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菡,翟宇佳,唐輝軍,王郁松
西沙群島遠離祖國大陸,醫療機構甚少,近年來,隨著永新島碼頭工程的開建,每年上島的工人逐漸增多,海島醫院門診輸液的人數也逐年遞增,筆者就如何有效保障輸液安全的管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醫生因素 海島醫院一般都是手寫病歷和處方,容易出現處方書寫不清、潦草或欠清晰、姓名與藥名難以辨認等情況。另一方面,部分醫生對一些新藥的藥理及應用缺乏了解。
1.2 藥物因素 近幾年隨著新藥物不斷問世,藥物品種增加,藥名復雜,同一藥物有商品名、通用名、譯名等,有時僅一字之差,卻是完全不同類的藥物,容易造成混淆。部分新藥沒有配伍禁忌查對表,在臨床使用中易出現配伍禁忌,引發不良后果。
1.3 護士因素 輸液高峰期環境嘈雜、擁擠,患者病情各異,護士工作繁忙、瑣碎及操作的重復性,并且還要負責急診室病人的搶救和處置,易出現忙亂現象,引起差錯。巡回觀察不及時,患者補液更換不及時,針頭回血以及穿刺部位疼痛、腫脹等,易引起患者的驚慌恐懼。因穿刺技術或其他原因,未做到一針見血,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情緒,從而引發糾紛。
1.4 患者因素 輸液高峰時,因護理人員不足,患者等待時間過長,產生煩躁情緒,易引起護患沖突。患者因輸液時間太長,自行調節輸液速度,易出現不適癥狀。有的患者在輸液過程中自行更換位置,護士在接液時易發生漏輸或輸錯液體的現象;有的患者在藥物過敏試驗期間擅自離開觀察區引起不適。
2.1 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各項制度 建立輸液卡,實行護患雙簽名;建立輸液告知書,將輸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輸液反應、藥物不良反應以書面形式告知患者,使其認知輸液風險;實行皮試結果護患雙簽名;用醒目標識注明特殊患者,如皮試結果陽性者用紅色筆劃“+”。我院使用的抗生素藥品種類較多,應嚴格執行抗生素類藥物現配現用;統一各種抗生素皮試的配制法,在治療卡上注明抗生素藥品批號;配制抗生素藥液與非抗生素藥液的注射器分別使用,分開放置于無菌盤內。一種抗生素藥物使用一具注射器,避免注射器混合使用和放置時間過久而發生過敏反應。另外在輸液高峰時,護士以動態協調、優化合作為原則,盡量避免患者因等待時間過長而出現不滿情緒;避免超負荷運轉,致使工作中注意力松散,判斷失誤而出現護理缺陷[1]。建立健全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是確保醫院護理安全的重要環節,也是減少糾紛、杜絕差錯事故發生的重要保障。
2.2 加強工作責任心,嚴格執行“三查七對” 在輸液接待登記時,對患者所取的藥物要認真查對,對不清不詳的醫囑應詢問清楚,核對無誤后再執行。對患者用藥后發生的各種不良反應,及時報告,及時處理。護士在實施藥物治療時,要熟悉藥物的藥理知識,如劑量、用法、滴速、常見的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同時在工作中不盲目執行醫囑,而是主動參與,才能防止或減少藥源性疾病和事故的發生,以確保臨床用藥安全[2]。
2.3 加強輸液巡視,嚴密觀察病情及輸液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從靜脈輸液開始時,即進行巡視記錄,每30 min巡視記錄1次,更換續瓶時,要記錄更換的時間、滴速,觀察有無藥物反應,執行者要簽全名。護士在輸液時做好用藥指導,交待患者不要自己調節輸液滴速,并說明原因及后果。囑患者不要隨意更換座位,如需更換座位必須告知護士并經同意,避免接錯液體或漏輸液體,拔針時要注明輸液結束的時間和拔針者的姓名。
島上患者流動性大而且層次不均,病癥錯綜復雜,同時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緊急事件,在這種情況下,筆者通過以上措施,強化護理人員“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護理查對制度,樹立高度的責任心,滿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了我院的輸液護理質量,保障了患者輸液安全。
[1] 陳燕.重視護理風險評估加強安全管理[J].護理管理雜志,2002,2(4):9.
[2] 肖順貞,袁劍云.藥理學與護理程序[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