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 應 四川師范大學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法家管理思想的“法”,即“法治”,是法家管理思想的核心。縱觀先秦時代的法家思想,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而韓非作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張以法治國、用術御臣、以勢制人,將法、術、勢三者有機結合到了一起,使法、術、勢成為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韓非子不承認人性中有先天稟賦的道德屬性,對于人心與道德的關系,也予以否認,他認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好好惡,故賞罰可用;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賞莫如厚,使民利之;譽莫如美,使民榮之;誅莫如重,使民畏之;毀莫如惡,使民恥之。”
在賞罰上,他主張“法治”,反對“人治”。認為人人皆在賞罰的控制之中。由于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存在,因此沒有人會選擇殺戮的刑罰,也不會有人想放棄慶賞的利益。于是,賞之所在及利之所在,也即是令之所在與行之所在;而罰之所在以及害之所在,也即是禁之所在與止之所在。所以,只有賞罰分明,才能禁令暢通,才能使屬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職。
1.以法治國的運用——加強剛性管理。我國企業管理的發展比起西方企業管理來說,起步時間較晚,管理也未形成一種比較有效直接的模式。“人治”管理極大程度的體現在了現代企業管理當中,重感情不重制度,重禮教而輕法治企業管理者僅僅憑借個人喜好辦事的現象極為嚴重。嚴格說來,我國企業管理中存在著德行管理有余,剛性管理不足的現象,即制度與規則的制、管理與執行不足。
而法家的以法治國思想就非常值得現代企業管理進行借鑒,即依照嚴格的制度、完善的機制來管理企業,使企業做到權責利明確,制度簡潔清晰,便于有效的貫徹執行。“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強。奉法者弱則弱。”棄人治重法治,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決策機制,健全企業管理制度并實行依法經營管理,是我國企業走向成熟穩定與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
2.用術御臣的發展——管理者對人力資源的優化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在現代企業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人力成本在企業里的比重越來越高,成為企業挖掘新競爭力、獲得先機的根源。而在現代企業當中,流動性最強的是具有一定學歷和專業技能的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這部分人才可謂企業中的精英,擁有較高的教育背景、掌握了管理知識或者企業比較核心的技術和機密,有較大的擇業范圍和發展空間,極容易被行內其他企業挖走導致人才流失甚至是機密流失。企業人才的大量流失會導致企業員工士氣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人心渙散,對企業的負面影響是極大的。這個時候,如果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缺陷,員工平時情緒積累較為嚴重,就有可能發生員工集體離職潮,禍及企業的發展與未來。而人才流失的原因除了對薪酬不滿或者對方企業提供更高的報酬之外,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管理水平較低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人才的層次越高,越看重企業的發展前景、企業文化氛圍和發展空間,如果人才與高層管理人員在理念等各方面的分歧嚴重,會加速人才的離職跳槽。
現代企業管理中,許多企業管理人員在對待人才時所持的是功利價值觀,片面追求人才使用的成本最小化,一味在降低人力成本上下功夫,而忽視了人才自身的個人價值實現、發展和受尊重等各種需求,無法留住人才、激勵人才和吸納人才。而法家則相當重視官吏的選拔和使用,韓非也認為“得人才者得天下”,“治吏”的問題解決好了。“治民”進而“治國”的目的就不難實現。他明確指出:“任人以事,存亡治亂之機也”。法家學說的理論基礎是:人性好利和君主至上。法家強調人性好利,因此道德教育是徒勞的,因此需要運用強權和刑法來統治人民。韓非子認為君臣之間也是充滿著利益的關系的,如《難一》言:“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計數之所出也。”所以在這“人人皆自為之心”的社會里,韓非子認為只有用爵祿做為誘餌才能鼓勵群臣去做有利于君主的事。所以說韓非子的法術是在人性上尋找到了一個支點。鑒于人人自私自利,君主就可以運用賞罰來駕馭群臣,同時賞罰必須分明,即“信賞”、“必罰”。而作為君主需要循名責實、審核言論、明辨是非,即《奸劫軾臣》言:“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
現代社會據韓非子的時代已經過去幾千年了,幾千年里整個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法家思想也必然會有它與這個社會所不相容的局限性。
法家一直主張以嚴刑峻罰來推動政策的實施,輕視甚至否定道德感化作用。后期法家甚至將法治發展到了極端:重刑輕民。這種極端的思想對現代企業發展是有極大的消極作用的,在現代企業當中,生命力旺盛的優秀企業必然會有自己優秀的企業文化和良好的道德氛圍,一旦企業管理者將管理重心完全放置到了企業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甚至是對員工的懲罰上,而忽視了企業文化、企業道德、職工道德,那么也會阻礙企業的整體有效發展。
進入21世紀,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發展到了核心競爭力的競爭。我國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基礎之上建立的企業管理理論確實促進了我國企業的發展。但是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以及我國與西方所不同的具體國情,建立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的企業管理理念才應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法家管理思想史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一筆寶貴財富,通過對其理性分析,“去粗取精”式的合理提煉與發展運用,對現代企業管理有極好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