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音
(東北師范大學 留學生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理念”一詞源于古希臘語,最初的涵義是“形式”、“形相”、“外觀”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之后便將其與“觀念”、“類型”、“條旨”等含義聯系起來。此后,“理念”又被賦予了“精神”、“信仰”、“觀念”、“使命”等含義。“理念”這一概念被應用到教育科學領域后,“教育理念”的概念便應運而生了。教育理念是關于教育的一般原理和規律的理想的觀念,是人們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于教育現象的理性認識,它能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科學地指明教育的前進方向,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特征。現代教育理念產生于17世紀以產業革命為標志的資本主義時代,它是人們受現代主體價值取向的影響,在教育實踐、思維活動和文化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教育認識和教育理想。現代教育理念肯定了教育現象產生的規律性,強調了科學知識的重要意義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主導作用。尊重科學,堅信教育規律的確定性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是現代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
“素”,即本色;“素質”,即事物本來的成分或性質。“素質”一詞最早是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個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別是人的感覺器官與神經系統的先天性特征。作為哲學范疇的“素質”,強調的是相對于“數量”而言的“質量”或“品質”,是指一個人在思想作風、道德情操、知識技能等方面,經過鍛煉、學習所達到的水平。它是一種較為穩定的屬性,能對人的行為起到長期的、決定性的作用。所謂教師素質,就是教師為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所應具備的心理品質和行為品質的總和,它的外在表現形式對其教育教學效果起決定性作用。教師素質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備的專業品質,它一般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專業技術知識、教育學基本理論、教育教學態度、教學組織能力等,教師素質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漸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對外漢語教師作為教師隊伍中特殊的一類人群,主要從事對來華留學生的漢語教學工作,他們既是普通的人民教師,又是漢語言文學知識與中華文化傳播的使者,這就對對外漢語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外漢語教師是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與學生的關系中扮演著平等中的首席角色。他擁有怎樣的教育理念不僅直接影響著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效果,還間接地影響著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現代教育理念是對外漢語教師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理論基礎,是對外漢語教師熱心從教的基本條件,也是提高對外漢語教師專業素質、實現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根本動力。對外漢語教師的個人素質直接關系到現代教育理念在對外漢語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因此造就一支適應對外漢語教學需要的教師隊伍是廣泛應用現代教育理念的關鍵。對于一名對外漢語教師來說,持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是決定對外漢語教師把自己當成“教書匠”還是“教育專家”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師的教育行為就可能出現偏頗,從而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負責的對外漢語教師應努力拋棄落后的教育觀念,運用現代教育理念,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投身到對外漢語教育事業中,這也是對外漢語教師實現其自身價值的重要因素。
第一,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新型對外漢語教師既應掌握現代漢語及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的知識,又要懂得教育學的相關理論,能夠在對外漢語課堂上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將所要講授的內容充分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當前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師主要來自中文系,他們在本科及研究生階段系統地學習了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等課程,對語言學的基礎知識有著較好的把握,但對教育學的相關理論卻不是十分熟悉。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能夠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利用課余時間加大力度彌補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多涉獵一些教育學的書籍,如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等,在閱讀中不斷地充實自己,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另外,對外漢語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自己的知識結構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更新,以滿足不同層次來華留學生的需要。
第二,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新型對外漢語教師不僅應具有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所必需的專業知識,還應具有一定的外語能力、計算機能力及中華才藝。對外漢語教師教學的對象是留學生,他們中的大部分學生是從零起點開始學起的。在教學伊始,教師和學生之間必然存在語言交流上的障礙,那么,掌握學生的母語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會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順利地展開。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已被大部分對外漢語課堂所引入,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能夠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可以熟練地進行多媒體操作。許多留學生來華學習的目的除了要掌握漢語外,還要了解中華文化,這就對對外漢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一定的掌握,特別是京劇、太極拳等,如果教師能夠對這些內容有所涉獵,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三,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新型對外漢語教師不應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書匠,而應是兼具教學與科研能力的人才,是具有現代管理意識的教師。現代對外漢語教師在態度端正的情況下幾乎都能很好地勝任教學工作,但許多教師卻不甚重視科研工作。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活動,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活動。良好的科學研究對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有著促進作用。有的對外漢語教師教學、科研能力都很好,但管理能力一般,不知道如何維持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教師與學生應在平等基礎上相互尊重。
第四,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新型對外漢語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國際意識。對外漢語教師與普通的漢語教師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其教學對象是具有他國國籍的外國人。因此,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余,對外漢語教師都應注意與學生的交往。對于作為我們教學對象的“外國人”既不能過分遷就,也不能在心理上對其排斥。特別是要注意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禁忌,對外漢語教師在平時應該注意了解各國的禁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現代教育理念下的對外漢語教師應該具有敏銳的眼光和洞察力,培養良好的政治素質,在尊重他國國民的同時,堅定自己的信念。
此外,對外漢語教師與其他教師一樣,應該有一種對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熱愛,同時注意自身的修養,處處為學生樹立榜樣。
為提高漢語國際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國家漢辦組織編寫了《國際漢語教師標準》,于2007年11月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發行。《國際漢語教師標準》是對從事國際漢語教學工作的教師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方位描述,它借鑒了TESOL 等國際第二語言教學和教師研究新成果,吸收了國際漢語教師實踐經驗,反映了國際漢語教學的特點,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科學、規范的國際漢語教師標準體系,為國際漢語教師的培養、培訓、能力評價和資格認證提供依據。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的頒布對現代教育理念下對外漢語教師的綜合素質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為如何成為現代教育理念下新型對外漢語教師提供了藍本。
[1]張永紅.全球化背景下對外漢語教師的素質[J].現代教育科學,2007(11).
[2]葉瀾,白益民,王枬.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王志海.對外漢語教師職業能力培養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