、量化,如規定每月下現場檢查的次數,跟班檢查要有寫實,添乘檢查的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要有記錄等。三是嚴格按規定落實責任追究。實行責任追究不僅是對肇事者的懲戒,更主要的是警示他人防止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此后還應對事故進行徹底分析,追根溯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真正堵住漏洞,消除安全風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