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海
(包頭市公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包頭014040)
某公路施工標段路基基層底層為場拌改良土;基層以下路基為路拌改良土。試驗段選在施工段路基上,總長100m。該段路基屬于填方地段,填方高度在4.21-4.45m。路基頂面寬度定為17.5m,填筑時每側加寬20cm,路基邊坡為1:1.5。設計路基基層底層頂面為4%的排水坡,基層底層及基層以下填料采用石灰改良土。填筑試驗對基層底層及基層以下填筑改良土,單層壓實厚度在10cm~30cm之間。通過本試驗段的實施確定填料的最佳分層填筑厚度及松鋪系數、確定合適的碾壓工藝。
由于灰土下面是碎石褥墊層,采用路拌法會將石子帶進灰土里,第一層、第二層采用集中拌和好的灰土運至現場,試驗段在鋪第三層灰土時做。
對所施工段落的中樁及邊樁進行施工測量。每20m為一斷面用全站儀和水準儀精確測量,并在邊樁上標示出填高,以精確定出填筑范圍,再在樁邊打入竹條或鋼筋,綁扎好布條用以控制填筑厚度。測量精度達到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
石灰品質不應低于1級。
全管段內石灰改良土的石灰摻入比為6%。采用的改良土摻灰比的控制性標準為:改良土強度滿足路基填筑質量要求;無荷膨脹率<1%;浸水72h無明顯崩解。
按設計進行摻入比為6%的石灰改良路拌法工藝試驗。對拌和好的灰土進行含灰率檢測,合格后按3種松鋪厚度(25cm、30cm、35cm)攤鋪改良土,并初壓整平及檢測含水量,當含水量和平整度合適時,用20噸位的壓路機進行壓實,并且復壓時,每壓實一遍進行一次檢測。
路拌法工藝流程:取土晾曬→翻運整平,輕壓整平→畫方格→計量斗計量石灰粉,按格均勻布灰→拌制→熟料堆存→將熟料運輸到路基→攤平、輕壓整平→二次拌制→初壓→平地機精平→碾壓成型→檢測→養護。
根據生石灰用量,按不小于50%比例加水消解5~7天。
3.3.1 在取土場設置拌制區,原土在晾曬區經晾曬達到最佳含水量后,翻運至拌制區按虛鋪30cm厚度用推土機攤平共用壓路機輕壓整平。
3.3.2 在平整后的土體上以5.0m間距打方格,計算每個方格所需灰量,采用計量斗布熟石灰。
3.3.3 施工時應嚴格控制含灰量,考慮到石灰施工時有效鈣鎂含量的損失,為保證石灰劑量達到設計要求,石灰摻入量宜大于設計0.5%-1%。
3.4.1 石灰均勻撒布完成后,用路拌機進行粉碎與拌和。拌和時,土塊應打碎,粒徑不應大于15mm,應按配合比配料并拌和均勻,色澤一致,無灰條、灰團、花面,拌和物中不得含有土塊、生石灰塊,及時消除粗細集料窩和局部過分潮濕之處。
3.4.2 根據施工經驗,拌和3-4遍即可滿足施工質量要求。拌和兩遍后,目測拌和比較均勻、石灰無堆積現象且挖開檢查無夾層后,立即取樣進行篩分及石灰劑量試驗。當拌和料粒徑達到設計規定值以下時,采用EDTA滴定法或直讀儀快速測定石灰劑量。
3.4.3 若石灰劑量不足,需及時補撒石灰,然后重新拌和至設計要求。若填料最大粒徑達不到設計要求,應加大拌和遍數,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為止。
3.4.4 迭層拌和時拌和機葉輪要切入到下層3-5cm左右,防止出現夾層及漏拌現象,不得留有“素土”層,每100m檢查2個斷面(每個斷面左、中、右各1點)。
3.4.5 作業時,路拌機輪跡相鄰的兩幅之間重迭寬度控制在30cm以上。
3.5.1 裝運改良土熟料至填筑路基面。采用自卸車運輸,并應保證運輸能力,防止混合料過了使用有效期。
3.5.2 氣候干燥水份蒸發過快的天氣條件下運輸時,車斗加苫布覆蓋,以保證混合料的含水量維持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3.5.3 運料車不能從新鋪且未碾壓成型的層面上行駛。
3.6.1 用推土機將初拌灰土攤鋪平整,使其表面無大的凹凸。
1)松鋪厚度按25、30、35cm三種不同厚度攤鋪。
