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曉璇 劉 璐
(1.大連理工大學,遼寧 大連 1 16024;2.阜新市興光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阜新 123000)
水資源對于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中國用水量居世界第一位,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卻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水資源,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刻不容緩的重大命題。人類必須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戰略高度來解決水資源問題,提高全社會的水危機意識。因此,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極為重要的保證。
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手段。下面以遼寧阜新市為例,就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必要性和如何建設節水型社會加以闡述。
遼寧阜新就是嚴重缺水城市之一。阜新市水資源供需矛盾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加劇,水資源總量不足成為制約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
阜新市水資源總量為8.42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39立方米,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54%。由于地下水長期超采和地下水水質嚴重污染,供需矛盾突出,城市現狀缺水量為10萬立方米/日左右,屬嚴重的資源型缺水地區。水資源己經成為阻礙阜新經濟的發展的瓶頸,很多大項目因水的問題無法落戶阜新。
2.1 全民參與節水的意識還沒有形成
全民的節水意識不高、公眾參與程度不夠,對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形勢宣傳不到位,節水在政府工作中戰略地位不突出。
2.2 節水措施單一,沒有形成有效運行機制
主要由政府靠行政措施的單一手段推動節水,沒有形成自主節水的機制。水價結構不合理且偏低,未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
2.3 節水管理體系不健全、節水管理制度缺失、制度建設滯后
節水管理制度需進一步健全,政策法規建設質量需進一步提高。節水法規建設進展與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不相適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節水管理工作的深化。
2.4 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仍處于較低水平
生活和工業產生的大量廢污水處理程度低,如阜新市的污水處理率僅為66%,污水處理回用尚無配套工程。
2.5 節水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完成阜新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目標,需要大量的投資,其中一大部分需政府投資和扶持。
阜新市水資源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保障阜新市經濟轉型目標的實現,開展阜新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具有現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建設節水型社會就要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目標,以水資源管理為主要內容,在積極培育和強化公眾節水意識的基礎上,建設節水型社會,
4.1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民節水意識,轉變人們的用水觀念
節水是一項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工作,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4.2 建立權威、高效、協調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機制
必須進一步建立健全權威、高效、協調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機制,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制,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各行政執法部門,要通力協作,依法從嚴管理。建立分級管理、職責明確、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全社會水資源開發利用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調配、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統一征收水資源費、統一管理水量水質,實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統一管理和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
4.3 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工業結構
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的電子、化工和機械產品,扶持發展就業容量較大的紡織企業和產品,穩定電力生產;搞好糧食、肉類等系列深加工;建立現代農業體系,以培育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形成具有阜新地域特色的優勢產業,初步建成全國生態農業示范市和節水型城市。
4.4 完善規劃體系
規劃體系內容主要包括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如區域節水規劃、灌溉面積總量控制規劃、灌溉制度改革規劃、節水工程規劃等。
4.5 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
水價形成機制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基于供水成本的水價形成機制的建設;二是分類與累進制水價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三是基于用水戶實際承受能力水價調整方案制定,要充分考慮社會弱勢群體,制定出相關經濟補助政策和保障措施。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建立合理的水價體系,促進節約用水。
4.6 改革節水投入機制,加大農業節水工程建設
制定相關的經濟鼓勵政策,建立節水激勵制度。確定節水受益主體,根據“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改革節水投入渠道與比例,建立合理的節水投入機制。建立完善投融資渠道,保證節水工作各方面的投資需求。
4.7 加大再生水和雨水利用
提倡和發展中水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將城市雨水利用起來,成為資源水、產品水或商品水。
4.8 開展流域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提出準確、真實、權威的水資源數量、質量、可利用量以及開發利用情況的評價成果,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為政府行使水資源宏觀配置與管理職能提供決策和依據。
結語
通過對遼寧阜新的調查和研究。得到如下結論:面對有限的水資源和不斷增大的用水需求,在合理開發利用現有水資源的基礎上,節約用水的重要性愈加顯現。節水型社會是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始終貫徹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以完備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制體系為保障,在政府、用水單位和公眾的共同參與下,通過法律、經濟、技術等措施,結合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才能實現全社會用水在生產和消費上的高效合理,才能有效的支持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而言,節水型社會建設無疑將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
[1]任崇,孫寶杰.遼寧省中小城市階梯水價設計方法[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1(11).
[2]紀流河.遼寧省自來水價格改革研究[J].遼寧經濟,2008(8).
[3]宋元文: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中的水權優化配置研究碩士論文集[A].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