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承華
(云南師范大學 商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6)
自主學習又被稱作“獨立學習”、“語言意識”、“自我導學”或“自學”。Holec 將學習者自主定義為“一種學生自我管理語言學習的能力”,是由學習者本人自主控制的、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的一種學習模式。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備了將學習的需要內化為自主的行為或傾向,學習的意愿來自于內在需求的沖動,而不是來自于外在的壓迫或急功近利的行為”[1],也就是說: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理解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監控自己的學習策略、評價自己的學習結果。
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學習態度。要做到自主學習,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具有主動學習的傾向,即“想學”;知道如何學習,即“會學”。要做到這一點,學習者必須對自身的因素和影響自主學習的因素有清醒的認識。鄧驪鳴教授認為影響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有動機、意愿、自主選擇、自主調控、反思能力、交互、參與、協商和協作等,其中學習者對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內容、學習材料、學習進程所作的自主選擇、自主調整、交互協商及教師和同伴對學習者提供的咨詢、建議、評估被認為是自主學習的核心和實質[2],學習者必須清醒地認識這些因素并加以利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促進自主學習。
“元認知指任何以認知過程與結果為對象的知識,或是任何調節認知過程的認知活動,它之所以被稱為元認知,因為其核心意義是對認知的認知。”[3]在二語習得領域中,元認知策略是一種高層次的實施性技巧,適用于各種學習任務,它是語言學習者成功學習外語而采取的調控手段和過程。元認知作為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控,離不開學習者的主體性、獨立性和超前性,是學習者對自身學習進行計劃、實施、反思、監控、評價和調整的策略,對提高學習效果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4]。元認知由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控三個部分組成,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三者的有機結合構成了一個統一整體——元認知。
本研究利用多媒體網絡實施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結合現有的元認知理論,以實驗班為研究對象,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意識,提出適合當前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學習元認知策略培訓模式。
本研究選取我校2011 級非英語專業本科新生(屬于中等水平的英語學習者)。入學時通過分級考試,在快班中隨機抽取2個班作為實驗班(共120人),涉及的專業有財務管理、會計和工商管理。
實驗班的網絡學習根據學生的條件,可選擇在網絡教室或宿舍(均通過網絡服務器接入因特網)進行,使用的學習平臺為朗文交互英語平臺。在該平臺上,教師可以布置網絡自主學習作業,在線查閱學生的自主學習記錄、網上作業的完成情況、試卷記錄、學生練習英語口語的錄音。該平臺可以對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自動生成一個記錄,建立學習檔案,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程度、進度軌跡以及取得的成績。
學習策略培訓也叫學習者培訓或學習者方法培訓。教師在培訓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同時,會注意和審視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風格,自覺嘗試和運用與學生學習策略取向相一致的教學策略。策略培訓的目標不在于掌握策略,而是增加和培養學習者自我監控和自我調控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習者的策略意識,使接受過策略訓練的學習者能夠在日后的語言學習過程中自覺運用學習策略,并對語言學習過程和語言學習結果起到積極作用[5]。
步驟一:明確學習目的,確定學習任務。為了讓學生熟悉大學英語網絡學習的要求,利用新生進入大學英語學習的適應期,在入學第一周安排了集中培訓,進行“導學”教育,其主要內容有:(1)介紹大學英語授課形式與學時、學習內容和評價方式等,使學生了解大學英語課的教學模式;(2)引導學生熟悉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引導學生熟悉網絡監督這一功能(即網絡能記錄在線學習時間、評價在線學習個人答題情況);(3)介紹網上評價系統,讓學生了解網絡教學評價系統可以對教學過程實施網絡實時評價或延時評價。例如:教師可隨時查閱學生網上學習的各項指標等,讓學生明白網上的學習記錄和評分機制就像一雙無形的眼睛,能夠對他們的學習起到監督作用。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確定學習任務是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優質高效的前提和基礎,有助于學生盡快調整中學階段較為局限的語言學習策略,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步驟二:培訓元認知策略意識。在全面介紹自主學習的策略和目標的同時,利用調查問卷,進一步培養學生潛在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策略。通過問卷測量學生入學時策略使用水平,如“除了作業,我有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評價自己學習英語進步的情況”等問卷項。事實上,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就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策略,通過填寫問卷項,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元認知策略的所涵蓋的內容,反思自己的學習策略,了解英語學習的特點和自己的學習風格,探索最適合自己的策略,優化語言學習過程,為成功地運用語言學習策略,實現成功的自主的大學英語學習奠定基礎[6]。
步驟三:指導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計劃管理、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及評估自己的學習效果。在網絡學習初期,及時引入相關學習策略推介、指導與訓練,使學生明確各種點、應用方向及適合何種學習風格的學習。但學習策略不是天生的,必須通過訓練加以培養。為了很好地實踐元認知策略,根據朗文交互英語平臺的特點,每次聽說課上,教師留15分鐘的時間進行網絡自學,要求學生根據學習的計劃,安排學習任務,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并根據預期學習目標與實際結果的吻合度,反思學習過程,對目標設置、學習策略進行調整,制定新的計劃,以指導下一輪學習。
[1]Holec,H..Autonomy a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en.1981.
[2]鄧驪鳴.發展外語習得者的自主學習意識[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2):156-159.
[3]Flavell,J.H.Cognitive Development[M].Ind.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1985.
[4]O’Malley,J.M.& 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武英杰.大學英語元認知策略教學設計[J].教育探索,2008(4):58-59.
[6]熊蘇春,嚴峻.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策略培訓實驗報告[J].教育學術月刊,2011(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