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虎
(廣西威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廣西 北流 537400)
(1)當太體積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為C20以上時,經設計單位同意,可利用混凝土60d的后期強度作為混凝土強度評定、工程交工驗收及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依據。這樣有利于降低大體積混凝±工程施工中因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升,達到降低溫度應力的目的,同時也節約施工及保溫養護費用。
(2)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的選擇,在保證基礎工程設計所規定強度、耐久性等要求和滿足施工工藝特性的前提下,應按照合理使用材料、減少水泥用量和降低混凝土的絕熱溫升的原則進行選擇。
(3)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溫控施工的核心是從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各個環節控制混凝土澆筑塊體內部溫度及其變化,以達到控制混凝土澆筑塊體溫度裂縫的目的。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選擇時應考慮的是施工用混凝土配合比在滿足設計要求及施工工藝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絕熱溫升,這樣就可以使混凝土澆筑后的內外溫差和降溫速度控制的難度降低,也可以降低養護的費用。
(1)混凝土的攤鋪厚度應根據所用振搗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確定。當采用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的攤鋪厚度不宜大于600mm;當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的攤鋪厚度不宜大于400mm。分層連續澆筑或推移式連續澆筑,其層間的間隔時間應盡量縮短,必須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其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層間最長的時間間隔應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應通過試驗確定。當層間間隔時間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時,層面應按施工縫處理。
(2)對于工程量較大、澆筑面積也大、一次連續澆筑層厚度不大(一般不超過3m),且澆筑能力不足時的混凝土工程,宜采用推移式連續澆筑法。分層連續澆筑法是目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分層連續澆筑便于振搗,易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可利用混凝土層面散熱,對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的溫升有利。
(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層澆筑混凝土時,清除澆筑表面的浮漿、軟弱混凝土層及松動的石子,并均勻的露出粗骨料;在上層混凝土澆筑前,應用壓力水沖洗混凝上表面的污物,充分濕潤,但不得有積水;對非泵送及低流動度混凝土,在澆筑上層混凝土時,應采取接漿措施。
(4)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及時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現象普遍存在,為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要及時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因為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比較大,泌水現象也比較嚴重,不及時清除,將會降低結構的混凝土質量。
(5)在每次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按溫控技術措施的要求進行保溫養護。保溫養護措施,應使混凝土澆筑塊體的內外溫差及降溫速度滿足溫控指標的要求;保溫養護的持續時間,應根據溫度應力加以控制、確定,但不得少于7d;保溫覆蓋層的拆除應分層逐步進行;保溫養護過程中,應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
(6)混凝土養護是整個施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忽視對混凝土的養護,既會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又易使其在硬化過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時補償而產生裂縫,尤其在高溫下施工,更應經常澆水養護,這樣既可減少溫度產生的裂縫,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縮而產生的約束應力,有效控制裂縫。
(7)塑料薄膜、草袋鋸末等可作為保溫材料覆蓋混凝土和模板,在寒冷季節可搭設擋風保溫棚。覆盞層的厚度應根據溫控指標的要求計算。具有保溫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用于混凝土的保溫養護中。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可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溫性能好而又便宜的材料用作大體積混凝土的保溫養護中。
(8)在大體積混凝土保溫養護過程中,應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內外溫差和降溫速度進行監測,根據現場實測結果可隨時掌握與溫控差、最高溫升及降溫速度等,可根據這些實測結果調整保溫養護措施以滿足溫控指標的要求。
(9)在大體積混凝土養護過程中,不得采用強制、不均勻的降溫措施。否則,易使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
(1)要重視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各種設備、工具要能立即投入使用,使混凝土溫度控制能夠滿足設計要求。
(2)控制出機溫度。為了降低出機溫度,其最有效的辦法是降低石子的溫度。在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方法研究溫度較高的季節施工時,為了防止太陽直接照射,可在砂石堆場上搭設遮陽料篷,必要時也可在使用前沖洗骨料。
(3)控制澆筑溫度。為了降低混凝土從攪拌機出料到卸料,泵送和澆筑振搗后的溫度,減少結構的內外溫差,一般按季節采取措施,如夏季施工時,則應以減少冷量損失,著手在整個長度則水平輸送管上覆蓋草包并經常噴灑冷水,在澆筑混凝土時,采用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等措施來縮小混凝土暴露面積以及加快澆筑速度,縮短澆筑時間。
(4)改進攪拌工藝。即在攪拌的混凝土時,改變以往的投料程序,采取先把水、水泥和砂拌和后,再投放石子進行攪拌的新方法。這種攪拌工藝被為“裹砂法”,也可稱為二次投料法。這種攪拌工藝的主要優點是無泌水現象,混凝土上下層強度差減少。可有效地防止水分向石子與水泥砂漿面的集中,從而使硬化后的界面過渡層的結構致密、粘結加強。
(5)振搗工藝。即是澆筑后的混凝土,給予二次振搗,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孔隙,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的裂縫,以減小內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實度,從而可使混凝土抗壓強度提高10-20%左右。
(6)加強混凝土的保溫和養護。剛澆筑的混凝土、強度低、抵抗變形能力小,如遇到不利的溫濕度條件,其表面容易發生有害的冷縮和干縮裂縫。保溫的目的是減小混凝土表面與內部溫差及表面混凝土溫度梯度,防止表面裂縫的發生。保溫層兼有保濕的作用,如果用濕砂層,濕鋸末層或積水保濕效果尤為突出,保濕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抗裂能力。
(7)加強混凝土的溫度監測工作。溫度控制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舫止溫度裂縫的關鍵。而在引起裂縫產生的諸多因素中,混凝土水化熱和外界氣溫造成的構件內部溫度應力是一個很主要的因素,為了控制裂縫的產生,這不僅要在混凝土成型之后,對混凝土的內部溫度進行監測,而且應在一開始,就對原材料、混凝土拌和,入模和澆筑溫度進行系統的實測。
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涉及到經濟、技術、設計、管理、施工等諸多方面。要想保證大體積混凝上的施工質量,需要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捕工單位、材料供應商等單位的綜合管理、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嚴格執行。
[1]楊建東.某鐵塔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施工技術,2012(10).
[2]李光榮,熊波.淺談水利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3).
[3]廖永軍.某工程基礎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施工技術,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