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迪
(四川外國語大學 成都學院,四川 都江堰 611844)
地緣政治是“關于國際政治現象制約于地理的理論。在國際關系中它利用地理因素來為一個國家的對外戰略方針,提供理論依據”。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疆域橫跨亞歐兩個大洲,與中國、芬蘭等14個國家接壤,與日本、美國等國家隔海相望。地緣政治對俄羅斯國家安全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緣位置的獨特性也是俄羅斯民族考慮外交的獨特力量和手段。從基本的領土安全的尋求到勢力擴張的國家安全保障,再到確保歐亞大國的安全,地緣政治思想已經滲透到俄羅斯國家政治、軍事、外交等諸多領域。
蘇聯解體和兩極世界崩潰之后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環境大大惡化。從東歐撤軍使俄在西部喪失了上千公里的戰略防御縱深,北約東擴又使俄原本已經狹窄的地緣戰略空間進一步被擠壓。此外,在俄羅斯與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出現的一系列歷史矛盾、領土爭議、民族糾紛、宗教沖突和資源之爭都勢必會影響到俄羅斯的安全環境。除獨聯體國家,土耳其對俄羅斯也懷有地緣政治企圖,它不僅想兼并車臣,還想擴充軍力和組建伊斯蘭北約,以限制俄在黑海地區的影響。在其東面,則有來自崛起的中國和發達的日本的潛在威脅。俄羅斯與日本則有北方四島領土糾紛,對其外交與軍事勢必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俄羅斯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周圍沒有防御的天然屏障,在歷史上,曾經屢次受到外來民族的侵襲,造成國土的淪陷和分裂。于是,保護領土安全,尋求生存便成為早期俄羅斯人安全思想的核心。而維護安全的手段則是擴展邊界,加大防御縱深,與敵人保持盡量大的距離,以空間換取時間——這就是俄羅斯人最初的“地緣政治安全觀”。縱觀俄羅斯歷史的發展、沙皇俄國的南征北戰、爭取出海口、蘇聯的“東方戰線”、華約組織的建立直至俄羅斯聯邦的“近鄰-遠邦”政策,無不強烈地體現著地緣政治思想在俄羅斯國家安全中的特殊地位。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俄羅斯在進行外交戰略抉擇時更加地考慮地緣政治因素呢?最直接的原因顯然是前文所述俄聯邦地緣政治狀況的惡化和劇變。波茲德尼亞科深刻地指出:“俄羅斯國家體制及其民族國家利益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俄羅斯的地緣政治處境,這種地緣政治在整個俄羅斯歷史上,在俄羅斯作為獨特的社會民族共同體形成的特點上,在俄羅斯保障國家安全的特點上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如何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這是俄羅斯獨立以后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圍繞這個問題,俄羅斯內部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大討論,由此形成了三大地緣政治思潮流派,即歐洲—大西洋主義、現代斯拉夫主義和新歐亞主義。他們圍繞著俄羅斯民族國家“屬性”和文明的歸屬問題——俄羅斯究竟應該納入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是應該保持和發揚自己的文明傳統還是根據自身的特點創新出一種新的文明——而進行討論的,也就是說,爭論的實質性問題是“俄羅斯究竟應往哪里去,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發展戰略”,而這正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
三大地緣政治流派都試圖從歷史中找到俄羅斯社會的運動規律,都希望俄羅斯能盡快實現大國復興目標,但歐洲—大西洋主義者希望把俄羅斯變成西方世界的一部分而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斯拉夫主義者主張通過建立統一的斯拉夫民族國家實現俄羅斯的復興;而新歐亞主義者則著眼于整個原蘇聯的空間,希望通過迂回道路最終實現獨聯體國家的重新統一和一體化。體現在外交政策上,則是歐洲—大西洋主義主張在地緣政治上西方化;而現代斯拉夫主義反對地緣政治上的“歐洲化”道路,堅持走有俄國特色的民族主義道路;新歐亞主義基本上是疏遠歐洲傾向亞洲,要求俄在地緣政治上搞東方和西方之間的平衡。三種地緣政治理論通過激烈的辯論交鋒,各自在俄羅斯國家不同時期的對外政策中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強國意識和愛國主義是三種理論的交匯點,但實踐證明歐洲大西洋派讓人感到了失望,現代斯拉夫的民族主義情緒又可能為俄羅斯帶來較大的風險和代價,所以,新歐亞主義地緣政治理論在俄羅斯對外政策中逐步占據了主導地位。
應該說,呈現地緣政治特性外交政策在實施幾年來,客觀上符合這一時期俄羅斯的基本國情,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這也是這一外交戰略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的根本原因。地緣政治色彩凸顯的外交政策有助于明確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的勢力范圍,獲得地緣政治斗爭中的主動權,而且有助于提升其地緣地位,重塑大國形象。在全球層次上出于地緣利益和保證地緣安全的考慮,俄羅斯在東歐、中東和朝鮮半島等地區熱點問題發揮重要的影響力,客觀上維護了世界和平和穩定,限制了美國霸權主義,促進了新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的建立。自俄羅斯外交中資源政治考慮逐漸增多以來,其地緣經濟利益也得到了相應的重視,注意加強與東方國家的經濟合作,突破了以往單純依靠西方引進外資和技術的路子,為盡量擺脫對西方的經濟依賴奠定了基礎。但也當注意俄羅斯外交戰略在實施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制約 (經濟實力、國內政治環境、民族種族等因素),使恢復大國地位的地緣政治考慮落實起來有點力不從心。
對于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外交我們必須要保持清醒的認識,采取積極穩妥的對策。一方面,要充分估計到俄羅斯地緣政治外交的合理性、積極性,采取有效而適當的措施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使其能夠為我所用,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另一方面,我們更要正視俄羅斯所推行的地緣外交戰略在新世紀對我國造成的不利影響,趨利避害,實施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與辦法,盡量減少其對我國造成的不良影響和壓力,確保我國政策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處理好與俄羅斯這位近鄰的戰略伙伴關系,是我國在新世紀發揮在東亞地區和亞太地區的大國作用,并邁向世界大國必須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1]杜正艾.地緣特點對俄羅斯外交傳統的影響[J].外交學院學報,2005,01
[2]韓紅梅.俄羅斯外交思想與外交政策[D].南京師范大學,2004
[3]安企念.時而面向西方,時而面向東方,選擇吸收他人文化,是俄國文化發展的特征[M]//東方國家的社會跳躍與文化滯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4]葛瑞明.地緣政治思想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0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