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玲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按照傳統語法的研究方法,通常采取對主謂結構的分析來劃分一個句子的結構。系統功能語法則將小句劃分為“主位”和“述位”。“主語”和“主位”的差別在哪?兩者的意義又體現在何處?本文將通過分析其各自的劃分方法,探討其異同,以及主位在語篇分析中的運用。
按照傳統語法,通常使用諸如“主語”“謂語”等概念對句子成分進行分析。一個句子的主語是必要的句子元素,是執行句子的行為或動作的主體。謂語是對主語動作或狀態的陳述或說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樣”。例如,(1)Father has given my sister these tools.(“father”決定助動詞第三人稱單數“has”);(2)These tools have been given to my sister by father.(“these tools”決定助動詞第三人稱復數“have”);(3)These tools my sister has been given by father.(“my sister”決定助動詞第三人稱單數“has”)這三個有著不同主語的句子居然能表達相同的含義。這是傳統語法無法闡釋清楚的,甚至無法界定第三個句子結構的規范性。而系統功能語法中的“主位”概念則彌補了傳統“主語”概念的局限性。
主位-述位理論是馬泰休斯(Mathesius)于1939年提出。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者已在此理論基礎上進行了多方位研究。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認為應該從功能而不是成分的角度對主位下定義。如“主位是信息的著附點,是小句的出發點。小句的其余部分是圍繞主位所作的信息陳述,統稱為‘述位’。根據一般原則,主位始終是小句位置結構上的第一個成分。”(P37-38)他同時指出,“充當小句主位的成分可以是經驗功能中的過程本身、過程中的參與者或環境因子。”(P52)韓禮德系統功能語法對小句主位的劃分充分體現了他的語言功能觀,但他并不否定傳統語法分析中的“主語”概念。根據功能語法,一個小句表達的功能同時囊括概念(ideational)、人際(interpersonal)和語篇(textual)三大純理功能。這三大功能由小句的不同成分來承擔,并且一一反映小句功能的不同方面,相輔相成,是構成一個整體的三大有機成分。韓禮德研究傳統語法中用主語概念劃分句子的意義時主張,詮釋英語語法要關注各種不同的形式,并辨析他們之間的差別(P33-34)。簡單將主語分為“心理主語”(psychological subject)、“語法主語”(grammatical subject)和“邏輯主語”(logical subject)并不能詮釋清楚這三種基本概念的意義,而應該分別用“主位”“主語”和“行動者”來取代他們。韓禮德認為:在小句結構中,“主位”行使語篇信息功能,說話人選擇它來組織信息的著附點;在小句結構中,“主語”行使交換功能,能保證交換,表達人際功能;在小句結構中“行動者”行使表述功能,它主動參與在過程中,表達概念功能。
兩者之間的異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1)劃分的標準不同,主語是通過附加疑問句來確定的;而主位是處于小句位置結構中的第一個成分。(2)劃分的含義不同,通過主語概念,可以確定句子所表述的實體和對象,而主位通常表達小句信息的始發點,通常是已了解信息。對小句進行主位的劃分顯示出了信息中的關聯。(3)構成兩者的語法成分不同,主語一般由的主格名詞、名詞詞組或代詞充當;而主位則是出現在句首的首個結構成分,它可以是名詞或名詞詞組、動詞或動詞詞組,代詞、介詞、短語、副詞或連詞,也可以由一個小句來承擔。(4)劃分的目的不同,相對于謂語的主語劃分的目的是為了解析句子的語法結構;而研究主位的目的則是為了分析小句信息之間的關聯,從而預測語篇的發展方向。(5)從兩者重疊的角度來看,在陳述句中主語就是主位,而在其它句子類型中,主語和主位是不同的。(6)分析的背景不同,主語分析屬于傳統語法的范疇,句子是它語言研究最大的范圍,句子與句子是獨立的、毫無關聯的實體;而主位分析屬于功能語法的范疇。根據功能語法,語言只是使用中的語言,語言研究的對象應該是交際中的語篇。(7)對外語教學而言,對句子進行主謂結構分析能幫助學生掌握句子結構,比如,SVOA(主謂賓狀)的句子結構,因此學生會認為These tools my sister has been given by father.這種OSVA結構的句子是不正確的。然而從主位的角度分析則能更好地闡釋這個句子的交際功能。
通過對傳統語法中的主語和系統功能語法中的主位進行語法比較,我們發現,傳統語法中的主語僅僅是對句型結構成分所作的分析和了解。而功能語言學所關注的主位結構則是從句法層面去探討語篇的銜接以及連貫的特征。對主位的研究,揭示了它在組織語篇結構功能方面的意義,從而幫助預測語篇的發展方向和說話者的意圖,在語篇分析的運用中起著積極的作用。
[1]Lyons,John.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is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M.A.K 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Edward Arnold(Publishers)Ltd.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系統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朱永生,嚴世清.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