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琦,張 崢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717)
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實踐技能和職業技能為宗旨的一種教育類型。衛生職業教育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對我國的衛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教學改革是衛生職業教育進一步適應時代的發展,為社會提供具有優質人文素養的護理人才的必經之路,也是衛生職業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課程設置、課程模式、課程內容、教材使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多方面進行。
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特點就是教學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以及資源的開放、共享。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離不開強大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改變了過去各學科教師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狀態,使得原本孤立、零散的教學資源產生整合聚集效應,避免了教學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方便了師生的使用,對促進教學改革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成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要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戰略部署,要求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和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2011年9月21日,《教育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的通知》指出:決定以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為引領,促進優質資源共享。開發多種媒體形式的職業教育優質數字化信息資源,基本建成“國家職業教育數字化信息資源庫”。隨后,在2013年3月15日印發的《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點》指出:“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加強中國職業教育信息資源網等資源和管理平臺建設。加強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開展數字化資源征集工作。繼續實施示范性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同年4月27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下發了《關于開展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2013年度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并于7月23日公布了14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立項建設項目名單。雖然其中未包含醫藥衛生類專業,但這仍說明職業教育的教學資源庫建設已經進入實質階段,未來衛生職業教育也必將進入教育信息化時代。
數字化教學資源服務平臺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具體體現在:教學資源的多樣性,包括多媒體、超文本結構、友好交互界面、虛擬仿真等;教學資源的共享性,在網絡環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隨意獲取;教學資源的擴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礎上補充、擴展;教學資源的工具性,可以作為認知工具,探究知識,構建知識。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構建的本質是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師、學生的信息需求。
(1)對于教師而言:聚集優質教育資源,可以使其在更大范圍內得到共享。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可以很方便地實現網絡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建和重用,能有效整合與管理校內的各種數字化教學資源,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共享利用,對擴大學校教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科研和科學化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分享專家經驗,共建精品立體化課程資源,彌補師資不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行基于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教改試驗,并與傳統教學進行對比,分析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對教學的影響。
(2)對于學生而言: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符合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更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知識的更新與拓展,擴大課堂容量,貫徹“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思想,加強實訓環節,提高實訓效率,貼近工作崗位,營造真實的工作環境。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有助于分層教學與個性化學習。彌補實訓實習基地的不足,促進資源共享,實現教育公平。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環境下運行的多媒體教學材料。目前來看,一般包括以下3種類型:一是教學資源庫,包括教材庫(如課程標準、課程方案、數字教材、實訓教材等)、課件庫、案例庫、題庫等;二是網絡課程,即在網絡上開設的課程,具有交互性、開放性、自主性、協作性和共享性,可供人們直接在網上學習的一門完整的課程;三是教學網站,主要指為任課教師或教學小組開設的網絡空間,供他們存放平時收集、加工或制作的教學資源、講義、論文等。
衛生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構建是一個長期開發、搭建、拓展的過程,涉及學校大環境的支持、相關教師的培養、數字資源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
學校應提供資源基礎設施、支持服務、政策措施等。在構建資源服務平臺時要考慮到教學資源量將快速增大,越來越大的帶寬讓資源的穩定運行成為現實,資源的軟硬件配置都應積極跟上,在數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也要加大資源質量建設和引入優質的外來資源,這些都需要學校創造良好的環境和資金、政策支持。
建立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開發優質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進行高水平數字資源建設,離不開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同時具有個性化、創新化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教師隊伍作為支撐。應從長遠利益出發,做好人才培養、人才開發、人才更新等工作,組織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學習、研究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轉變教師觀念。教師要有利用教學資源的意識,把握職業教育教學和專業特點,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來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數字化教學資源包括網絡課程、聲像資料、電子教案、數字化素材庫和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等。資源類型包括圖文、音頻、視頻、演示動畫、同步講解式課件等幾乎所有的可在網絡上呈現的形式。既可以通過課件評選、優質課競賽等活動,收集制作一批質量上乘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也可以通過購買、下載、自制等方式建成具有教學特色的教學資源庫。比如在培養護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時,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要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就要以技術應用媒體資源為主。教學資源整體規劃制作,應由專業教師,多媒體技術、網站開發、軟件開發等IT方面專業教師共同完成。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挖掘、篩選、采集適合本校學生和職業教育特點的優質網絡教學資源,引入更多、更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數字資源共享的實現需要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需要通過多種途徑推動、合作、創新、服務和共享。法律法規方面,由于數字資源涉及知識產權等一系列問題,在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時要充分了解有關法律法規,以確保利益不受侵害。將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構建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體系,使資源不僅在數量上得到增長,在質量上也有所提高,為將來校校聯盟打下基礎。
(1)通過資源庫的建設和使用,探索衛生職業學校資源庫建設與應用之路,總結衛生職業學校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的方法、特點、規律,并加以推廣。在教學中高效地使用共享資源,全面提升教學質量,通過網絡讓同類學校共享精品資源。
(2)通過資源庫的建設和使用,推動學校教學改革,更新教學理念,發掘出更多的、科學的、有效的教學方法與途徑,使教學內容在不斷得到更新和組合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以及現代教學技能,使教學更加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3)通過資源庫的建設和使用,有效地實現數據共享,清除數據的重復管理,以及數據不同步的問題,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尋找教學設計的最佳方案,實現先進教學經驗、教學成果、學習成果的數字化共享,使青年教師在教學上少走彎路,盡快適應教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