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剛 上海市建配龍集團公司
淺談民營企業股權激勵中的問題與建議
■張子剛 上海市建配龍集團公司
改革開放以后,民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那么民營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衍生出來的股權激勵制度到底該如何實施。目前,民營企業的股權激勵制度在各個方面都沒有達到完善的地步。探究民營企業股權激勵制度的適用范圍,民營企業股權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改善的方案。
民營企業 股權激勵
在摸索中前進和發展的民營企業,如何在資金雄厚的國有企業和技術先進的外資企業下取得自己的優勢呢?中國政府有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的職能,但是他們主要進行經濟指導的對象卻不是民營企業。所以民營企業的經營者必須靠自己摸索才能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股權激勵制度是現在許多企業運用于企業經營的一種模式,但他最終如何實施才能將民營企業的效益最大化。這是我們許多經濟學家和學者一直在熱議的話題。
現今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發展必定離不開高學歷、高能力和高素質人才。從當下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來看,民營企業在留住人才方面與國有企業相比的差距很大。畢竟國有企業有中國政府雄厚資金和政策來吸引人才。所以民營企業經營者為了提高企業的凝聚力,為企業留下有用之才。實施股權激勵制度是目前最好的方法。我國的民營企業是否能在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占據一席之地。就要看企業經營者能否沖破重重阻礙將股權激勵制度成功的實現。讓企業員工的利益與企業效益緊緊的連接在一起。發揮核心凝聚力,將民營企業的發展推向另一個高潮。
1.實施股權激勵制度的民營企業的成功案例。于1987成立的華為公司從1990年開始實施股權激勵制度。1994年,華為公司關于股權激勵制度的相關規定出臺。華為員工以每股一元的價格認購公司股份。從那時候起,華為公司的股權認購權限就比較寬松。不僅僅華為員工有資格認購股份,就連公司旗下的合資企業的員工也擁有此權限。1997年進行一次改革,改變現有的控股比例。在時隔四年后,華為公司推出的股票期權計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現在來回顧一下華為公司在2003年中的那場官司糾紛。華為能夠在這場官司中勝訴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之前簽訂的《參股協議書》中已經標明公司員工在各方面原因喪失擁有股權資格的時候,股權應以原有的價值退回公司。
從以上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出華為公司的股權激勵制度是一種分紅手段,而并非員工掌握公司股權。這在許多方面保證了公司的利益。這就是華為企業將股權激勵制度實施成功的重要原因。
2.實施股權激勵制度的民營企業的失敗案例。同為科技公司的中興通訊,于2007年3月正式提出股權激勵制度。在2013年月15日中興通訊的股票停牌。中興公司長期以來用出售股票收益來填補業績下滑的漏洞。但公司收益主要還是靠業績說話的。這樣的情況是很難長久維持下去的,實施股權激勵制度的初衷沒有辦法實現,這一切都只能宣告中興通訊的股權激勵制度暫時的失敗。
近日,有消息稱中興通訊即將重新展開股權激勵制度。相信有了前一次的經驗,他們這一次會做得更好。
1.企業成本的控制問題。由于我們對股票交易方面的沉重賦稅,導致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制度的過程中使企業成本加大。這一措施會減少企業經營者的收益。國家對企業股票交易的規定,無法保證員工的經濟利益。這會導致企業實施的股權激勵制度就好比紙上談兵,達不到原有的效益。
2.企業員工思想上的落后。許多員工不明白何為股票激勵,這導致這項制度在實施過程的難度增大。也有許多員工認為這些虛股不如實實在在的工資來得踏實。這些員工心理會導致即使這項制度順利實施了。也無法達到原有的激勵目的。
3.高收益也就等同于高風險。當企業經營者將資產投入股票市場,那么經營者的收益就主要依靠于股票行情。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影響,股票市場的不確定性。經營者便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4.缺乏應有的政策指導和監督。根據民營企業的自身特點,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關于股權激勵的指導文件比較適用于國有控股企業。對民營企業無法起到相應的指導作用,所以民營企業在實行股權激勵制度的時候只能是瞎子過河,全靠自己的摸索了。
5.股票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實施股票激勵制度的初衷無法實現。公司股票的價格與公司的業績并不相關,這就無法達到公司就股票贈予員工,希望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的目的了。
6.公司制度的不完善。目前,中國的大部分民營企業的經營者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發家致富的。那個年代,決定了他們無法接受良好的知識教育,對于商業管理知識更是匱乏。企業的管理高層無法制定正確的實施方案。這會導致這項措施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很多難以預料的問題。達不到企業期許的結果。
1.提高員工的思想覺悟,向企業員工說明股權激勵到底是什么?股權激勵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他能為員工所創造的福利,還有他們所要承擔的風險。需要給他們講明這是企業讓利于員工的措施。他們有完全的自主選擇權利。
2.解決企業的成本控制問題。股票交易的重重賦稅導致最終到達員工手里的效益大幅度縮水。所以,在企業員工分得的期權紅利這一項的個人所得稅應該予以免除。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員工的經濟利益與企業自身是緊緊的聯系在一起的。有助于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3.完善公司關于股權激勵制度的相關規定。由于國家對民營企業的股權激勵制度沒有出臺針對性的法規條文。所以民營企業自身的自我約束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民營企業本來就是自由經營的產物,所以他自身的靈活性較大。民營企業具備的特性正好也可以彌補國家缺乏指導性的不足。
4.讓企業股票價格與公司業績掛鉤,相對減少股票市場的不確定性。中國的股票市場制度不夠完善。企業的經營狀況無法在股票市場上反映出來。中國的股民就是依靠股票的漲幅來牟取利益,但由于股票價格無法顯示出企業的經營狀況。所以各個方面的經濟專家和學者都說中國的股票市場就是一場賭博游戲,輸贏與否全在運氣。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將企業的經營狀況通過股票反映出來,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股票激勵制度的目的。
5.對股權激勵制度的改進。公司在實施股權激勵制度之前制定完備的實施計劃,而不是毫無章法的進行。企業可以適時的放寬激勵規模,一些不利于企業發展的方面可以適度的予以改正。
6.發揮公司高級管理層的監督作用。企業股權激勵制度的實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而是一場持久戰。為了節省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企業應該設立專門實施本套方案的部門。加強企業對股權激勵制度的約束力。讓它朝著正確的方向平穩發展,實現公司利益與員工利益的最大化。
7.建立股權激勵制度的配套設施。現有的股權激勵措施在實施方面存在著許多細節化的問題,為了減少各個相關部門的工作量,使民營企業股權激勵制度有條不紊的執行。必須建立完善的相關配套設施。改進股權激勵制度的流程。
民營經濟在歷史發展大潮中頑強的生存了下來,創造出了非凡的成就。但相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民營企業在招納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并沒有優勢。所以民營企業股權激勵制度正是在替企業經營者規避風險之上彌補的又一不足。股權激勵制度作為目前民營企業最佳的獎勵制度,只有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的完善。才能保證企業和員工的最大利益。
[1]李巖.高管股權激勵:理論與現實[J].當代經濟,2011年02期
[2]張學軍.論股權激勵在我國民營企業中的應用[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