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 祎
(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 藝術設計系,甘肅 蘭州 730101)
鑒于社會對現代環(huán)境藝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各高校相應地開設了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專業(yè)??臻g構成課是為滿足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而開設的,對藝術設計專業(yè)來說是一門比較年輕的課程。
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一直以來是藝術設計類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已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教學體系。相比之下,空間構成在藝術設計專業(yè)的教學中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師生對其還比較陌生。教材內容過于抽象化,建筑專業(yè)的內容過多,其作業(yè)案例大多選自建筑專業(yè),適合理科生的理性化思維和抽象化思維。
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專業(yè)的教師在空間構成教學中,要探尋出一種適合環(huán)境藝術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而不是簡單地把建筑專業(yè)的空間構成基礎課簡單地移植過來?;谶@樣的思考,筆者將多年空間構成的教學經驗及思路總結如下。
首先,立體構成注重的是雕塑性思維,而空間構成注重的是虛度空間的思維。也就是說立體構成感受的是體量的關系,而空間構成感受的主要是虛體空間的形態(tài)、過渡和序列等。就一座教學樓而言,我們站在遠處,看到的是樓的外部形體的塑造,人可以是靜態(tài)的,它僅通過視覺和觸覺就能感受到體量。但是,我們要知道辦公室、教室和樓道等的空間變化,就必須通過人的運動進入到這些空間中,在運動中感受不同的空間,所以對空間構成的感受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再如一個講桌,立體構成注重的是講桌的實體造型,而空間構成注重的是講桌的大小造型對周圍虛體空間的影響。所以,空間構成主要研究的是實體對空間的分割限定。換句話說,實體和空間是構成環(huán)境的兩個基本要素,立體構成更關注實體的創(chuàng)造,而空間構成更關注空間的創(chuàng)造。
在房屋建筑平面圖中,大家關注的主要是客廳、臥室等房間的大小形態(tài),但它們是虛體的空間部分,而實體墻僅僅對虛體空間起到分割限定的作用。所以,在空間構成中要培養(yǎng)對空間部分的關注和創(chuàng)造。
在作業(yè)的練習中,筆者首先安排了關注虛體空間的反向思維練習。比如將一個凳子放在講臺上,要求學生去繪制表現,但要把注意力放在虛度空間距離的表現上。起初,大多學生僅僅描繪出了實體的邊緣線,把注意力放在了實體本身的表現,畫面表現的還是凳子的造型,并沒有分析出虛度空間之間的距離關系。這個作業(yè)訓練的目的不是表現主體物凳子本身,而是對實體物所占空間關系的分析,是一種思想觀念的轉變,表現的主體是虛度空間,是圖與底的互換練習。在作品的表現結果中,也許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黑白相間的抽象畫,凳子的真實形象并沒有表現出來。但我們從思想上和形式上轉變了學生的常規(guī)性思維,表明了空間構成的后續(xù)作業(yè)的練習要以虛度空間的表現為主,要從雕塑性思維轉向虛度空間的思維。
空間是看不見、摸不著,向四周無限延伸的氣體,那么在未限定之前,它便是虛幻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分割限定,把無限變有限,把無形變有形。所以,在作業(yè)的練習中,我們必須遵循由簡入繁、從平面到立體空間的作業(yè)完成過程。
因此在作業(yè)練習中,首先,要注意水平面上的空間分割限定練習。要求學生在45 ×60 的KT 板上,用高度在5 到10 厘米的白色KT 板作豎向分割限定,不做頂面,不考慮功能,僅僅通過所限定空間的大小、高低和限定程度,體現空間的開敞與封閉、動與靜、節(jié)奏與韻律等空間美。要體現和感受空間的動與靜、節(jié)奏與序列等空間形態(tài),就必須使人進入不同的空間組合形態(tài)中。所以各空間形態(tài)的組合之間不是獨立的存在,在各空間之間要有人流的序列動線,其目的是為后續(xù)的展示設計等課程中空間動線的設計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其次,就是從平面積聚圖到立方體空間的分割限定,即在前面水平方向訓練的基礎上,增加垂直方向的分割限定,出現空間體的抬升和下沉關系。所以,在制作立體空間之前,先用積聚的形式,獲得平面上的空間組合圖。
具體方法是從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和圓三種基本形中,任選一種或兩種,在40 ×40 厘米的米字格上,通過大小、重疊和方向等形式上的變化,根據平面構成中的圖形積聚構成原理,組合出20個草圖,要求積聚圖形必須限定在米字格中。再從草圖中選擇一個理想的組合圖作為平面投影圖,聯想出4 種不同造型的空間組合體,用白色KT 板表達出來。在畫法幾何與投影的課程中,學生已學過幾何體的投影,除特殊體之外,一般都需要在三視圖下才能基本表達出形體特征。而在沒有立面圖的限定下,僅僅用一個平面上的投影圖作為基本圖來想象空間體,其想象的自由度是很大的。比如對于平面上的一個矩形投影,在沒有其它立面投影的情況下,可以將之想象成某一長方體的頂面或底面的投影,或者是某斜面、圓弧面、曲面等形的水平投影,并在高低方面可自由變化。這樣學生可以在一個平面圖的基礎上,自由地發(fā)揮想象力,而不是盲目地憑空想象,在同一個平面底圖的基礎上制作出不同的空間造型。
創(chuàng)意性空間的作業(yè)練習,實際上也就是對創(chuàng)意性思維的培養(yǎng),每一門藝術設計課的教學都離不開創(chuàng)意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空間構成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意性思維呢?常言道:見的多了,想法也就多了,其創(chuàng)意的思路也就開闊了。所以在授課前,筆者先搜集了大量的國內外優(yōu)秀的創(chuàng)意性空間體圖片,通過多媒體的展示來震撼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的欲望,并通過對上海世博會各國展館設計思路的講解,開拓創(chuàng)作的思路,分析歷屆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的優(yōu)秀畢業(yè)設計作品的空間創(chuàng)意思路,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使學生從國際大師的作品和學生的作品中分享創(chuàng)意的思路和空間模型的制作方法。
創(chuàng)意的思路很多,但在該項作業(yè)的訓練中,首先是“仿生”造型法。要求學生在設計中要有主題,要表達出設計的理念,并要求每個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對自己作品的設計理念等進行解說。對作品解說的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擴大了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空間構成教學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作業(yè)練習來加強學生對空間的感悟,通過多種實際動手操作建立師生的對話平臺,學生在對空間模型的感悟中融會貫通空間組合的理論知識。所以在空間構成的教學中只有不斷地探索和總結經驗,才能找到適合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的空間構成教學內容和方法。
[1]何彤.空間構成[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85.
[2]蔡濤.傳達空間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