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興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研究所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最具核心競爭力、能夠占據科技和經濟制高點的先進產業,是促進經濟新一輪發展的引擎產業。目前,河北省面臨經濟發展要實現“綠色崛起”的“調結構、促轉型”艱巨時期,必須加快培育、發展、壯大產業層次高、高能低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此同時,重點領域專門人才的緊缺就成為制約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短板。為此,本研究旨在科學分析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的需求特征,為河北省明確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開發的方向,制定科學有效的緊缺人才開發模式,培養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緊需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參考路徑。
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冀政[2011]72號),課題組設計了《河北省戰略新興產業緊缺人才需求調查問卷》,針對河北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科技、管理和技能三類人才的緊缺狀況進行調查。七大產業包括:新能源、信息、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和新興海洋產業。調查采用判斷抽樣調查法,有重點、有選擇地確定一部分單位為樣本進行調查。問卷調查的范圍涉及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企業、研發機構以及重大項目所涉及的單位共217家,問卷企業產值占產業總產值比重約為40%。因篇幅有限,調查統計及計算過程省略。
根據抽樣調查結果預測,河北省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為93312名。從產業需求來看,生物產業6116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 6.55%;裝備制造產業3000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3.22%;節能環保產業12480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13.37%;新材料產業42000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45.01%;新能源產業10936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 11.72%;海洋產業2700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2.89%;信息產業16080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17.23%;
從人才類型需求來看,科技類人才15719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16.85%;管理類人才14179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15.20%;技能類人才63414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67.96%。從人才學歷需求來看,緊缺博士1593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1.71%;碩士11729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12.57%;本科20477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21.94%;本科以下59513名,占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63.78%。
其中,管理類緊缺博士557名,占管理類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3.93%;碩士5053名,占管理類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35.63%;本科8455名,占管理類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59.63%;本科以下114名,占管理類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0.80%。28歲及以下需求人數為6942名,29-35歲需求人數為3711名,36-50歲需求人數為3438名。5年以上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5813名,3-5年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3738名,2-3年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1986名,2年以下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2642名。
科技類緊缺博士1036名,占科技類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6.59%;碩士6435名,占科技類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40.94%;本科6388名,占科技類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40.64%;本科以下1860名,占科技類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11.83%。28歲及以下需求人數為4745名,29-35歲需求人數為6676名,36-50歲需求人數為3291名,不受年齡限制1007名。5年以上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5644名,3-5年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4218名,2-3年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2899名,2年以下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2958名。
技能類緊缺本科10289名,占技能類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16.23%;本科以下53125名,占技能類緊缺人才需求總量的83.77%。28歲及以下需求人數為43497名,29-35歲需求人數為13759名,36-50歲需求人數為4018名,不受年齡限制2140名。5年以上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9637名,3-5年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11347名,2-3年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19499名,2年以下從業經驗的需求人數為22931名。
調查結果表明,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人才需求的總量巨大,接近10萬人,其中人才需求量排名前三位產業依次是新材料產業、信息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從人才類型需求來看,需求數量最大的是技能類人才,其次是科技類人才和管理類人才。從需求人才的學歷來看,雖然對學歷較低的技能人才需求數量過半,但是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數量也是非常大的,總共有33799名。從需求人才的年齡來看,科技類和管理類工作崗位對29-35歲人才的需求數量最大,而技能類工作崗位對28歲以下人才需求數量最大。
