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菁 黃歡歡 中央財經大學
信息產業集群區域經濟效應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徐 菁 黃歡歡 中央財經大學
信息產業集群已成為我國區域發展的一種重要組織形態,信息產業集群的發展極大地帶動區域經濟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本文從外部規模經濟效應、交易成本節約效應、知識溢出效應、人力資本效應、區域品牌效應以及波及效應六個方面建立信息產業集群區域經濟效應評價指標體系。
信息產業集群 區域經濟效應 評價指標體系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產業集群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選擇,是提高區域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產業集群”已經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區域產業發展的一種重要組織形態,成為各類生產和創新要素最聚集的地方。
目前,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信息產業也在不斷集聚,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等信息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增長以及國民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對信息產業集群的經濟效應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本文在前人的研究與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合理、科學的信息產業集群區域經濟效應的評價指標體系,為我國信息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借鑒與指導。
信息產業集群是指特定區域的信息制造企業,信息服務企業,科研結構以及信息金融服務機構等輔助機構在地理上聚集,同時企業與企業之間具有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信息產業集群不僅具有一般產業集群的聚集效應,同時也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主要表現在:(1)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都具有高度的專業化,高度的專業化有利于企業的資金會主要聚集在某一特點領域,同時吸引專業化人才,可以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2)在信息產業集群價值鏈始端為研究性大學和研究所,在信息產業集群中起了主導作用,知識溢出效應顯著。(3)信息產業具有高滲透性,滲透到其他產業,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產業的競爭力,產生二次經濟效益,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1.外部規模經濟效應。馬歇爾首先提出了外部規模經濟理論,他認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行業規模較大的地區比行業規模較小的地區生產更有效率,行業規模的擴大可以引起該地區廠商的規模收益遞增,形成外部規模經濟。在信息產業集群內,相關的信息行業聚集在一起,隨著資金、人員和技術都聚集到這個集群,新的信息企業也會不斷加入到這個集群中。同時由于信息產業具有衍生效應,集群中會不斷衍生許多新企業,這些新企業的成員都來源于集群內部原有的各個企業,各個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密切,在集群的價值鏈中獲得規模效益。
2.交易成本節約效應。產業集群內各企業利用地理鄰近性,通過合作、聯盟以及競爭等方式進行共同的價值活動。集群這種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高度分工與合作的關系,使產業獲得較低的成本。利用地理位置的鄰近來節省企業之間的物質和信息流的傳輸,降低了交易費用。信息產業集群內部,企業衍生新企業,從而集群內的擁有共同的產業文化以及價值觀,有利于企業之間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網絡,使企業節省尋找成本和談判成本。
3.人力資本聚集效應。信息產業集群作為知識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的集群,人力是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源泉。信息產業集群的人力資本聚集效應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相關的信息產業在一定的區域聚集起來,吸引大量的雇員加入集群;第二階段是產業集群發展進程中,知識溢出所帶來的技術流動以及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加快了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同時可以得到最新的管理和技術水平,提高了從業人員的素質,人力資本更容易增值,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4.知識溢出效應。知識具有非排他性,一個企業創造了知識,其他企業能夠很快地應用這種知識。產業集群的聚集效應和企業分工協作,使得知識溢出更加明顯。信息產業集群中科研結構和大學科研成果很快擴散到企業中,企業之間技術創新業很容易被其他企業模仿,因此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集群競爭機制。集群內專利數量增加,新產品數量增多,產品周期縮短,提高了集群的競爭力,對區域經濟增長中起了關鍵作用。
5.區域品牌效應。區域品牌是產業集群的無形資產,相對于整個產業集群,單個企業的生命周期是短暫的,品牌效應可能難以持續。信息產業的聚集,提高了整個集群的競爭力,創造了營銷優勢,形成區域品牌。同時,產業集群的各個小企業可以借助集群品牌效應做宣傳,降低廣告成本,使每個企業受益。產業集群品牌相較于單個企業品牌更具有影響力,能夠控制更大的市場營銷規模。
6.波及效應。信息產業具有高滲透性,與其他產業之間存在著很強的關聯性。信息產業集群是相關信息產業聚集形成,擴大了信息產業的滲透作用,信息產業集群與區域其他產業形成社會網絡,生產鏈得以延伸和向高端攀升,產生二次經濟效益,區域生產活動的乘數效應顯著提高。
信息產業集群區域經濟效應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科學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可比性原則。根據上述對信息產業集群區域經濟效應的分析,得到評價指標體系,共6個一級指標和其細化的20個二級指標:
1.外部經濟規模效應:地區信息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地區行業企業數量年變動率,相對全國行業的資本產出率,相對全國行業的產值。
2.交易成本的節約效應:非銷售費用占行業產值的比重,非銷售成本占行業產值的比重。
3.知識溢出效應:行業R&D年科技經費支出的比重,行業新產品產值占有率,從事科研活動企業的比重,行業科技人員的比重。
4.人力資本聚集效應:相對全國行業的雇員,相對全國行業的工資水平,相對全國行業的人均產值,就業吸納率。
5.區域品牌效應:區域品牌市場占有率,區域品牌規模擴張能力。
6.波及效應:影響力系數,感應力系數。
在對國內外信息產業集群區域經濟效應研究梳理的基礎上,并結合信息產業集群的特性,建立信息產業集群的評價指標體系。信息產業集群的發展對促進區域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對信息產業集群區域經濟效應評價指標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為信息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