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香 (吉林省結核病醫院,吉林 九臺 130500)
咯血是肺結核臨床最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病情程度不同,輕者臨床表現為痰中帶血,嚴重者咯鮮血或血凝塊[1]。臨床中對大咯血的定義為24 h咯血量在500 ml以上,其癥狀在Ⅲ型、Ⅳ型肺結核患者中最為常見。患者如果出現一次性大量咯血和反復咯血,會出現失血性休克,血凝塊堵塞氣管導致窒息[2]。本文選取30例肺結核大咯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做回顧性分析,探討肺結核大咯血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并觀察患者的護理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6月收治的30例肺結核大咯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做回顧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10例,患者的年齡在19~69歲,平均(50.2±8.7)歲。
1.2 咯血評估與臨床表現:咯血量評估時間為24 h,30例患者中10例咯血量約為500 ml,8例患者咯血2次,咯血量約為600 ml,12例咯血量約為800 ml。所有患者臨床癥狀表現主要為胸悶、呼吸急促、面色蒼白、精神緊張,嚴重者出現失血性休克等。其中有10例患者并發肺不張,14例患者失血性休克、8例呼吸衰竭。
1.3 護理措施
1.3.1 臥床休息:肺結核大咯血患者要保證絕對臥床休息,盡量減少活動,避免因為肺運動而加重咯血癥狀。患者采取側臥位,有利于促進健側肺的通氣,減少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張情況的發生。另外也可以采取半臥位,能夠降低患者肺循環壓力,促進肺血管收縮能力。
1.3.2 心理護理:由于肺結核大咯血是一種慢性傳染病,若患者的咯血情況未能得到及時緩解改善,患者會產生緊張、煩躁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穩定肺結核大咯血患者的情緒,同時對患者采取安慰、支持、勸解的方法,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樹立患者的自信心,能夠積極配合臨床治療[3]。肺結核大咯血患者治療環境也非常重要,要保持安靜與整潔,定期通風,避免有對患者產生刺激的因素。
1.3.3 飲食護理:患者在咯血期間需禁食,咯血停止后可食用有營養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多食用富含豐富維生素的蔬果,保持大便通暢,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
1.3.4 監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詳細記錄患者的咯血量、顏色、性質。若患者有血應立即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將血咯出,可降低窒息情況的發生。
1.3.5 用藥護理:肺結核患者臨床給予抗結核藥物治療,觀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應的情況發生,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法。大咯血伴咳嗽嚴重者,可根據醫囑給予口服0.03 g可待因,減少患者因為劇烈咳嗽而引起的咯血不止[4]。禁止對患者應用嗎啡、杜冷丁等藥物,避免引起氣管阻塞。咯血嚴重者可進行少量、多次輸血,補充患者的血容量,增強抵抗力。但輸血時速度要緩慢,且每次輸血量不應過多,避免對患者的肺動脈造成壓力,引起大量出血的情況。
1.3.6 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前護理人員應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病情、治療方法、藥物劑量、用法以及不良反應。告知患者用藥的規律與全程的重要性,獲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并囑咐患者定期到醫院復查,了解病情的變化情況。患者出院后不應過度勞累,要保證休息,注意營養的攝入,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1.4 結果 30例肺結核大咯血患者均在入院后3~8 d停止咯血,并未出現窒息死亡情況,所有患者均病情好轉后出院。
護理人員要詳細了解與熟練掌握肺結核大咯血的病理機制與臨床癥狀表現,在臨床中對肺結核大咯血患者護理中采取有效、全面的護理措施,不僅能夠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還可以為患者取得滿意的效果,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臨床治療。在護理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與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康復。
[1] 張麗好,黎婉媚,李昕潔.老年肺結核咯血的臨床特點[J]. 臨床急診雜志,2002,3(3):126.
[2] 張 崇,鄭玉玲.老年肺結核咯血患者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6):2413.
[3] 邱琛茗,張定濤.348例肺結核大咯血的先兆觀察與護理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6,3(13):1286.
[4] 吳德華,黃小忠,張 喜,等.垂體后葉索聯合硝酸甘油冶療肺結核大咯血的臨床觀察[J].右江醫學,2008,36(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