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寬琦 淮南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我國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人們對我國的食品檢測機制逐漸失去了信心。在蘇丹紅、瘦肉精、地溝油、毒奶粉等事件曝光以后引起了社會廣泛的爭議,人們對我國的食品檢測表示懷疑,對國產食品的信心不斷下降,很多人在選擇母嬰用品時都更愿意相信國外原裝,這使得國內食品行業的發展受到負面的影響,嚴重制約了經濟,阻礙了食品行業的發展。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國相關部門通過不斷的努力加強了對食品的檢測,并且逐漸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但是雖然有了可喜的成績,相關部門仍然未能松懈,要想從整體改變食品安全的現狀,就必須從根源上分析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相關部門還需要繼續堅守崗位,加強檢測。
1.農藥殘留。農藥殘留問題一直是一個社會關注熱點,針對農藥殘留問題,國家相關部門都給出了一系列檢測手段。我國農藥殘留檢測技術較為落后,研究和應用的起步相對較晚,現在還需要引進國外的技術,因此,加快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研發是當今社會的重要任務。
2.化學污染。我國的環境污染較為嚴重,農作物也受到了影響,這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環境污染程度越來越嚴重,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面對這樣的形式,相關部門并未作出切實有效的措施。我國部分湖泊、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產品含有重金屬、有機物等非天然成分,這些成分對人體的傷害很大,會危及人類的健康。
3.轉基因食品。近年來,通過相關部門的不斷研究,生物性污染的檢測手段獲得了重大的突破,該突破打破了傳統檢測手段的限制,利用科學的因素提高食品檢測效率,分子生物學、自動化設備已經不斷融入到檢測之中。如今我國的檢測手段得到提高,RIA、FRA、FIA、CIA等檢測手段已經得到完善。轉基因食品的檢測主要是利用核酸檢測和蛋白質檢測,我國在這兩方面的研究已經較為深入,技術達到了國際水平。
4.過程不規范。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有很多注意點,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衛生問題。一些食品加工部門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沒有按照有關部門的標準執行,而是為謀取利益不顧操作過程是否合格、是否安全。我國食品安全部門有制定關于添加劑的標準,對色素、食品添加劑等成分的添加劑量有明確的要求,不按此類標準進行生產加工的操作是生產廠家對社會的不負責。除此之外,違法生產、弄虛作假等問題也時有發生,食品生產面臨嚴峻的形勢。
5.管理不善。如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人提高了對食品安全的警惕。但是雖然人們有了這類的意識,卻仍然缺乏對食品的辨別能力,面對形形色色的食品,很難做出判別,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安全食品。面對誠信度低的消費環境,造假問題層出不窮,人們對社會逐漸失去了信心。面對這樣的形勢,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宣傳力度與管理力度,嚴懲造假販假的行為,為消費者營造一個安全的消費環境。
6.技術較低。我國食品安全的檢測技術還較低,要想完善技術和檢測系統,還需要相關部門的努力和社會的配合。食品從原料、加工到儲存都需要技術的支持,但是我國目前還未形成高科技的配套體系。例如對酒的年份的鑒定仍未研究出切實可行的技術,對肉制品的肉質種類也未能作出精確的判斷,從而出現最近老鼠肉冒充羊肉的惡劣現象。
1.完善檢測機制。要想加強食品安全,就需要設置相應的安全監測機構,制定合理的監測機制,從而構建一套完整的體系。針對具體的服務地區,相關部門需要統計好人口數量,做好經濟、環境方面的調查,合理設置服務項目,從而進一步將服務地區的硬件設施、人力資源進行完善。對不同地區的優勢要積極的采取合理的運用,將優勢部分的利用率做到最大化。在資源方面,當地人民要發揮好資源優勢,例如如果當地適合種水稻,那么就可以批量種植水稻,增大單位產量,提高生產效率。在做到高產的前提下還需要與相關檢測部門進行合作,與資源優勢進行整合,從而將提高當地食品的權威性,讓廣大民眾對該產品具有信心。對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要保證質量,明確具體內容的分工,將檢測工作貫穿到生產銷售的全過程,從而保證質量。
2.提高技術水平。科學技術是新的生產力,科技水平的提高對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益處。西方國家因為科技的發展從而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資本的積累,因此,我國要想徹底走出食品安全監測的困境也必須依靠技術的支持,實現獨立自主進行食品安全監測,從源頭保證食品的安全和質量。在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都需要依靠科學技術,不管是采購環節、生產加工、存儲運輸還是銷售都需要技術的支持,只有提高了技術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食品安全現狀。
加強法制監管任何行為有了法制的約束就會有較大的效果,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是一樣的。法制的監管能夠讓猖狂的不法生產商有所忌諱,對違法生產的行為有所收斂。面對我國的當前形勢,很多人對國內生產的食品質量表示懷疑,寧愿不遠萬里從國外購進食品,看到這樣的現象,不禁為國內食品感到心寒。因此,法制監管就顯得十分必要,并且有關部門的法制監管需要盡可能的全面,對生產銷售的各個方面進行監管,將安全的食品傳送到廣大民眾的手中,讓人們對我國的食品安全具有信心。
總之,保證食品質量安全需要有關部門與生產單位的長期堅持,是一項關乎民生的任務。我國需要盡快完善相關的程序,將各個環節進行合理的分工,對食品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確保安全無害。相關企業、商家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工作,提高自身的信譽,生產合格的產品,不做違法和不道德的事。民眾要對我國的食品行業重拾信心,對我國正在不斷完善的食品安全機制表示肯定和支持。
[1]蔣慧.論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癥結和出路[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06)
[2]王珍,袁梅.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監管績效指標體系的重要性分析[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0(05)
[3]劉榮利.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障礙因素和對策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