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華
(南靖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福建 南靖363600)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優秀的教師都應先學會以真摯的強烈的情感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因為教學除具有學術性、藝術性,更具有情感性。所謂“英語情感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以人為本”,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地激發和調動學生有利于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加強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努力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實現課堂中的師生積極互動,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和個性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實際上,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早已受到中外教育家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蘇霍姆林斯基就曾經說過:“情感是教育的基礎,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入理才能入心。”情感還是教育的窗口,它不僅直接具有感受事物的作用,還是知識活動的動力系統。因此,英語教學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將學生視為有思想、有感情的個體。應把智商和情商有機地統一起來。那么如何才能在中職英語課堂中更好地實施情感教學呢?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過分追求“分數和升學率”。教學評價也是對語言知識結構的考查,看重的是結果。所以學生成績一旦不理想,教師便會感到焦慮,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急躁情緒,言語上,行為上失控。導致師生關系惡化,甚至出現惡化事故發生。新形勢下的教育觀念要求教師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既要有一批高層次的建設者,也需要一大批普通建設者。對不同的學生應承認他們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異。要把每個學生都當作人,認識到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正在發展中的人。一切教育措施都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出發點,要努力使學生真正感到,教師和集體是在關懷他,愛護他。
新課程改革也倡導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形成性的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與發展作用,淡化評價的選拔與淘汰作用;強化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淡化評價的外在因素和外界的壓力作用。在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看到自身的價值,增強自尊與自信,體驗成功的快樂。
因此,我們可以說:“尊重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感情是聯系師生關系的紐帶。”中職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至十八九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矛盾最多的時期。學習差、品德差和行為差是現階段中職學校學生構成的主要成份。中職生被普遍認為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所以他們非常重視教師對他們的態度。面對學生厭學時,有了過錯時,為師者不要懊喪,也不要呵斥,更不要把怒火轉泄到學生頭上。要靜下心來,細細分析,找出其中的緣由。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要采取“允許落后,鼓勵冒尖”。“快馬加一鞭”的原則。對所有正常發育的孩子都要樹立兩條基本信念:第一,要堅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第二,要堅信“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尤其是對“學困生”和行為習慣較差的中職生要更加小心地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要積極尋找他們的身上的閃光燈,激發他們上進,鍛煉他們的意志,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地感受到老師的真情。
教與學是師生共同的活動,是師生間的一種交流,而且是情感的交流,教師只有和學生保持平等,才能對話,才能理解、合作與發展。因此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改善外語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俗語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對老師情感上的認同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成效。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敬畏心理。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唯我獨尊的形象。老師要走下講臺與學生平等的交流,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助學者和監督者。如果我們對教學充滿激情,言語中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就會創造出民主、和諧的英語課堂氣氛,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發展,愉快合作的教學空間。激發出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挖掘出學生的創造潛力,培養起學生對教師良好的情感態度。并使它遷移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來。
對中職生來說,他們普遍對英語存在厭學的態度,他們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抗挫能力弱。面對當今社會人們對中職生的歧視和偏見,以及人才市場上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職生普遍感到沉重的壓力并飽受挫折,對生活中的逆境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明白自己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因此我們應對他們充滿信心,相信他們的困難是暫時的,是可以克服的。因為這種結果是經歷了反復的失敗而形成的。只要改善我們的教育,就可以發現和開發出他們的潛能。我們還應看到他們同樣有獲得成功的愿望和要求。但是只有當他們看到可謂成功的時候,才能為之努力,而已經取得的成功又會成為他們爭取新的成功的動力。因此,我們要努力幫助他們取得成功,要有意識地幫助他們不斷完善學習心理品質,開發出他們的內在學習動力,變“厭學”為“愿學”。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面對學生時,平和的心態,發自內心的微笑,真誠的鼓勵。不僅能給課堂帶來生機,增添活力,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還可以體現一個教師的樂觀,淳樸和與人和善的美好心靈。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寄予他們的希望時,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和鼓勵時,他們就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教師,對待學習和自己的行為。
而當教師滿懷情感對教學內進行選擇,加工和組織時,就會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在呈現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就會考慮到如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情感方面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就會想方設法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內容,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達到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之間的統一,使學生以快樂的情感進行學習。以情感促進認知,以情感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備課,優化教法。設計好課堂教學中的“興奮點”以此激活中職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例如:采取電化教學手段,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興趣盎然。用圖表,簡筆畫等,使學生一目了然,易記難忘。語法學習時,把其特點、規律編成口訣,使學生感到事半功倍,輕松愉快。中職生職業生涯對話,讓學生上臺表演,使學生的表演欲望得到滿足。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學生的智力水平,原有的認知結構及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采取針對性和層次性教學。盡量做到既對接受能力強,學習興趣濃的學生進行培優教學的嘗試,又要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使成績好的學生“跳一跳”,更上一層樓。使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笑一笑”,體驗自己的進步。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他們找到薄弱的原因,改進學習方法。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要做到及時反饋,及時掃除學習難點和情感障礙。老師還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情境,促進學生互幫互學,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為師者一定要力求做到“情源于教師,而感染于學生”。要力求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作為一名職校外語教師,我們應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學,以情優教,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穩定情緒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更精彩,從而真正培養出具有多方面素質,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求,有創造性的人才。
[1]傅道春,徐長江.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劉惠軍,張雅明.新課程與學生發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盧家楣.以情優教:理論與實踐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
[5]梁平.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