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y
若是在太平盛世,恐怕難有奧托·迪克斯這樣的藝術家出現。像一種黑色幽默,他所身處的Dark Age時代,所經歷過的那些被他視為夢魘般的戰爭、絕望、陰暗甚至殘忍現實,反過來亦是他成為這樣偉大,被德國珍視為國寶的藝術家,不可或缺的主因。奧托·迪克斯于1923年秋至1924年春完成共計50幅的銅版組畫《戰爭》系列,這是一組被視為可以與弗蘭西斯科·戈雅創作的著名銅版組畫《戰爭的災難》(1810-1820)相提并論的天才之作。此番奧托·迪克斯“戰爭”與“批判”系列銅版畫和石版畫來渝巡展,一戰藝術家的觀世之作際會二戰名城,其中一番歷史的因緣,實是難能可貴。
國寶級展品
奧托·迪克斯是20世紀德國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生前留下了6000多幅畫作和速寫。他先后了經歷一戰、二戰的動蕩時代,生前一直遭到納粹的驅逐,過世后其藝術成就才得以認可。此次展覽共展出迪克斯極為重要的兩個系列“批判”和“戰爭”系列銅版畫和石版畫作品共計86幅,展出作品皆是擁有非凡價值,被視為德國歷史文化藝術的文物。其中銅版組畫《戰爭》,更是奧托·迪克斯藝術生涯的巔峰之作,分量極為持重。據長江匯當代美術館藝術總監王文娟女士介紹:“將奧托·迪克斯作品引入重慶非常難得,這批展品都被列為德國國家文物,早已不見于市場銷售。”更難得是德國Kunsthalle Coppingen美術館館長也是本次展覽的策展人Werner Meyar先生的一同蒞臨。為了盡可能還原1924年的展出情況,Werner Meyar先生提前飛抵重慶布展,《戰爭》系列完全按照當時的出版順序呈現在觀戰者眼前。于展覽開幕式當天下午,這位研究迪克斯的專家學者,以“時代的精神和藝術的反思-奧托·迪克斯和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為題與觀展眾人論述交流對奧托·迪克斯的版畫作品及版畫創作類型。
戰爭的烙印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奧托·迪克斯的藝術創作生涯占有濃墨重彩的位置,甚至是伴隨了他的一生。一戰期間迪克斯作為一名機槍手應征入伍,這一經歷即使在后來他處在貪生享樂的城市杜塞爾多夫也如影隨形,極大程度地影響了迪克斯此后的創作。“人年輕時一點都察覺不到,你的內心里已經有了這樣的烙印。因為我多年以來,至少有十年都總是做同一個夢,夢見我必須爬過一片房屋廢墟,穿過我幾乎沒法穿過去的走道。廢墟在我的夢里不斷延長……不,繪畫對我來說并不是解救。”如他所言,不論是畫作《戰爭殘兵》還是獨一無二的《戰壕》恐怕都不曾讓他可以借此告別那些經歷。
1915年至1918年,奧托·迪克斯在比利時、法國和俄羅斯的前線完成畫作600多幅。在戰役與戰役的空隙時間,他將所有剩余的精力都用于作畫,這些就地繪成的素描、水粉與水彩成為鮮活的戰地記錄,它們和畫家本人的戰地回憶一道,構成了《戰爭》系列的基礎。因此觀賞這一次的奧托?迪克斯版畫展,絕對不是愉悅輕松的體驗。它們不僅是逼真而震撼地再現了一戰當中炮火橫飛的殘酷陣地戰,也以一種可怕的方式撕下了戰爭慘無人道的面具。這些在上世紀20年代褒貶不一的畫作,其中絕大多數描繪著令貪圖享樂者難以想象的可怖情景,而那些畫面,都是來自畫家記憶中的真實。鮑爾·費迪南·施密特曾于1923年曾評價奧托·迪克斯是“用不美的語言表達不美的事物;亦從不為人們通常理解的藝術做絲毫讓步。”正是對這位親歷戰爭之苦的藝術大師,最恰如其分的注解。
川美油畫系20周年文獻展方告段落,重慶長江當代美術館又呈現一出國際性的當代藝術作品展。2013年4月21日至5月10日,由德國對外文化關系學院、歌德學院(中國)(ifa)主辦,重慶長江當代美術館承辦,重慶浙商愛心基金會協辦的展覽“奧托·迪克斯:批判畫1920-1924 | 銅板畫《戰爭》系列1924”將在渝進行為期20天的巡展。展覽期間,長江當代美術館亦為觀展者提供展示館內所藏,吳冠中、方力鈞、趙無極等藝術大師的珍貴版畫精品,呈現一場中國版畫與西方版畫的國際視覺交流盛宴。