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輝
作為一名納稅評估人員,不僅要做好納稅評估工作,還要寫好評估案例,評估案例的作用不僅為了參評,更重要的是為了總結和交流。在評估工作中我們往往只注重了如何做好納稅評估工作,而忽略了納稅評估案例的撰寫。高質量的納稅評估案例,能交流納稅評估工作經驗和做法,可以有力地促進納稅評估工作的開展。
案例的撰寫要有標題,要借助標題反映案件的主題或形貌。一般來說,案例有兩種確定標題的方式:一種是用事件定標題,即用主題定標題,如《找出4S店經營中的利潤蓄水池》、《橫向縱向對比,發現企業納稅疑點》、《梳理疑點,在評估中還原企業真實經營情況》、《實地調查,揭開自助餐廳連年虧損真相》、《掌握產品物耗指標,調整企業進項稅額》;另一種則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題析離出來,作為案例的標題。如《不正常并非“非正常”》,說的縣某醫藥制造有限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連續三個月申報銷售收入為零,應納稅額為零,形同“非正常”戶,遂將其確定為重點評估對象。由于購貨方不需要發票,加之企業又基本停業,經營上十分困難,所以就想通過將收到的貨款掛應付賬款的方式,隱匿銷售收入,從而達到不繳稅款的目的。兩種標題各有千秋。
每個案例都應提煉出一個鮮明的主題,它通常關系到案例的核心理念、常見問題、困擾事件,要富有時代性,體現改革精神。評估人員撰寫的每一個案例,都要能反映某個問題或某項經驗。在案例材料中,普遍存在主題不鮮明的現象,具體體現為:
1.定題過于隨意。有不少評估案例直接用企業名稱作為題目,如《紫金水泥企業案例》、《廣告公司案例》,有的甚至只寫上《納稅評估案例》、《評估案例》、《增值稅納稅評估案例》、《企業所得稅納稅評估案例》這樣的題目,會讓人看了不知所云。
2.案例主題渙散。有的案例為記錄而記錄,沒有根據需要進行恰當的取舍,看不出作者要研究的問題等等。當然,也有一些案例在提煉主題、設計題目時比較用心,如《一次引發“稅務風暴”的洗衣機行業納稅評估》、《“導之有方”方能“導之有效”》、《外圍證據——掌握企業收入的一把鑰匙》、《企業“零”成本背后的糊涂賬》、《從多條渠道中獲取信息,在對比分析中尋找突破》等。這些題目主題鮮明,讓人一看題目就有看正文的欲望。因此,評估人員在設計題目時首先要考慮這個案例所要反映的問題,確定好主題,根據主題再來擬訂題目,然后選擇最有感受、最具啟發式的角度切入,才能寫出水平較高的評估案例。
引言是評估案例的開頭部分,亦叫開場白,主要描述事件的大致場景,概括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的主題,使讀者有一種閱讀上的“心理準備”。引言通常是簡要地敘述為什么對這個個體(工作、事件、產品、對象等)進行評估,評估的時間、地點、對象、范圍、經過以及采用什么方法,也可提及評估后的結論等。這些方面的側重點由評估人員根據評估的目的來確定,不必面面俱到。前言部分常見的寫法有:說明式、概述式、提問式、結論式等,寫作時不論采用何種方法,都要做到簡明扼要,這樣才具有吸引力,便于引出下文。
背景的寫法。寫作前應了解案例背景(案例環境、評估背景、內容、評估思路、評估目標等)。然后根據需要向讀者交代案例發生的背景情況,如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重要的是說明事件的發生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或條件,應是對評估對象基本情況和背景的客觀描述。
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評估的事實情況,包括案例產生的前因后果、發展經過、具體做法等;二是研究、分析事實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質及其特點、規律;三是提出具體建議或應采取的一些具體措施。評估內容力求豐富,結構安排力求條理清晰、簡潔明快。
1.“基本情況——過程控制——問題——問題化解——建議”式結構,此結構多用于反映基本情況的評估案例;
2.“評估成果——具體做法——評估經驗”式結構,此結構多用于介紹經驗的評估案例;
3.“疑點問題——產生原因——分析排除——意見或建議”式結構,此結構多用于揭露問題的評估案例;
4.“事件過程——事件性質結論——處理意見”式結構,此結構多用于揭示案例是非且案情復雜的評估案例。
案例主體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在案例撰寫中比較常用。
寫好評估案例,一是敘述事件要中心明確。評估人員敘述的案例中心明確,要能夠讓閱讀者看出事例揭示的某個規律、關系及本質,對評估實踐工作才有指導作用。所敘內容要能反應評估實踐中問題發生的特定評估背景,能隱含普遍存在的、大家關心的重要的問題,能體現問題的深刻性,有實用價值的信息。有些評估人員在敘述案例事件過程中往往把事件的前因后果、細節描述得非常具體,缺少對事件進行概括的深度和高度,也就是深加工。評估案例,不能成為評估工作的原始實錄。使人感到啰唆、瑣碎,甚至淡化了案例的中心,令人難以把握案例的主題。因此在細節的取舍上要善于做“無情者”,把與案例中心無關的內容舍棄,進行概括、提煉。