2)填料的含水量應嚴格控制,其施工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優含水量,一般控制在16%~19%之間。當含水率過低時,碾壓時不易壓實,甚至出現細裂縫;當含水率過高時,碾壓時也不易壓實,會出現彈簧現象。應采取鏵犁翻曬或加水等措施進行處理。翻曬后達到標準的灰土應用推土機整平。
3.6.2 整平之后,測量各測點松鋪標高。
3.7.1 攤鋪后,立即輕壓整平,初壓,平地機精平,碾壓成型。碾壓后的壓實層面不得有明顯輪跡,并不得有“彈簧”、松散、起皮現象,壓實層面應平整。
3.7.2 碾壓時先碾兩側,再碾壓中間,輪跡搭接一般不小于20cm。壓路機的碾壓速度,開始兩遍采用 1.5-1.7km/h,以后采用 2.0-2.5km/h。壓路機不可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壓的地段調頭和急剎車。
3.7.3 復壓時,每碾壓一遍測量各測點標高,并檢測壓實度及含水量。
3.8.1 作業過程中跟班檢測標高、層厚、坡度、含水量、壓實度等。
3.8.2 標高、層厚、坡度用自動安平水準儀、3m鋁合金直尺等儀器和工具檢測。
3.8.3 碾壓過程中的含水量隨時檢測,終壓后的壓實度用環刀法或灌砂法進行檢定。壓實完成后,用K30平板荷載儀檢測路基強度,檢驗不合格應及時進行補壓。實驗室通過實驗檢測灰土7d無側限抗壓強度。
3.8.4 壓實完成后,對檢驗不合格地段應及時進行補壓。在下層完成經檢驗質量合格后,可以立即鋪筑上層。對于不能立即鋪筑上層的或暴露于表層的改良土必須進行保濕養生,不得使改良土表面干燥,也不能忽干忽濕。
3.9.1 石灰改良土施工中,容易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因為在施工中需把塊狀石灰加工成粉末狀,并進行運輸,拌和,在此過程中粉末狀石灰易揚塵,而石灰是堿性物質,其揚塵會破壞自然環境,堿化土壤,降低農作物的產量,甚至使農作物無法成活。因此加強對石灰揚塵的控制,切實保護自然環境,是石灰改良土施工中應注意的首要問題。
3.9.2 技術上,應對石灰在運輸、儲存、磨細、消解、撒布、拌和等各環節制定相應環境保護措施。制定的原則是盡量避免石灰與外界的直接接觸。
3.9.3 石灰在運輸時,當運輸的是塊灰,宜用有蓋的自卸汽車,并把蓋周邊的縫隙塞住,當運輸的是粉灰,宜用泵車,或者把粉灰裝入編織袋中,用自卸汽車運輸;儲存時,宜建臨時石灰棚;消解時,應選擇在一避風近水的地方,建臨時加工棚,在棚內消解石灰。
當無法避免石灰與外界直接接觸時,如石灰的撒布,盡量在風小的時候進行作業。
3.9.4 加強拌和場地現場文明施工,做到場地整潔,道路通暢,排水順暢,材料堆碼整齊,機械設備、管線布置和維修要認真有計劃地進行。
3.9.5 在施工期間加強環保意識,保持工地清潔,氣候干燥時應增加灑水次數,使得施工場地旁的農田作物綠葉無揚塵污染。拌和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及時處理,按時專門用車運到當地環保部門指定的地點棄置。
路拌法石灰改良土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新建路基是否能夠滿足設計要求;而路拌法石灰改良土的施工質量易受到原料、工藝、機械、天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公路工程的路基填筑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從個方面著手,對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進行嚴格的把控,方能達到設計滿足的要求。
[1]龐權.石灰改良土路拌法試驗段工藝流程及總結[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城鄉建設,2013(1).
[2]蔣建彬.高速公路路基石灰處治膨脹土拌和工藝研究[J/OL].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5).
[3]赫龍.淺析鐵路路基改良土路拌法施工[J].民營科技,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