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盼姣
(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湖北武漢 430205)
雖然跟以往相比,該門課程重要性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它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首先,課時量不足。我校該門課程是分專題講授的,本科班是8個專題,16個課時,專科班是4個專題,8個課時。這樣有限的課時,緊緊能把本門課程的主要內容、重點和難點講完就很不錯了,想講的更為透徹一點,或者想展開一些必要的教學互動、教學討論等就顯得很吃力。其次,師資隊伍建設也有待加強。和我校思政課部的其他課程相比,其他課程基本都是專任教師授課,只有本門課程是采取專兼職教師共同授課的模式。以2013年上半年的“形勢與政策”課程為例,我校共有7名教師上該門課程,其中專任教師3名,兼職教師4人,兼職教師占授課教師總數的57%。當然,兼職教師并不是教學能力不夠,但作為兼職教師主要承擔了校內其他崗位的本質工作,無法在該門課程的教學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不得不引起高度的重視。再次,該門課程課表是開課前一兩個星期才列出,并沒有列入整個學期的課程總表之中。教師所用的教材也是非常有限的,通常是幾位老師共用一本教材,互相借用或者復印。不僅如此,由于教學資源有限,該門課程通常被排在晚上上課,有些教師白天的教學任務就比較繁重,晚上上課難免有些力不從心,而且晚上學生上課的熱情也開始減退,教學效果也很難保證。如此種種,很讓任課老師頭疼。
對于開設這樣一門課程,很多學生的認識是不夠的。我上這樣一門課程有三個年頭了,通過學生座談,發(fā)現只有部分學生認為,該門課程既然是學校開設的一門必修課肯定相當重要,通過這樣一門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開闊視野、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大局意識。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該門課程可上可不上,因為現在是信息化的社會,通過網絡、媒體、報刊等等渠道都可以了解國家的形勢與政策,不一定要局限于課堂。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該門課程還是很重要的,但由于其他課程壓力較大,在學校還要參加一些對自己有用的社團活動,有的專科生晚上要學習“專套本”的課程,沒有更多的精力學習該門課程。
長期以來,我校老師在這門課的授課過程中,一般局限于老師講解這一基本模式和方法,有時想開展課堂互動或者分組討論在課時量有限和大班教學的前提下根本無法施展開來。另外,我校該門課程的考試方式也比較單一,學生成績一般由兩部分構成,主要以所交的學術論文或者學習體會為主,課堂考勤為輔。很多學生覺得只要最后交一份課程論文就基本可以過關,上課的積極性就不高。這樣,課堂教學就顯得生硬和沉悶,學生上課也提不起興趣,學生不想聽,老師上課的積極性也受到影響。
對于該門課程,學校應該給與足夠的重視。學校可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負責我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規(guī)劃工作,指導和協(xié)調各部門,保障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有序有效的實施。首先,必須要將該門課程納入整個學年或學期的教育教學計劃中來,并在年度或學期課表要早做體現,任課教師也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充足的備課時間,同時,也可多方協(xié)調教學資源,盡量將該門課程安排在正常的白天八小時之內完成。其次,可根據課程需要,適當增加課時量,或者由原來的大班教學改成稍微小一點的班級教學,兩百多人的大班教學,任課教師無法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由于師資力量有限,在不得不采取專兼結合的教師授課模式的前提下,可以加強教師內部建設。不僅要配備一支精干化、專業(yè)化的專任教師隊伍,同時也要培養(yǎng)一批業(yè)務素質過硬的兼職教師隊伍。要加大對兼職教師的培訓力度。學校不僅要經常組織兼職教師參加教研活動、互相聽課,互相學習,共同探討更為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同時也要為兼職教師進修、查閱文件提供方便;甚至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有計劃地安排教師進行外出考察,使教師不斷開闊眼界,豐富教學素材。
任課教師不僅要在學校創(chuàng)造的條件下成長,自身也需要加強學習研究,特別是兼職教師,要尋求甚至創(chuàng)造機會來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僅要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取經,也要自己的亮點和獨到之處。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和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與方式,將有限的課堂教學與課外的一系列活動諸如主題鮮明的演講比賽、辯論賽、征文比賽等等相結合起來,將教師的正面教育與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結合起來。比如針對我校的播音主持藝術專業(yè)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比較流暢,可以適當布置專題中的某一部分讓他們自己準備,如果讓他們來當老師應該怎樣講;針對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yè)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根據所學的專題,做一期剪短的采訪與互動節(jié)目,這樣讓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們還可以請一些知名專家學者來校給學生做報告或者講座,也可以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將學生帶出去,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接受教育。當然我們也可以多方征求學生的意見,看看他們希望任課教師如何上好這門課,如果意見和建議有效可行,也應該及時采納。只有任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了,教學手段靈活多樣了,學生才更樂意上,學習起來也更有興趣。
許多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要性并沒有一個深刻、正確的認識,任課教師可以召開學生座談會,或者借助網絡平臺跟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平等的交流可能比簡單的說教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這是一個方面,另外,我們也要改革該門課程考試考核的方式,簡單的交學術論文不僅讓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也難以避免在網上互相抄襲的惡習。所以,今年我們本課程的最終成績的構成增加的幾個部分,除了學術論文和課堂考勤之外,課堂活動的參與度以及參加社會實踐的情況也計入我們的參考分,最后可給予加分。當然,目前的我的考核方式還不夠完善,需要進一步探討。
總之,在新的時期,新的階段,我們要充分認識“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重要性,結合我校傳媒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加強教師的隊伍建設,以切實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為手段,以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通過多方努力拓展教育教學渠道,真正發(fā)揮好“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作為大學生思想建設方面主陣地的優(yōu)勢,把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很好的結合起來,不斷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Z].2004.
[2]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2004.
[3]張德松.創(chuàng)新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思考[J].學術論壇,2006(1).
[4]顏鵑花.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