二是注重揭示評估對象心理活動。評估對象的行為是案例的表面現象,評估對象的心理是案例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評估情境,不同的評估人員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案例的撰寫要能夠深入評估人的內心世界,揭示這些,能讓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好的案例應該能夠發揮這個特點和優勢。由于案例一般是評估人員撰寫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評估人員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評估、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來,但評估對象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對評估效果的看法是否與評估人員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計了。人們常說“評估要備兩頭”:備方法、備對象。真實地反映評估對象在評估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寫好案例的重要一環。在這個環節中,要講明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問題是什么,問題可以和事實材料交織在一起。這是整個案例的主體,要詳盡地描述,展現問題解決的過程、步驟以及問題解決中出現的反復挫折,也可以涉及問題初步解決成效的描述。
三是抓住要點力求深度。評估案例中的事件和情節具有豐富性和多樣化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分析時若平均用力,往往會籠統泛泛,把握不準主要題旨,在主要啟悟點上欠深欠透。因此,分析寫作時應善于在諸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剝開表象和次要成份,由主要矛盾入手,揭示事件的本質特征。案例分析點不能過多,一般情況下以抓住一至三點集中分析為宜,當然集中分析之外,可以帶動其它點,但其它各點應當提及或點到為止,以求突出主要分析點,使案例分析定向化、定性化。同時,也便于集中筆力寫出透徹深刻的評估分析結論。
四是以點帶面指導性強。對評估問題分析寫作要點的選擇,一是以案例的事實蘊含為依據,二是要考慮主要分析點對其它各方面蘊含意義的帶動作用,即抓住了這幾點,其它方面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因此,在文章表述時又要考慮主、從關系,點、面關系以及主要分析點的統帥性和涵蓋力。重要點上要講清講透,其它有必要揭示的各點則應當點到而已。
五是清晰明確簡潔條理。案例評估分析寫作,在語言表述上要求盡量做到清晰明確、簡潔條理。對于較長的案例評估分析,應先有一個總的序言,它或以提問式引出案例的關鍵性問題;或以概要式語言闡明評估分析要點,并以此統領全文。其余的部分多采用序碼條文式逐條分析論述,每一個分析層次宜有一個豐題句或一個層次的主旨段。這些做法都是為了求得評估分析寫作的清晰明確,簡潔條理,方便讀者閱讀和學習。
案例不僅要說明評估的思路,描述評估的過程,還要交待評估的結果——某種評估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評估對象的反應和評估人員的感受,評估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經驗、對策等。
一般而言,結尾也叫結論。有四種情況需要寫結尾:一是根據評估情況,介紹經驗,需要結論;二是主體中沒有提到的問題、希望、要求、建議等,需在結尾中提及;三是附帶說明有關情況,如評估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情況,主體中沒有提及,需在末尾加以說明;四是有附帶材料需要加以說明的,如一些典型材料、統計圖表等。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都必須簡潔有力,切忌拖泥帶水,畫蛇添足。
安全撰寫中的管理建議應有針對性。納稅評估的最根本目的是為加強稅源管理服務,是為整個稅收征管服務的。也就是說通過對某一部分納稅人在稅收義務履行方面的評估,發現稅收征管中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采取措施,改進征管工作,才是納稅評估工作的真正目的。
為實現納稅評估的真正目的,評估人員都應當及時地進行總結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日常監控管理目標和管理措施建議,而不能泛泛而談,否則就缺乏借鑒價值和改進動力。根據建議對象的不同,管理建議可分為對外的管理建議和對內的管理建議。
對內的管理建議是指評估人員針對在納稅評估過程中所發現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稅收法律義務履行方面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系列的改進與意見,其目的在于督促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更為全面和及時地履行稅收法律義務。對外的管理建議大都是在納稅評估詢問核實的過程中進行的。評估人員在對有關問題進行詢問核實時,就應當針對納稅人存在的問題,提供一些管理建議和意見,同時宣傳有關的稅收政策業務。
根據管理建議的區別,對內的管理建議可分為個案管理建議與綜合性管理建議。個案管理建議大多由評估人員提出,多是指評估人員針對所評估的特定對象所提出的針對性管理建議與意見。這種管理建議多體現在納稅評估報告中,即評估人員在制作和完成納稅評估報告時,應當針對評估對象在稅收法律義務履行方面存在的問題,就稅收征收管理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綜合性的管理建議既可以是評估人員提出,也可以是綜合性評估管理崗位的人員提出。有關評估人員應當定期做出納稅評估綜合報告,對開展納稅評估的情況統計和分析,對納稅評估案例進行綜合分析,并通過分析形成一定時期、一定地區、一定行業的納稅評估工作總結與管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