由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預測數據分析可知,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人才既有量的需求又有質的需求,既是人才需求總量的擴張,又是人才需求結構的調整,對具有高職稱、高學歷的高層次人才需求占據了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科技類和管理類人才需求的主導地位,而技能類人才的大量缺口也限制了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緊缺人才的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全面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填補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的缺口,就需要構建科學的緊缺人才開發對策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開發的重點是提高其創新能力,打造一批重點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培養和引進作為最重要的兩種有效開發手段具備成為突破口的必要條件,而人才支撐平臺是緊缺人才發揮其作用的場所,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的開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將從緊缺人才培養、開發以及緊缺人才平臺支撐建設三方面來構建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開發體系。
(1)積極探索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
一是建立符合產業實際要求的專業發展模式。在培養目標上,強化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理念,樹立理論與實踐能力協同發展的新理念;在學科建設和課程設置上,要緊密結合產業發展的水平和方向設置基礎和特色專業課程,滿足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二是產學研緊密合作,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要建立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共建人才基地,完成人才的交換培養,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實現實際與理論的結合與相互促進。
(2)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力度
加強高等院校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學科建設,提高碩士、博士等高級專業人才培養能力。充分發揮高校培養高等人才的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特別是博士生教育要以直接培養高素質的緊缺人才為基本目標和根本任務,支持研究生更多地參與或承擔科研項目,在項目和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研究生培養要強化畢業生論文創新價值的要求,嚴把獲得學位和畢業關口。對獲得省級以上專家稱號的科研領軍人物承擔的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省科技資金要給予優先支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青年骨干人才要優先選派到國內外知名大學、科研機構進行專項培訓。
(3)加強職業教育培養技能類人才
培育和發展河北省戰略新興新產業,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職業教育是關鍵所在。因此,針對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能類人才缺口大的特點,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對技能人才的培養作用,有針對性地加強中高等職業學校建設,培養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各層次技能人才,為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支撐。
(1)創新緊缺人才引進制度
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積極吸收引進優秀高層次緊缺人才,大幅度增加人才引進專項資金的額度,提升對緊缺人才的吸引力度,并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完善人才柔性引進機制。
(2)完善緊缺人才引進機制
建立多樣化的緊缺人才引進機制,一是豐富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讓國內外產業緊缺人才全面了解本地經濟社會以及產業發展狀況,增加對緊缺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強交流合作,積極組織國內外人才交流會,提供平臺促進產業緊缺人才的引進;三是發揮河北省環京津的區位優勢,利用京津國際影響力,形成京津冀人才引用一體化格局;四是健全產業緊缺人才信息系統,制定緊缺人才需求規劃,及時廣泛發布人才需求信息,通過現代信息系統,廣泛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資源。
(3)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
動員重點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積極參與到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實施工作中來,通過企業重大項目、科技計劃、科技獎勵、海外華僑華人聯絡等方式大力推動海外高層次人才智力引進。通過加強服務,科學管理為海外人才智力引進提供良好環境。為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建立“綠色通道”,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做好各方面的服務。
(4)優化人才工作、生活環境
為緊缺人才創造好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提高河北省對人才的吸引、容納與聚集能力。積極推進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創造“藍天、綠樹、白云”式的城市環境,加大人才家園建設力度,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一條龍”式生活保障,免除家庭后顧之憂,建設和創造對人才有高度吸引力的“軟環境”。
人才支撐平臺是人才的容納與聚集之處,緊缺人才平臺支撐建設為河北省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高地提供基礎保障,對提高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緊缺人才的的容納力與聚集力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加快緊缺人才平臺支撐建設是提高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開發水平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一環。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引導社會各類資金優先投入、支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范疇內國家級和省級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孵化器、產品質檢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吸引和聚集尖端人才打下基礎。
(2)大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
加大力度支持石藥集團有限公司、華北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團、河北凌云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巨力集團有限公司、河北鋼鐵集團宣工公司、晶龍集團寧晉公司、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的吸納聚集作用,培育產業增長極。
(3)積極扶持中小企業成長
甄選擁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做為扶優扶強的對象,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實現政府資金的傾斜。發揮政府政策和資金的帶動、放大作用,吸引各方面資金進入、幫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成長。
(4)努力推進產業集聚
圍繞龍頭企業,將產業基地建設納入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打造產業基地良好的創業和服務環境,在產業基地內加快引進科技型企業,聚集高端創新資源,積極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成長,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