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姝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2008年,宿遷學院申辦商務英語專業,同年開始招生,2012年第一屆學生畢業。根據畢業生就業統計,2012年9月就業率為89%,至今年4月就業率已經達到100%。為了進一步摸清學生的就業現狀,更好地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英語專業教研室組織相關人員對第一屆的商貿專業的畢業生開展了廣泛地調查研究。
通過與畢業生用人單位以及畢業生訪談,編制了就業與課程設置調查問卷,確定調查項目為實踐課程、教學方法、任課教師、專業技能、課程設置與就業五個調查項目,設立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四個程度。
對2012屆宿遷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76名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并走訪了部分相關的用人單位。
通過調查,數據結果顯示,19%的學生非常滿意,43%的學生是一般滿意,23%的學生不滿意,還有15%的學生非常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為,25%的學生認為實踐課程偏少,22%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單一,11%的學生認為教師專業學識薄弱,24%的學生認為專業技能課程欠重視,還有18%的學生認為專業課程與就業要求不太符合。
調查與訪談結果表明,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普遍認為當前的專業課程設置不盡合理,這成為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制約因素。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優化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調整修訂刻不容緩。
宿遷學院英語專業從2008年開始招收商務英語方向的學生,經過兄弟學院相關專業的領導與專家的指導意見與本專業實踐,形成了目前的課程設置體系,主要包括通識課程(占總學時的29.6%)、專業基礎課(占總學時的37.4%)、專業必修課(占總學時的20.3%)、專業選修課(占總學時的12.7%)。通識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體育、信息技術應用基礎、大學語文、現代教育技術、二外、形勢與政策和軍事理論等。專業基礎課包括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語音、英語寫作和英語語法。專業必修課包括高級綜英、初級口譯與筆記、中級口譯、商貿翻譯、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外貿英語函電、管理學和論文寫作。選修課包括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兩種,限選課包括英語國家概況、涉外禮儀與商務談判、電子商務、中英文速記、商務英語報刊選讀和高級口譯等,任選課涉及實用、翻譯、教育等領域的一些課程。
訪談與問卷調查顯示,目前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學生認為實踐課程偏少。據調查,2012屆商貿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單位性質主要是外貿企業和民營企業,只有少量的畢業生進入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外貿企業和民營企業用人機制比較靈活,它們更注重畢業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畢業生必須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但是目前的課程設置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環節重視度不足,四年的大學期間,兩周的見習和八周的實習時間以及筆記與口譯等實踐課程,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用人單位反映,大多數學生參加工作以后需要經過專門培訓、師傅幫帶和實際碰撞才能勝任。
其次,學生認為教學方法單一。通過調查發現,成績優異的畢業生并不一定是用人單位眼里的好員工,比如一位《涉外禮儀與商務談判》課程考試成績優異者,說起來頭頭是道,儼然一個禮儀與談判專家,可是真正面對客戶時卻縮手縮腳,不能擔綱談判對手。學生建議,教師教學中減少理論知識講授時間,增加一些模擬談判等實踐與指導課時。
第三,學生認為部分教師專業學識薄弱。學生雖然學了初中級口譯,有的學生還選修了高級口譯,但是教師傳授與訓練的口譯材料偏重于外交社交場合,涉及商務談判、銷售等方面的較少,因此盡管學生的口語很好,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卻無法勝任。
第四,學生認為專業技能課程課時不足。調查顯示,24%的學生認為專業技能課程重視程度不足,例如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只有48課時,而外貿英語函電僅有32課時,畢業生在工作中深刻體會到自己技能實用的不足,建議增加專業技能課時。
最后,學生認為專業課程與就業要求不太符合。外貿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一般是經理助理、貿易主管、外貿專員、英語產品編輯等,這些崗位要求員工能接待與跟進國外客戶需求,主動聯系、解決客戶問題,持續訂單,具備良好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撰寫及回復國外郵件以及外貿合同的簽訂與履行,熟悉各類辦公軟件如WORD、EXCEL、PDF、簡單圖片處理等,熟悉外貿出口流程,能夠操作整個外貿流程等等,目前專業課程的設置還無法給畢業生提供足夠的任職資格。
本著教育為社會服務的目標,建設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尤為重要。根據宿院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擁有較全面的英語語言技能和商貿專業的文化知識,能從事國際商貿、商務翻譯、文化交流等實際工作的應用型英語專門人才,既有寬厚的理論基礎又有專業技能,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職場競爭力。
專業技能是學生畢業后就業的信心保證,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與商貿專業技能如電子商務與國家貿易市場拓展工作、編制報價參與商務談判與簽訂合同等訓練課程,不僅使畢業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上能得心應手,而且提高了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適應了社會需求。
外貿企業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才能得到發展。目前的實踐課程主要是兩周的見習和八周的實習以及口譯等課程,見習是在三年級,實習是在第八學期。有學生提出,實習的時候才感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可是實習結束也就是畢業之時,已經無法再針對自己的不足來彌補,建議能在二三年級安排四周到六周時間去實習,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真正發揮實習的作用。
某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建議教師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如商務談判課程教學時,老師組織學生模擬一些商務談判,明確談判中雙方團隊的角色職責,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以便在將來的職場上應對自如。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針對畢業生就業的崗位,增加一些專業選修課,如商英實務、秘書實務、報關實務、國際會展概論等等,使學生畢業后有“可雇傭性”,具有良好的就業前景。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討會材料匯編[M].1999.
[2]隋銘才.英語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3]唐偉清.需求分析下的大學商務英語課程設置原則[J].商場現代化,2008(33).
[4]王興孫.對國際商務英語學科發展的探討[J].國際商務研究,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