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 斕
(沈陽工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中國在近三十年電力需求迅速膨脹,這是經濟增長的必然產物。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六千萬千瓦左右,至2008年這一數字已達到八億千瓦。發電設備和低壓電器設備配套之間為1:4的比例關系,即每增加一萬千瓦發電設備,約需四萬件左右的各類低壓電器元件與之配套。巨大的市場份額帶動了低壓電器行業的繁榮發展,浙江溫州的低壓電器產業群也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
低壓電器產業群內大部分企業的產品面向低端用戶,并采取低價策略參與市場競爭,使得產業集群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集群內企業數量過多,內部競爭激烈,原來享有的集群經濟優勢逐漸減弱。同西門子等跨國企業相比集群內企業生產的產品存在數量多,單價低,利潤薄,以及產值低等特點。為了減小差距,突破發展瓶頸,如何從新一代低壓電器產品上取得突破,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集群內企業普遍思考的問題。
我國低壓電器產品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3個階段,即以模仿設計為基礎研制的第1代標準化的產品;以引進的國外先進技術為基礎制造的第2代產品;以跟蹤國外新產品技術自行研發的第3代產品。如今我國的低壓電器研發正在向新一代邁進。新一代產品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高性能。即產品主要技術指標較第三代產品有顯著提高。
二是高可靠性。即從產品設計、材料選用、制造工藝、產品檢測等方面綜合考慮,提高產品可維護性,方便用戶使用。
三是電子智能化。即將智能計算機芯片集成到低壓電器產品中,如智能斷路器、智能熱繼電器、智能接觸器、智能電動機保護器等。
四是模塊組合化。新一代低壓電器模塊化程度大幅提高,主要表現在產品模塊化部件將越來越多,產品功能不斷擴展,模塊安裝與調換更為方便,各類模塊標準化、通用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五是可通信網絡化。新一代產品除實現多總線通信外,還能直接與工業以太網連接,在某些特殊場合還可采用無線方式通信。
六是綠色環保。新一代低壓電器的設計、生產、使用、回收等環節都要考慮生態和環境保護的要求。
從以上的特點可以看出:高性能、高可靠性和模塊化需要加大行業內技術投入得以實現。而產品的電子智能化、可通信和綠色化需要行業間的大力協助才能得以實現。
產業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領域內互相聯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機構的集合,其結構向上下游兩個方向延伸至供應商和銷售渠道以及終端客戶。產業集群具有網絡化、文化同一性、地域性、明確分工等顯著特征,即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擁有相同歷史、文化和傳統的產業集群內的企業不僅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生產服務供應的企業,而且包括下游的銷售商及其網絡、客戶等。同時,側面可延伸到互補產品的制造商、技能與技術培訓機構、行業中介組織以及基礎設施等公共物品的生產企業,從而形成一個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的與產業相聯系的網絡體。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顧客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供應鏈管理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它是企業戰略由“縱向一體化”向“橫向一體化”發展的必然產物。供應鏈管理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實現供應鏈中企業密切合作。
低壓電器產品70%的零配件是沖壓件,這些零部配件幾乎都能在溫州當地“15公里經濟圈”內采購得到。由于文化同一性、明確分工等特征使得集群供應鏈運作效率非常高,它的優勢在傳統低壓電器零配件供應中表現非常明顯,這部分優勢在新一代產品生產中必將得以延續。然而新一代低壓電器產品的零部件技術要求水平高,涉及電子、計算機芯片、通信等多個行業,短時間內溫州地區不可能形成為新一代低壓電器配套的能力,集群供應鏈為未來低壓電器行業的發展貢獻有限。因此需要以產業集群為基礎擴大供應鏈的范圍,使一些擁有新一代低壓產品配套技術的供應商融入進來,形成以產業集群為基礎的新一代供應鏈。新一代的供應鏈還能將產品研發和制造中應用到的諸多行業的資源聯系和整合進來,由單一國內企業與跨國企業的競爭,轉變為以低壓電器產業集群為基礎的供應鏈與跨國企業的競爭。
在這個全新供應鏈中由于地域范圍更廣、技術要求更高、零配件品類更為復雜,對于供應鏈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也凸顯出來。
[1]王洋.產業集群視角下鋼鐵產業創新網絡的研究.學位論文.北京交通大學(2008)
[2]惠寧.產業集群的區域經濟效應研究.學位論文.西北大學(2006).
[3]孫勁濤.產業集群與區域競爭優勢研究.學位論文.江西財經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