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順強 楊智勇
(南陽市臥龍區公路管理局,河南 南陽473000)
農村公路是直接服務于“三農”的基礎性設施,是農村致富的保證。“十一五”期間,國家投資十幾個億支持河南“村村通”公路建設,且不說地方配套資金,可是建成后的僅僅二三年內竟如此落魄不堪,“村村通”公路建好后配套設施不全、管理、養護等跟不上的現象已浮出水面,逐漸成為農村公路管理的新情況、新問題,筆者認為重要原因是重建輕養,缺少必要的養護制度,可相對公路的特殊性,三分建、七分養,所以,對于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必須放在重要問題。
警告、禁示、指示、指路標志無或不健全,主要路口無警示標志,不少“村村通”道路連接國道、省道、縣鄉道路,在與主干道交叉路口,沒有及時建立警示樁、警示標志。在主干道交叉路口綠化時,使用喬木樹種且過密,遮擋了駕駛人的安全視線,極易誘發交通事故。
由于先天性原因,農村公路基本沒什么排水設施,排水重要靠縱坡排水,當降雨量較大且道路縱坡較緩時,水不易迅速排除,路面容易產生水損害,因而排水設施不完善是路面產生水損害的重要原因。
農民駕駛人的交通安全知識較差,安全意識淡薄。許多農用車、摩托車駕駛人不懂得交通法規,不知道行駛速度的限制,更不知道載客規定,逆向行駛、亂停亂放、違法載客、客貨混裝等違法現象較多,導致事故多發,嚴重損害“村村通”公路安全。
農路所管轄的道路線長、面廣、點多,無法對“村村通”道路實施有效的交通安全管理,出現了一些交通安全管理的“空白”地段,這些問題一時難以解決。
目前,對于出現的早期裂縫、龜裂、松散等病害,因無專業的養護隊伍,不管不問,致使病害進一步發展,損失更大。
隨著農村公路建設的快速推進,農村公路里程的不斷增加,道路等級不斷提高,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工作也越來越重要,所需要的資金也越來越大,但是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嚴重滯后、養護資金缺乏穩定的來源渠道、投入嚴重不足。
對“村村通”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管理。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今后新建、改建、擴建道路,應按照國家標準同步規劃、設計,建設交通安全設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驗收,未配套的應爭取早日完善。
鄉鎮必須按照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完善防排水設施,減少公路損壞,增強晴雨通行能力。
通過新聞媒體、宣傳車、展板、咨詢臺、宣傳單等形式,大力宣傳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培養全民愛路護路意識,安全知識、安全意識,發動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公路養護。
實行管養分離,市場運作方式。農路所作為“村村通”管理單位,應將管理與養護工作分離開。“村村通”路面的日常養護,可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標等競爭方式,擇優選定有養護資質的養護作業單位組織實施,平時清掃,保養應由養護作業單位通過競爭方式承包給沿線村民。規范路政管理。要牢固樹立依法治路、依法行政的觀念,在規范路政管理的同時,逐步建立了路產檔案,橋梁、涵洞資料臺帳,公開了辦案程序欄,使路政工作逐漸走上法律化、規范化道路,使辦事制度公開化、透明化。使路政管理更有效地維護了地方公路的路產路權。實行管養分離,推進公路養護市場化。
(1)在對公路管理機構科學定崗和核定管理人員的基礎上,逐步剝離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及其公路管理機構中的養護工程單位,將直接從事大中修等養護工程的人員和相關資產進行重組,成立公路養護公司,通過招投標方式獲得農村公路養護權。公路養護公司實行自負盈虧,與職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按企業用工制度進行管理。
(2)農村公路的大中修等養護工程要向社會開放,逐步采取向社會公開招投標的方式,擇優選定養護作業單位,鼓勵具備資質條件的公路養護公司跨地區參與公路養護工程競爭。逐步取消養護包干費,全面實行養護工程費制度,養護工程費由公路管理機構按照養護定額和養護工程量核定,依照養護合同撥付,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對等級較低、自然條件特殊等難以通過市場化運作進行養護作業的農村公路,可實行干線支線搭配,建設、改造和養護一體化招標,也可以采取個人(農戶)分段承包等方式進行養護。
遵循多方籌措、分級管理、專戶存儲、專款專用的原則,積極籌措養護資金,嚴格養護資金監管,確保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穩定。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渠道,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公路養路費(包括汽車養路費、拖拉機養路費和摩托車養路費)應主要用于公路養護,首先保證公路達到規定的養護質量標準,并確保一定比例用于農村公路養護,如有節余,再安排公路建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農村公路養護的實際需要,統籌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必要的財政資金,保證農村公路正常養護。對一些特殊困難地區,中央財政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強這些地區的財政保障能力。隨著農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財力的增長,用于農村公路養護的財政資金要逐步增加。加強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管理和監督。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統一由省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根據農村公路養護計劃,綜合平衡,統籌安排,專款專用。除市、縣兩級財政資金和拖拉機養路費、摩托車養路費外,其余資金全部由省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根據農村公路養護計劃撥付縣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市、縣兩級財政資金由相應的財政部門撥付縣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納入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范圍的,按照國庫集中支付的有關規定辦理。縣級農村公路養護專項資金由縣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按養護計劃用于轄區內農村公路的養護,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管。審計部門要定期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政府應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納入目標考核內容,制定農村公路養護質量檢查評定標準,縣公路管理所每季度組織對全縣農村公路養護質量進行抽檢,抽檢結果存檔。強化目標考核,對于在養護管理中的失職人員,應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完善配套措施,確保農村公路健康發展。要抓緊制訂和完善農村公路養護技術政策、技術規范和養護管理辦法。交通部要針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特點和規律,研究制訂指導性意見。省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要對本地區農村公路養護成本進行測算,建立公路養護數據庫,制訂符合本地實際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制度、技術規范、養護定額、質量評定標準和驗收標準。市、縣交通主管部門也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制訂具體的管理制度和辦法。
總之,“村村通”公路的養護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公路的正常使用,所以對于“村村通”公路的應以預防為主,力求保證“村村通”公路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