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芷靜
(嘉應學院,廣東 梅州 514015)
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場所,肩負著重大的社會使命和歷史使命。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大,地方高校的內外環境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參與經濟活動日益頻繁,并呈現多樣化和復雜化趨勢。作為一種自我調節與自我約束的內在機制,內部控制在高校財務管理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教育環境,傳統的高校內部財務控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凸顯出不少矛盾和問題。因此,如何使內部財務控制充分發揮它的功能和效益,促進學校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已成為當下我國眾多地方高校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自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高等教育開始步入大眾化時代以來,地方高校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參與經濟活動日益頻繁。然而,有很多地方高校的財務工作明顯滯后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步伐,突出表現在其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的明顯缺位。譬如,學校管理層和財務人員的內控意識不強,甚至片面地認為所謂的內部財務控制就是執行預算;有些財務人員則處其位而不為,把財務機構的工作任務簡而化之,認為財務工作就是簡單地處理賬務、報表,把帳對平就可以了,等等。內控意識的淡薄,直接導致了高校內控制度的威嚴性,進而又將制約地方高校自身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傳統的內部財務控制觀認為,內部控制只是防范風險的一種手段,不能為學校帶來利潤和資源,以至于不能引起領導層和普通財務人員的重視,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監督機制及其他保障機制。譬如,有些地方高校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得不到切實有效的執行,表現為稽查核對的范圍沒有擴大,存在著以偏概全、以點代面的現象,極易造成一葉障目的假象;有些高校雖然按照相關規定對獎懲有所制定,但沒能把制度進一步細化,甚至認為執行與否與自身無關,最主要的是沒有建立稽查核對內控制度的相應機構,導致操作人員執行內控制度的自覺能力減弱。再則,我國地方高校履行財務監督職能的內部審計部門主要負責對學校的投資項目、專項資金、二級財務、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等業務進行審計,由于缺乏必要的組織獨立、人員獨立和經濟獨立,審計過程困難重重,其權威性受到挑戰,加上審計部門的審核檢查幾乎都是事后進行的,缺少事前和事中的全程監督管理,這也不利于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地方高校內部財務控制的首要職責是對內部財務控制的過程進行實時有序監控,并提出各項改良措施,從而保證地方高校財務系統的良性運行。當前,雖有不少地方高校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內部財務控制度,但從實際運作的情況來看,其執行力不強。主要表現在:有些領導干部由于自身對財經法律法規知識不熟悉、不了解,認為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可有可無,造成有制度不執行或者執行不到位,使得制度變成一個空架子,其實施效果亦可想而知。
強化地方高校的內部財務控制意識必須全員化。策略上要堅持自上而下,全員普及。所謂自上而下,就是從以高校領導為主體的決策層到以財務人員為主體的管理層,均必須充分認識到加強高校內部財務控制的重要性,必須強化內部財務控制的意識。所謂全員普及,就是要通過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全校教職工逐步理解、接受進而自覺貫徹執行內部財務控制制度。
從內部財務控制意識的內容上看,應著重強化如下幾個方面的意識:一是強化預算控制意識。地方高校各部門應通過預算的科學編制、剛性執行、良性考核、績效分析等一系列機制的構成管理,來保證預算的剛性執行,對超預算支出要從嚴控制,進而保證預算的規范化、科學化完成。二是要樹立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控制意識。要合理設計財會人員的工作崗位,并且對其崗位職責進行明晰,同時建立起互相制衡機制。對不相容崗位及職務進行明確,對各個機構及崗位的權限職責進行明確,使得不相容的崗位和職務之間能夠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三是要加強財務支出審批控制意識。學校的財務支出審批要實行“一支筆”審批制度,即是對每一項經費支出的審批金額、范圍以及程序進行明確規定。學校各級管理層必須在自己的審批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力,從而避免出現越權或無權審批的現象。四是要樹立風險控制意識。面對市場經濟環境下激烈競爭,尤其是地方高校,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系統,加強對辦學行為及辦學形勢的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預警,從而有效地預防和識別風險,使風險化解于萌芽階段。
財務控制是以健全、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的。離開這一前提,內部控制將無從談起。地方高校必須建立起健全、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用,才能降低財務風險。
要建立地方高校內部財務控制制度體系,其重點在于加強對職責分工、授權批準、會計記錄、資產保護等重要環節的制度設計和制度規范。具體表現在:一是要科學設立學校的組織架構,明確各自的管理職能和隸屬關系,同時建立學校一級和二級單位的經濟責任制。二是要建立并嚴格執行經費支出“一支筆”審批制度,明確財務支出審批責任和權限。三是要建立規范的會計記錄制度。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控制原則,明確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并對其進行科學的分工,使之形成分離和制衡關系。四是要建立規范的資產保護控制制度。加強對實物的采購、保管以及資產使用績效評估等各個環節的控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浪費,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內部審計是保證財務規范的一道重要防線。地方高校審計部門要依法制定科學合理的內部審計規則并予以執行。通過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等形式,對學校各級財務開展常規審計或專題審計、財務收支審計或財經法紀審計,對地方高校的各種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和職能部門的各種經濟業務,特別是重大投資項目,進行獨立評價,以確定其經濟行為是否合法合規,能否充分發揮經濟資源的使用效率,能否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能否有效保證管理目標的實現。從而促進財會監督職能的充分發揮,維護學校利益,促進地方高校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地方高校應該把財務部門、財會人員和全體教職員工作為學校財務監督的主體,建立起財務部門監督、財會人員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結合的財務監督體系,并賦之予相應的職責和權利,發揮其各自的作用,從而使學校的事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具體而言,一是財務部門要依據國家財經法規和學校財務規章制度,履行對全校的經濟活動進行業務檢查、業務指導的職責。二是財會人員要按照國家財經法規和學校財務規章制度辦理財會業務,對嚴重違紀違法的財務收支行為或涉及到單位弄虛作假、違紀違法的,財會人員有權制止和糾正,并及時向相關財務主管報告,履行財務會計監督的權利。三是學校財務執行情況要通過教代會、預決算公開等多種形式,向全體師生公示,尊重廣大師生的知情權,接受廣大師生的監督。
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以及地方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各級各類教育投入的不斷擴大,地方高校參與經濟活動的日益頻繁和復雜,要求地方高校要建立并不斷規范和完善其內部財務控制系統,不斷加強其治理層、管理層、基層財務人員乃至全體教職工自身的內部財務控制意識,重視建立和健全自身內部財務控制制度,進一步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用,不斷完善財務監督體系及其運作機制。唯有這樣,才能克服新形勢下地方高校內部財務控制的傳統缺陷和矛盾,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效益,有效提升內部財務管理水平,防范并及時化解財務風險,促進地方高校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1]郎風榮,如何建立高等學校的內部控制制度[J].財會研究,2005(2):66-67.
[2]閻達五,楊有紅.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J].會計研究,2001(2):9-14.
[3]辛娜.淺談地方地方高校財務風險控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7):81.
[4]李鳳鳴.內部控制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5]王衛星.內部控制——基于高等院校的研究[M].北京.高等出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