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佳
【摘 要】農業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的必經之路。現代農業的特性是其帶來高效益的同時也決定其需要高投入,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農業龍頭企業、農戶和農業科技創新的發展,其對農貸的需求面和需求量逐步增加,農村信用社現有的信貸產品已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由此引發作者對農信社在信貸產品創新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的思考。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村信用社;信貸產品創新
世界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曾提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賴于農業的迅速穩定增長,而傳統農業不具備迅速穩定增長的能力,出路在于把傳統農業改造為現代農業,即實現農業現代化。我國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了要發展現代農業,2013年國家一號文件再次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而當前發展現代農業面臨投入不足、資金分散等問題,為了緩解和解決建設現代農業所面臨的問題,促進農村生產發展,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使農業又好又快發展,這就對農村信用社信貸產品的創新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一、現代農業發展需要農信社信貸產品創新
現代農業的概念是相對傳統農業而言的,是一種更先進的農業生產模式。現代農業運用現代生產手段,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式實現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是一種更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
現代農業的特點決定了現代農業是一個高效益的產業,同時也是一個需要高投入的產業。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農業龍頭企業、農戶、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外部環境的快速發展,各參與主體在現代農業建設過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持續的資金投入,離不開農貸的支持。征用土地、構建廠房、購置設備、擴大營銷等都使其對農貸需求面和需求量均呈持續大幅上升態勢。從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看,由原來的工行、建行、農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減少為現在的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從信貸支持業務來看,農村信用社占農村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我國農村信用社目前主要的信貸產品是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抵押和質押貸款三類,其共同特點是貸款額度小,貸款期限短,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現代農業發展需要農信社信貸產品進一步創新。
二、農信社信貸產品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1.農信社信貸產品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現狀。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農信社信貸資金的支持,但由于農業本身的弱質性,使得農業龍頭企業不同于一般企業,有其自身的發展缺陷:風險高、資金回收期限長,目前的農信社信貸產品中沒有完全適應農業龍頭企業特性的產品:一是農業龍頭企業與普通企業相比面臨更大的市場風險,必須在品牌建設、市場開拓以及技術創新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農信社沒有專項為這些提供信貸的產品,不能更好的為農業龍頭企業的品牌推廣等提供服務。二是農業龍頭企業面臨較大的自然風險,其中規模大的企業降低和控制自然風險的能力較強,但規模小的企業對自然風險的抵御能力較弱,農信社為了控制自身不良貸款的比例,難免導致“錦上添花、雪上加霜”的局面。三是大多數農業龍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多,抵押品不足,資信等級低,又缺乏專門為農業龍頭企業服務的政策性擔保機構,農信社的抵押貸款在貸款額度和期限上都難以滿足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需求。四是目前農業龍頭企業中出現跨區域經營的企業,農信社很難現滿足農業龍頭企業跨區域經營的有效信貸服務需求。
2.農信社信貸產品支持農戶發展的現狀。農戶走上致富之路離不開農信社信貸資金的支持,科學、合理的信貸資金支持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戶加大現代農業生產投入,增收后的農戶又能為更好的信貸支持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但目前農信社信貸對農戶的支持力度小:一方面農戶對農機的購買需求增加,但農戶的購買能力相對較弱,農信社信貸產品中的抵押貸款的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抵押物評估價值的70%,換言之農戶購買農機的首付至少在三成以上,一般農戶可周轉的資金難以實現。抵押貸款的貸款期限一般在2年以內,但大型農機的回收成本的期限為2~3年,期間自然災害致使成本回收期延長的幾率較高,所以現有的農信社抵押貸款難以滿足農戶對農機的購買需求。另一方面目前農信社對農戶提供的信貸產品主要是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貸款額度一般在5萬元以內,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其貸款額度小,貸款期限短難以滿足農戶的生產投入需求。有的省份的農信社也有推出貸款額度較高、貸款期限相對較長的信用貸款,但其審批的要求較高,一般農戶難以滿足其申請條件。
3.農信社信貸產品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現狀。科技創新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手段,加大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中缺不了農信社信貸資金的支持:一方面,科技創新是一項高成本活動。任何一項高新技術的產生都是各種昂貴要素的結晶,但農信社缺乏專項貸款產品滿足科技創新的需求。雖然有的省份的農信社推出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但其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評估價值的30%,貸款額度過低也難以適應科技創新中的高投入。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又是一項高風險活動,科技研發的最終目的是創造收益,這必然要通過科技成果產業化來實現,但科技創新主體資產多呈現“軟”性,即固定資產少,缺乏貸款抵押物,資產中大部分是難以量化的,而且極易波動,農信社目前的信貸產品滿意適應科技創新對資金需求的這一特征。
三、農信社在信貸產品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建議
1.完善不健全的創新激勵機制。農村信用社在金融創新工作的開展中缺乏足夠的正向激勵和必要的硬約束,想要鼓勵信貸產品創新就要:一方面農信社自身要激勵創新,健全創新評價機制和獎懲機制,完善創新考核體系,各級政府應該設立金融創新專項獎勵基金,央行也應該對積極創新的農信社在再貸款率、再貼現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給予優惠;另一方面農信社各地方網點應該積極推廣新信貸產品外還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剛創新出來的信貸產品及時提出申請條件、申請流程、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因地適宜的建議,幫助創新工作的優質完成。
2.改善滯后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信貸產品創新需要一定的生態條件作為保障,但目前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才剛剛起步,總體十分薄弱,要對其進行改善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信息環境。能夠有效的收集并分析客戶的目前及潛在的信貸需求、還款方式、還款能力的信息;(2)市場環境。農業企業和農戶生產要素市場化,能形成抵押品和質押品的可流轉變現能力,從而提高抵質押品的評估價值;(3)客戶主體環
境。客戶的投資能力、經營活動的穩定性以及誠信水平;(4)中介環境。正規資信評估機構提供可靠的資信評估資料、貸款擔保公司為農戶和農業企業信貸需求提供有效擔保、保險系統降低農信社的貸款風險;(5)信用環境及法制環境。
3.加強創新人才培養。農信社信貸產品創新人才一方面包括農信社信貸產品的開發和設計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對農信社創新型信貸產品營銷的人才。缺乏創新人才將導致:(1)難以發覺客戶潛在需求并以需求為導向創新信貸產品;(2)在日常
工作中向客戶推銷介紹新的信貸產品的意識不強,降低新的信貸產品的推廣效率等。農信社要重視人才引進特別是那些熟練掌握法律、金融和計算機等專業知識的人才,同時定期做好在職員工的創新意識和方法的培訓工作。
參 考 文 獻
[1]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35
[2]農業部發展計劃司.描繪三化同步美好藍圖譜寫現代農業壯麗篇章——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匯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20~37
[3]徐婷婷.都市農業的發展和對策研究[J].企業導報.2010(6):97
[4]柯柄生.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若干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07(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