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寧 (陜西省韓城礦務局總醫院急診科,陜西 韓城 715400)
頭面部燒傷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損傷,病情危急,發展迅速,常由于氣道阻塞窒息而危及生命。面對傷勢重、死亡率高的此類患者,護理人員應迅速準確地評估病情,合理安排處理順序,及時有效地配合搶救,嚴密細致地觀察病情,幫助患者安全地渡過危險期[1]。現將我院救治的11例頭面部燒傷合并休克患者的急救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例患者,均男性,年齡24~52歲。燒傷原因:井下瓦斯爆炸,以頭面、頸、胸、雙上肢燒傷為主。燒傷面積30% ~42%,深度2度~3度。其中9例行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經及時有效的救治,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11例患者均搶救成功,住院治療3~6個月,均痊愈出院。
3.1 清理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迅速檢查,徹底清理口鼻腔內煤渣等異物,同時評估患者呼吸狀況,判斷是否存在吸入性損傷及其程度。如患者表現有張口呼吸、聲音嘶啞、肺部啰音、進行性紫紺等呼吸功能不全等重要體征時,應立即配合醫生行急診氣管切開術。必要時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以改善供養狀況。
3.2 有效氧療:根據病情及時給予面罩吸氧,采用濕化氧氣吸入,以盡快糾正低氧血癥。氧流量6~8 L/min;嚴重缺氧者可增至8~10 L/min。搶救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缺氧癥狀是否得到改善。調節流量時,應先移開面罩后進行,以防高壓氧瞬間沖入呼吸道加重氣道黏膜的損傷。對于缺氧嚴重并有中度吸入性損傷患者,可通過呼吸機實行高濃度氧療,吸氧濃度可達70%。11例患者中9例氣管切開,經此法取得了顯著療效。
3.3 積極擴充血容量:燒傷后血漿急劇丟失而繼發休克,其程度隨燒傷面積和傷后時間不同而異。積極補充血容量是搶救燒傷休克的有效措施。筆者使用靜脈留置針,選擇大靜脈穿刺,必要時采用深靜脈置管,多通道快速補液,保證血漿、晶體、膠體液及藥物的有效輸入。同時做好相關實驗室檢查,如血氣分析、電解質、血糖等以及術前備血準備工作[2]。
3.4 留置導尿管:尿量是判斷血容量和監測腎功能的重要指標,對休克患者應立即留置導尿管,觀察尿液顏色并準確記錄每小時尿量,保持尿量在50 ml/h左右。根據尿量隨時調整輸液速度及補液量。
3.5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由于頭面部血液循環豐富,皮下組織松弛,燒傷后易導致嚴重水腫,引發腦水腫,合并氣道損傷后呼吸梗阻率高發,患者易突然窒息而死亡。因此應專人監護,嚴密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征和呼吸狀況,準確記錄每小時出入量,預見性地發現病情變化,以便及時采取救治措施。其中有2例患者,護士在監護過程中發現患者出現口唇嚴重紫紺,尿量減少,及時報告值班醫生,立即施行氣管切開,調整輸液速度后,使患者病情逐漸好轉并穩定。
3.6 心理護理:突如其來的重度燒傷對患者身心造成了嚴重創傷,護士應關心同情患者,適時地給予安慰和鼓勵,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樹立信心配合治療。一切護理操作應做到動作輕柔,以免加重患者的痛苦。
通過對11例頭面部燒傷合并休克患者的急救與護理,筆者體會到,作為急診科護士,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熟練的搶救技能和準確的判斷能力,對于重危患者病情觀察的重點必須做到心中有數,關鍵在于能夠預見性地發現病情變化[3],以便為及時采取救治措施、挽救患者生命贏得寶貴時間。
[1] 李學增.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23-68.
[2] 吳在德,吳肇漢,鄭 樹.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1-122.
[3] 吳素芬.燒傷病人氣管切開后的護理[D].再生醫學論文庫,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